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研究

2020-07-31 12:32李佳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学习者传统评价

摘  要:慕课作为教育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有着规模性大、开放度深、灵活性高、选择性强等特点,对传统高等教育模式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对慕课优劣势的对比,就慕课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就我国高等教育在慕课时代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慕课高等教育  影响

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英文直译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教育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具有规模性大、开放度深、灵活性高、选择性强等特点,对传统高等教育模式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一些较为激进的观点甚至认为,慕课是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场彻底革命,将取代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成为学习渠道的新主导。本文将通过对慕课优劣势的对比,就慕课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一、慕课作为“线上课堂”的先天优势

(一)慕课的开放性提供了均等的學习机会,体现公平教育

教育公平,首先要做到每个人都能够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在慕课中,打破了传统课堂的空间局限,获得学习机会的门槛显著降低,甚至是零门槛。学习者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文化背景,只要有一台连接互联网的终端,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或者需要的名校、名师、名课进行学习。学习资源对学习者全面开放,且学习者无须支付高昂的学习费用,使得教育得以走近更多人,很好地诠释了儒家“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体现了教育公平。

(二)慕课的灵活性提供了更加友好的学教模式,体现个性教育

在学习方式上,相较于传统课堂,线上学习时间灵活,学习者可以自主把控学习进度,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分配学习时间,有效解决学习、工作、生活的矛盾冲突,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模式。在教学内容上,课程设计者和讲授者,可以一定程度突破传统课堂按照既定大纲和教材授课的约束,从专业化的角度出发,对课程内容按照自身的逻辑、习惯进行个性化的补充完善,为老师能动性的发挥提供空间,打造教师的个性化魅力,更有助于增强教师的创新性和积极性。

(三)慕课的选择性提供了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方式,体现平等教育

慕课规模性大的特点,既指慕课拥有庞大的学习群体,也指慕课存在海量的课程资源。学习者的自由选择权决定了相同慕课课程必须在竞争中求生存,课程建设者要通过教师魅力和课程内容的硬实力,在潜在学习群体中“抢人”,教与学之间更多的是一种相互选择,教与学之间地位更加平等。而且通过平台,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结成一个专业相同或兴趣相同的协作化学习共同体,通过不断的互动交流,实现教学相长、信息共享、思想碰撞,使知识得到更广泛的延伸和传播。

二、慕课自身存在的短板不足

慕课作为新生事物,有着明显的自身优势,但同样存在劣势不足,需要由传统课堂予以弥补。

(一)慕课学习缺乏“温度”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包括但不仅仅限于知识的传授,还应当包括情感的交流和思维方式的培养,教师的个人风采和人格魅力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的影响。慕课为知识学习提供了极大便利,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无法与授课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反馈的信息无法得到及时回应,人机互动始终无法替代直接的情感交流,缺乏完整的学习体验。

(二)慕课学习不是“万能钥匙”

慕课内容虽然几乎可以涵盖所有教育内容,但也有盲区,例如理工科类的实验课程,仅通过网络视频授课,学习者无法亲自动手操作,不利于学习者动手能力的培养,甚至出现只能纸上谈兵,操作能力为零的尴尬局面。虽然现在已建立了部分网络仿真模拟实验室,但始终无法与现实环境相媲美,缺乏实验操作中本应具有的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真实感,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三)慕课学习评价体系单一

传统线下课堂评价体系较为完备,按照课程进度可以分为课程开始前的诊断性评价,了解学生基础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课程进行中的形成性评价,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程结束时的终结性评价,往往与学生获取学分和获得学历学位相关,对评价的准确性、公平性、合理性有严格要求,能获得社会认可。而慕课一般只有终结性评价,作用也只是为了验证学习者是否完成了作业,更多地是一种形式要求,缺乏必要的反馈和实践环节,无法有效的帮助学习者巩固并运用新知识。

(四)慕课评价方式的合理性存在争议

慕课受众群体庞大,一门慕课可能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学习,授课老师不可能对每一份作业进行仔细评价,更多是依托计算机系统进行学习效果评分。选择题还可以解决,主观题需要采取个人自评和同伴互评,评价者的专业基础、文化背景差异较大,评价动机也不尽相同,评价过程也无法有效干预和监管,很难保证评价结果的公平、科学、合理,致使慕课评价结果的实用性无法落到实处。

(五)慕课课程完成率低无法根本解决

由于大多数慕课课程是免费学习,学习者无须过多考虑费用成本,而慕课本身并不具备面对面的教学管理能力,只能依靠学习者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完成学习,客观上造成辍学率、退学率较高。此外慕课课程一般都由若干内容渐进关联,且个体包含回顾、导学、授新一系列完整教学内容的短视频组成,而慕课的学习者很多为已经工作的成年人,大多只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浏览,无法进行全部内容的系统学习,中途弃课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导致了慕课的完成率不高,课程资源未能真正发挥实效。

三、慕课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慕课是教育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孕育,但不是对传统课堂的简单复制,它具有传统课堂所不具备的新特点。

