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思语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0)
可食性景观,是指那些主要由可供人类食用的植物所构建的景观,如果树行道树、蔬菜垂直绿化、可食用屋顶花园等[1]。随着人们对城市和农业概念的不断更新,城市景观与农业已不再是泾渭分明的两部分,可食性景观作为联系城市与农业的一种重要景观模式,在日本、英国等国家均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在国家大力推广乡村振兴战略的大环境背景下,小县城相较于大城市成为与乡村直接接壤,且具有带头发展作用的过渡地区。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具有深厚根基的农业文化在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过程中被切断,现代社会的年轻人大多不了解耕作的艺术,却依然会被田园牧歌式的淳朴生活所吸引,这证明需要正视农业文化与年轻一代生活脱节的问题。居住区绿地作为城乡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化城市环境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逐渐兴起的可食性景观模式,不仅能够满足传统居住区绿地对于植物造景和小气候改善的需要,还能为小区居民提供户外休闲活动和深化邻里感情的机会,长远来看更是能为打造健康城市、提高应对灾害风险时城市的韧性做出重要贡献。因此可食性景观是将绿地的观赏功能、食用功能和生态功能融为一体的不二选择。
2.1.1 区域概况
场地位于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为一医院附属居住小区。惠民县地处华北平原、靠近黄河入海口,有优良的农业耕作传统,曾被授予中国绿色名县、全国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建设示范县等荣誉称号。当地特产有短枝红富士苹果、蜜桃等优良果蔬品种,具有良好的农业基础与特色,可为可食性景观应用设计提供亮点(图1)。
图1 场地现状卫星
项目所在居住小区总面积57802 m2,建筑面积75360 m2,容积率1.3,绿化率20.3%,宅前庭院与小区绿化用地比例17.7%(图2)。小区内建设有5个大型半地下车库,车库顶现为硬质广场,有少量健身器材,边坡及外墙分别采取了屋顶绿化及垂直绿化的形式进行美化。
图2 用地分析
小区内共9栋住宅楼,一层分布有38个独立小庭院空间,其中30户在庭院空间内自主种植可食性景观作物,如油菜、白菜、无花果、石榴、葡萄等;6户庭院空间几乎全部为硬质铺装,2户暂无人居住处于荒废状态。调研分析得出问题如下:
一是车库顶广场无植物遮蔽和美化、缺少基础服务设施,因此使用频率很低。
二是车库边坡及外墙虽进行了绿化美化但植物种类单一,长势不佳。
三是庭院内有作物种植的人家都不同程度的侵占了院落周围小区的公共绿地,破坏了小区原有的植物景观结构。
四是小区原有绿地景观主要为提供遮荫的行道树和丛生灌木,存在植物种植散乱、景观层次单一,后期修理养护不到位的问题。
有环境心理学学者得出结论:在能保证人的基本需求的环境中,能够提供安全感或是能够提供食物的自然环境最受欢迎[2]。处于城市与乡村过渡地带的小县城生活节奏较慢,基础设施已比较完备,居民有亲近农作文化的能力和条件。设计场地的光照条件也能够支撑可食性景观植物正常生长,以1号半地下车库为例,模拟其屋顶一年中受光照时长(图3)可知,由于住宅楼位于车库南北两侧,且楼间距较大,55%以上的车库屋顶可在春、夏、秋三季接受7 h以上自然光照,具备种植可食性景观植物所需的光照条件(图4)。
图3 ①号场地日照分析
图4 五个车库日照条件对比
此次提质改造设计将以提高公众参与度、科普传统农作文化、促进邻里友好关系形成和提高居住小区绿化景观质量为近期目标,把为大众所喜爱的绿化形式进行科学设计和推广,最终达到提高城市抗灾能力、建设健康城市的目的。改造具体措施如下。
(1)将车库顶硬质广场改造为台地农田,在春、夏、秋三季以种植箱的形式栽培根系较浅、自重较轻的可食性景观作物。华北地区冬季室外气温低,不适宜作物露天过冬,种植箱具有便于物业人员集中存放,变农田为广场的优点。同时要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完善休息活动等基础设施,为小区住户提供便利宜人的交往空间(图5)。
图5 半地车库屋顶改造设计
(2)根据不同墙体的受光照时长及人流量,选择合适的攀缘植物,利用垂直绿化技术对车库立面进行美化。如在背阴、人流量较少的车库外墙处,保留原有的爬山虎作为垂直绿化;在向阳、人流量较大的车库外墙侧,通过搭建金属网格架,种植葡萄、丝瓜、南瓜等藤曼型 作物,既方便居民与物业管理人员日常管理养护,又可在花季、果季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
(3)紧随互联网时代“万物可联”的潮流,利用居住小区公众号、业主微信群等线上平台,充分发挥楼长制作用,将小区内可种植可食性景观植物的绿地分配到户,改善居民随意侵占小区绿地的行为问题。还可通过线上科普宣传普及种植知识,举办小型园艺比赛,打造智慧生活社区,重新定义信息时代邻里互助关系。
(4)梳理居住小区原有景观植物种类,在重要的节点及景观界面增植可食性景观植物,结合本地特色果树,突出当地农业文化的魅力,力争成为当地文化名片,使居民住户有更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从而提升生活幸福指数。
可食性景观植物种类选择受地区和季节影响较大,应根据设计地区的气候条件、风俗特色,选择合适的植物。同时要考虑季节变化对可食性景观带来的影响,结合一般园林植物建设生物量、生态稳定性接近自然群落、四季景色不同、后期维护成本较低的可食性景观植物群落(表1)。
表1 植物名录
研究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在概念设计及植物选择的角度对居住区可食性景观应用设计进行探索。可食性景观的应用和推广不仅能够使被时代快节奏卷携的人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可抵御灾害风险的健康城市;而且可以从多种感官角度丰富人对农业文化的认识,帮助焦虑的当代人回归纯真生活。在中小城市居住小区率先推广可食性景观,具有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参与度高的优点,不仅可以以此为契机打开中小城市发展的新窗口,更可以为美丽乡村建设和大城市居住区环境改善提供样本。希望此设计研究能帮助更多人认识可食性景观,参与可食性景观营造,并不断产生对可食性景观的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