让音乐成为孩子“隐形的翅膀”

2020-08-02 11:05程春燕
家长 2020年7期
关键词:素养音乐家长

程春燕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它对于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音乐审美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带孩子一起进行音乐欣赏,对拉近亲子之间感情和心灵的距离,培养孩子的音乐爱好和特长,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和个人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学生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音乐教师来说,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人人皆知,但是欣赏教学需要教师有深厚的音乐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教学功底,更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听赏习惯,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

让学生记住音乐主题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重要的手法是重复听,音乐不怕重复,反而提倡重复。就像学生对通俗歌曲的学习,就是在反复聆听中学会演唱的。中国教育学会音乐分会理事长吴斌先生曾反复强调:“音乐欣赏的第一要义是多听音乐,记住主旋律,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即多听主题,多记主题。对于一些大曲,听不完整全曲没关系,但要能记住主题,要重复听。音乐修养的高低与大脑中记得的音乐主题数量有关系;音乐审美能力的高低与大脑中记住的高质量的音响数量有关系。”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在钟表店里》一曲时,就可以通过用主题音乐作为钟表店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听到主题乐句就舉起手、让学生跟着主题乐句哼唱、教师弹奏主题乐句让学生模唱等,各种各样的手段让学生记住主题乐旬。并且以让学生充分感知音乐主题、使其记住主题为目标,进一步让学生感知主题、了解主题的特点,知道主题是怎么创作的,有何风格特征。再比如,可以向学生提问:听到音乐主题出现了几次?每一次出现有哪些变化?在反复聆听和感知中,学生就能记住主题,也能渐渐学会欣赏音乐。

丰富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是情感艺术,但其不是固有的、确定的,同一首乐曲,由于欣赏者的心情不同,产生的情感也不同。但音乐中的音乐要素如节奏、速度、力度、曲式结构等是固定的、确定的,教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学生关注是什么音乐要素引起了某种情感体验。比如,引导学生从旋律、速度、力度、曲式结构等音乐要素中获得情感体验,丰富音乐素养。还以上文提到的《在钟表店里》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多种钟表的笑脸,让学生听到不同的旋律就能选择不同的笑脸,最后在感知感觉中排列出乐曲的曲式结构,使原本单调、枯燥的音乐要素学习变得有趣和生动。

让学生了解音乐的背景

关于作品的背景(曲作家、演奏者、历史、社会及文化影响等)介绍,放在大家对音乐作品熟悉后再介绍为好。只有当学生真正喜欢上了一部音乐作品,才有兴趣去了解其来历、作者及其他相关信息。而学生了解了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也会帮助他们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有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比如,在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时,在学生对乐曲主题熟悉、掌握音乐要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顺势介绍“喜讯”的由来以及作者郑路、马洪业合作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形成通感、达到共情。

当然,光靠教师在学校对学生开展音乐欣赏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在日常家庭教育和亲子互动中,家长也可以利用适合孩子的方式,引导孩子提高音乐欣赏的能力和水平。

带孩子参加音乐活动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表明这样的观点:“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这种表述明确地提出,基础音乐教育不是专业教育,不以造就音乐家为己任,而是培养普通的音乐爱好者。对于上小学的孩子来说,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家长可以通过带着孩子一起参加音乐活动来加强音乐体验,以激发孩子的音乐兴趣为基础,注重引导孩子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之美,让孩子徜徉在音乐中。

家长可以利用节假日和闲暇时间,带孩子一起观看儿童音乐剧、钢琴独奏音乐会、儿童合唱团演出等,还可以在儿童节、元旦、新年之际,带孩子参加学校、社区等举办的演唱会、民俗音乐会、联欢会,让孩子接触不同的音乐类型,让音乐萦绕在孩子的脑际和心灵,让孩子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暂时忘掉学习的压力和成长的烦恼。相信有音乐的陪伴和舒缓,孩子的性格会更随和、情绪会更平稳、为人处世会更积极乐观。

让孩子自选乐器学习

生活中,如果家长不顾及孩子的真实体验,一味按照自己喜欢的类型和风格带孩子欣赏音乐,孩子将无法领略音乐的真正魅力所在。正如柏拉图所说:“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这也是“音乐素养”一词的内涵所在,体现了音乐教育的本质要求与终极目标。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一种心灵艺术,是一种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伟大艺术。家长要用心引导孩子去聆听和体验,从不同角度去欣赏音乐的色彩,领略它的风姿,惊叹它的宏大,感悟它的精髓。

当孩子在欣赏的时候脱口说出“小提琴的声音真美妙,我也想拉小提琴”时,就迈出了第一步。家长可以趁热打铁,带孩子到小提琴培训机构、青少年宫、文化馆等去观摩、试听,待孩子对小提琴有了学习的兴趣,就可以让孩子报名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让孩子拿出信心和毅力去坚持学习。

让孩子随着音乐起舞

很多时候,音乐不单单是一种严肃、神圣、需要正襟危坐欣赏的艺术。它不仅要用头脑和心灵欣赏,还可以让孩子动起来,随着音乐即兴翩翩起舞。在家里随着音乐起舞,可以让孩子自由表达对音乐的感觉和呈现方式,此时,家长不要介意孩子的舞步是对是错,动作是僵硬还是柔软。

当欣赏到一段欢快、好听的音乐时,孩子或许跃跃欲试想随着音乐摇摆身体,家长可先以赞赏的眼光鼓励孩子,甚至可以和孩子一起尽情舞动,不要取笑孩子的舞姿难看,应珍惜和享受这一段岁月静好的温馨亲子时光。如果家中还有其他家人在,可以让其帮忙用手机录下小视频,相信这会是家长和孩子共同的难忘经历。

孩子欣赏音乐时,可以根据音乐的特点,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即兴编出舞蹈配合这段音乐,不但可以舒展四肢,对身体的协调性大有裨益,而且能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综上所述,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发力,让音乐欣赏助力孩子的素质养成,这样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一对“隐形的翅膀”,让孩子在音乐中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培养爱好,自由驰骋在音乐的天空下。

(作者系青岛市黄岛区海之韵小学教师)

(责编宋行军)

猜你喜欢
素养音乐家长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家长错了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音乐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