首先,慕课的课程容纳量要比传统课堂大得多,它可以将优质课程资源集中起来,以极其低廉的成本推送给所有学习者。传统的课堂教学可能仅仅成为学习者众多选择中的一种。当前传统教学仍与学生的学分、学位挂钩,传统课堂仍然是一个必选项,但当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意愿,自由选择课堂,高等教育的传统课堂注定会受到冲击。

其次,慕课把所有高等院校都拉到统一的竞争圈子,无论是否愿意,或者是否已经做好准备,高等院校在这样的环境中,都必须面临优胜劣汰的残酷选择。慕课“擂台”的残酷,使得高校不得不拓宽自身的格局,确立更加开放的战略。同时真正立足于修炼“内功”,在课程内容质量和优秀师资培养上下功夫,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体系,吸引更多的学习者加入,同时将慕课中获得的经验合理的运用到传统课堂教学中,真正留住传统课堂中的学习者。慕课对于高校而言,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能够很好地宣传自己,提高知名度,相反宣传得再多,在课程质量这一硬实力比拼面前,也将变得毫无意义。

第三,慕课对教师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线课堂还是传统课堂,学习者对课程的认同感首先来源于对授课老师的认同。好的老师,一般都有自己的个性化特点,不仅能够对课程内容进行精准把控,还能调动起学习者的关注和兴趣。老师可以说是高校最直观的名片和最有力的代言人。沉闷的课堂讲授只可能在传统课堂中存在,慕课学习时空分离,授课老师的教学素质和专业才能决定了课程的吸引力、生命力,许多老师都成为“网红”“名人”,受到了在校大学生火热追捧。高等院校的老师不再是“旱涝保收”,职业竞争中生存危机更加明显,教师队伍优胜劣汰更加严格。

四、我国高等教育在慕课时代的发展建议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国内高校目前已有两千余所,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仍不同程度存在,教学改革的呼声从未停止。慕课的出现无疑为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倒逼传统高等教育与时俱进,顺应潮流、直面挑战。

(一)加强高等院校德育环境建设

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慕课的开放性,打破了高等教育的资源垄断,打造了一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经济渠道,在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慕课不能完全取代传统高等教育,因为慕课只能做到“言传”而无法做到“身教”,无法弥补育人作用的缺失。高校之所以让人心向往之,不仅是因为能做到知识的传承,更是因为它所蕴含的德行品格的积淀,育人始终是高校教育的重要职责,德育环境的好坏,对高等教育的成果和高校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养成有着直接的影响,也决定了为社会输出人才的品质。高校育人工作,也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更新,让其存在的价值不可替代。

(二)推动慕课与传统课堂深入融合

慕课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模式,但本质上仍然是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和变革的手段,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工具和助力。高等教育的发展,不能把慕课和传统的课堂割裂来看,慕课短板正是传统课堂的优势,传统课堂的不足也可以由慕课来弥补。把慕课和传统课堂有机结合起來,实现优势互补,就可以发挥出1+1>2的效果。学生的自学力得到充分释放,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通过传统课堂的监督、反馈,巩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实现慕课和传统课堂的完美互动。当前慕课的实现形式大多为企业提供技术模板,课程去适应模板,慕课与传统课堂的深度融合,要实现高校主体地位,按照课程特点个性化的定制技术服务,建立更加符合学生意愿和高校发展需求的慕课,确保慕课的针对性和高效性。

(三)确立更加开放的格局和发展理念

慕课不仅把国内的高等院校放在了同一竞争圈,也把我国的高等教育放在了全球的竞争圈,让我们领略到了知识无国界的魅力,也让我们看清了教育话语权的重要性。高等教育就应该面向国际,慕课的兴起倒逼我们修正传统的教育观念。互联网时代,已经让高等教育封闭式发展失去生存的土壤,开放、融合、竞争是我们无法阻挡的潮流,就如慕课的到来,无论我们是否愿意,也无论我们是否做好准备,我们都将被卷入这洪潮之中。我们的高等教育要想在大潮中乘风破浪,必须牢固树立更加开放的格局和与国际接轨的发展理念,在开放中竞争,在竞争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实现对竞争对手的追赶甚至超越,提升我国高校在国际教育界的话语权,最终能够引导新的潮流。

(四)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传统高等教育习惯于专业化、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的是批量产出。慕课强调的是个性化、需求化的人才培养方式,注重的是精准化产出。传统高等教育应当吸收慕课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精细化的培养,缩短人才能力水平和社会现实需求之间的差距,更好的发挥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基本职能。同时高校与高校之间应当加强交流合作,打破校与校之间的封闭格局,实现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解决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的问题。以慕课为媒介,学科优势的大学可以借此提高学校知名度,存在学科短板的学校也可以通过合作弥补短板不足,实现零的突破,共赢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水平也必将实现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周文华.国际化视野下的MOOC发展现状与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4(13).

[2]陈丽.“互联网+教育”的创新本质与变革趋势[J].远程教育杂志,2016(4).

[3]李晓明,张绒.慕课:理想性、现实性及其对高等教育的潜在影响[J].电化教育研究,2017(2).

作者简介

李佳(1986.8—),女,汉族,籍贯:河南省郑州市,信息工程大学助教,研究方向:慕课制作与运维。

猜你喜欢
学习者传统评价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少年力斗传统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