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鹏程
摘要:在当前配电网管理正在进行广泛深刻的变革,三集五大管理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原有电网运行管理机制逐渐被打破,新的运行维护模式不断涌现带来了很多便利的同时也导致新的安全危险点的出现。因此,迫切需要强化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进一步的完善发展,努力使应用覆盖到包括中低压配电网,运行管理、检修管理、现场作业在内的整个电网管理体系中,从而为配电网能够持续安全经济可靠供电做出保障。
关键词:配电网;生产运行管理;安全风险评估
1风险评估与状态评价体系的概述
由于配电网设备具有不同的使用寿命,因此配电网设备的操作和故障之间的频率是规律的。由于每个设备的故障频率和使用寿命实际上是有关系的,因此在确认配电网状况的统计分析时,可以总结出现故障的规律。一般而言,设备故障率包括三个主要阶段:初始阶段、罕见阶段和耗尽阶段。参与人员分析停机时间法,配电网设备的完整性不断发展,可以预测设备的趋势和状况。具体来说,是创建系统的过程:1).评估配电网设备的一般运行情况,评估各种设备各部件的性能状况,最后量化网络设备各项的状态值。2).在网络设备的每个级别定义评估标准,并且基于该标准分配分发网络的最终状态,在评估设备的状况时,获得适当的结果。3).根据配电网现有设备的评估结果,综合计算设备故障概率,计算设备价值,科学风险评估结果。4).根据分销网络的风险价值划分风险等级,并根据风险评估和具体应用的结果适当分配不同的风险等级。
2配电网运行管理的风险评估方法
2.1自然因素
能够影响到配网正常运行的自然因素主要是一些无法抗拒的灾害性天气,例如在我国南方较为多见的雷暴天气、夏季多发的洪水、冻雪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在 2008 年,长江流域南部突发的强冻雪天气,多数输电线路被冻雪压坏,供电中断,导致大面积停电事故发生,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生活质降低其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导致合闸或供电中断由于电网设备未能及时更新,在用的设备已经无法满足现行的各项工艺技术标准,导致电网存在自身缺陷。2.2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对配网运行的影响的原因比较复杂,除了电网的配网设备被意外损毁之外,也与某些地区配网技术不成熟有关。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对供电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但配套的区域配电网并没有能够做到同步的提升,配电能力无法满足电力市场的需求,两者之间没有能够做到协调发展。这种现象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更为明显,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地面建筑不断变多,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占用配网建设空间的情况。尤其是在城市郊区和城乡结合部,随着许多高层建筑的不断建立,对土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很多建筑直接矗立在配网线路之间,由于距离过近,在施工期间使用一些大型机械施工时,难免会对配网线路造成破坏。此外,在对城市进行拓展时,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兴建公路,在施工期间进行挖掘作业时,如过操作失误,可能会会对配网线路造成意外的损坏。除城市布局方面的因素外,对配网影响较多的还有电力设施的意外损坏。同时,在进行林业开采或矿山采掘活动时,也可能会对配网线路和设施造成无意破坏。人为的恶意破坏或非法盗窃等也会导致配网线路的运行发生异常,这类破坏通常发生在配网线路规模较小、较分散的地区。但这类配网损坏也是发生频率最高的,在一些地区甚至每个月都有发生。发生人为破坏有一定的不可控原因,但从根本上说也是管理疏漏造成的。
2.3管理因素
配网系统由于其庞大、复杂的特性,导致其在管理上较为难管理,导致了很多运行故障的出现。在对配网线路的管理上,很多地区管理部门不健全,管理人员不能尽职尽责的情况,未能够定期对配网进行安全排查,在出现安全问题时没能够及时处理,通过长期的积累,导致安全隐患严重,造最终造成严重的运行事故。
3配电网生产管理中的风险管控措施
3.1实施风险预警和干预
针对电力安全生产预控不足的现状,针对计划管理全过程实施安全风险管控,辨识作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源,并能够针对不同的危险源作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作业人员的作业安全。主要开展三个方面的工作:构建作业全过程的安全控制机制、实施作业风险分析与控制、开展标准化安全监督检查和反违章工作。在建立好风险预警机制后,其具有报警功能,在安全生产偏离了正常状态时能够发出风险告警,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提前预防,避免生产事故发生,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将会得到改善。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对生产计划进行风险评估得出需要的风险评估报告,根据自己所能接受的风险等级标准,确定出一个能够监测企业安全生产全面状况的风险预警指标,根据需求等级不同设立不同等级的预警值。建立风险预警监测制度,监测风险预警指标接近设立的预警值时,需要发出风险警告,进入相应的预警状态。实施风险干预。根据监测到的预警状态的不同,分别采用相对应的风险干预手段。处理安全隐患的风险干预措施主要有:专项整改、停工整顿、通报、考核及责任追究等手段,进行政策干预,同时还可以建立风险干预组织体系,分层分级、定人定期限落实整改。当预警指标值在通过风险干预措施降低到能够接受的程度时,需要解除预警状态。
3.2实施危险点预控
实施危险点预控,必须从危险点源头出发,实行过程控制,防止重复发生,形成闭环管理。因为危险点复杂且多变的特性,常常旧的危险点刚消除后,又会有新的危险点产生,而且不同条件下的危险点所能造成的危害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对于危险点的控制必须是动态的,可持续性的。需要充分的剖析危险点的发生变化的规律,根据危险点的变化适时的调整预控思路和措施。在实际的配电网生产环节来看,一些固有的危险点的预控措施可以采取消除危险点法。即可以通过设备检修、改造去消除,无法立即消除的,可以在设计、选型和安装过程中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在本质上完成潜在危险点的消除;在现场实际工作中,也可以从设备防护及人身防护方面考虑,如增设防误闭锁装置,佩戴安全用具等方法,实施危险点防护;还有一些危险点无法被消除,也可以通過安装警告标识,设置隔离防护措施等方法实现隔离防护;对于一些危险点在技术上不利于防护时,也可以暂时先保留,但是需要制订对应的预控措施或应急措施来预防等。现场作业中,最难控制的危险点其实在于人这个环节。实现现场作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能够有效的减少人的失误所造成的危险点。具体的预控措施可以制订行业作业标准、安全操作守则及危险点预控措施,重点是规范人的行为,使得作业人员能够在安全的前提下高效地工作;为了使得作业标准、安全操作守则及危险点预控措施能够更好的被实施下去,需要经常不断地对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操作训练,并加强现场监督和赏罚的力度。
结束语
本文针对配电网安全风险评估现状着重分析了配电网运行管理和安全生产中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应用的各种类型和关键环节,结合指标体系和管控体系的建立,进行配电网风险评估体系的设计和编程开发,在实际工作中,对系统进行了实际应用。为配电网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手段。
参考文献
[1] 胡炎, 谢小荣, 辛耀中. 电力信息系统建模和定量安全评估[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5, 29(10):30-35
[2] 甘德强, 胡江溢, 韩振祥. 2003 年国际若干停电事故思考[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4, 28(3):1-4,9
[3] 陈化为, 江全元, 曹一家, 韩祯祥. 基于风险理论的复杂电力系统脆弱性评估[J]. 电网技术, 2005, 29(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