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片改编自C.S.Forester所著小说《The Good Shepherd》,汉克斯饰演海军司令George Krause,负责为海军驱逐舰“灰猎犬号”下达命令,驱逐舰在穿越北大西洋时,遭到纳粹U-潜艇的追击。在执行任务的同时他也要与自我怀疑产生的情绪恶魔作斗争,证明自己能够胜任该职位。
点评:非常好的战争电影。护航舰队的存在感一直不高,大家通常更关注航母对战、抢滩登陆之类,其实护航也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片子填补了空白。剧情上合理性高,没有太煽情狗血的部分,但是也可能比较沉闷。细节方面可圈可点,人类战争的手段一直在变化,但是本质没有太大变化,把那些复杂的东西简化掉,就是下棋差不多的博弈。另外,建议在投影大屏上观看,效果比电视上要震撼许多,也不辜负汉克斯以电影水平拍摄这部片子的初衷。
葛蕾丝和艾德華共结连理长达二十九年,就在他们邀请长年定居伦敦的儿子杰米回到老家相聚庆祝时,艾德华却偷偷告诉杰米,他已经计划离开葛蕾丝、离开这个黯淡又边缘的海滨小镇。原来这对夫妻的关系早已来到地狱般的最低潮,葛蕾丝成天碎念艾德华对于生活缺乏热情,艾德华却觉得在婚姻里从未得到满足,隐忍多年,终于决定奔向另一个温柔乡。他和她的未来还有希望吗?
点评:导演是编剧出身,所以剧本还是很扎实的,影片把婚姻中爱情一点点抽离出来的状态表现得很到位,由此又探讨了两性之间的相处之道,从分手前的女强男弱到分手后的关系逆转,被压制的一方走得也更为坚决,这段29年的婚姻如同紧握的沙子一般从手中流逝,最后情敌的一句三个人不开心变成一个人不开心则彻底打醒女主,原来过去的家庭幸福只是自以为是,借Eason的歌词总结“原来爱情的世界很小,小到三个人就会挤到窒息”。
这是马伯庸创作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本书故事源于《明史》里关于朱瞻基的一段真实记载——“夏四月,以南京地屡震,命往居守。五月庚辰,仁宗不豫,玺书召还。六月辛丑,还至良乡,受遗诏,入宫发丧。”史书中的寥寥几字,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意?匆匆数句记载,谁才是真正的书写者?
点评:试读10章,风格觉得跟《长安十二时辰》相近,皇室、权力、阴谋、邪教,斗智斗勇,很吸引人,马亲王的小说细节刻画很到位,很喜欢里边的环境描写。亲王根据明史那段40字写成这部40万字的小说也是构思非凡,才思泉涌,本书可以看成一个四人团十五天的南京—北京的“跑酷”之旅,新书已定,坐等后四分之三的剧情。
此书是奥地利作家伊尔泽·艾兴格的成名作,也是她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小说由十个具有一定独立性的章节构成,讲述了小女孩埃伦在雅利安血统的父亲抛下家庭参军及犹太血统的母亲逃往美国之后,所遭遇的领事馆的拒绝、外婆的自杀,以及与其他犹太小伙伴的离散。最终,在日益狰狞的世上,埃伦独自去探索分离与成长、孤独与死亡、绝望与希望。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模糊了现实与想象的边界,借助富于象征色彩的意象和超现实的场景,使主人公埃伦在多维度的叙事中游戏、呐喊与奔逃。
点评:这本书是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来写,从第一章开始,埃伦独自来到领馆,想要说服领事给她签证。第二章,埃伦和一群孩子在码头上等待救溺水的孩子,他们相信只要救起孩子,市长会给他们在公园里玩耍的权利。伊尔莎·艾兴格曾说:“幸存下来的人,并没有使一切得以幸存。”她表示过战争中挣扎的时期是她最幸福的时候。所以,她要写的,不单单是记录历史,更是与历史的对话。
22世纪,地球可以和平行宇宙进行物质交换,从此拥有了源源不绝的能源。但是,只有几个人才知道危险的真相:地球上的一个无人信任的科学家、能源渐渐枯竭的星球上的一个外星人、月球上出生的一个拥有预言能力的人类,只有他们知道,人类即将为看似源源不绝的免费能源付出巨大的代价。
点评:阿西莫夫说这本小说是他最喜欢的作品,我估摸着大概是关于外星人的生存及繁衍形态的第二部分,他的脑洞开得实在太大,让他颇为自得。第三部分把神们撂到了一边。本来他肯定是想批判一下虚伪的神性的,但不知怎么就放弃了,问题解决得太过轻易。平行宇宙乃至无穷多个平行宇宙、在宇宙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设想,是这部小说最大的亮点。
林帝浣
任职广州中山大学,画家,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电脑报》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