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切口的打开、每一针的缝合都要精确到毫厘,缝深0.1毫米可能就会引发大出血……这是在心脏上针尖的舞蹈。”让我们走进心外科,听医护人员讲述那些发生在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病房里的故事。
“你能看到病人的心脏在你面前跳动,能充分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每一个切口的打开、每一针的缝合都要精确到毫厘,‘开心到‘关心的过程都是惊心动魄的,缝深0.1毫米可能就会引发大出血。这是在心脏上针尖的舞蹈!”广东省南海医院的柯英杰医生如是说。患者离开手术室并不代表手术结束,反而是另一个惊心动魄的术后监护的开始。心脏术后早期的患者病情瞬息万变,心外科重症监护的医护人员也一次次把患者从鬼门关拉回。
重症监护室:每分每秒都在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从手术室出来的患者身上监护设备众多,他们需要在心外科重症监护室呆上一段时间,身体重新适应刚修复好的心脏。在这里,患者由于生物钟混乱,分不清是白天还是黑夜,管床护士会不厌其烦地一次次告诉患者现在几点,在这里呆了多少天。“如果是白天,我们会多开几盏灯,晚上就把灯光调暗,尽量营造睡眠氛围,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物钟时间。”广东省南海医院护士组长梁键伟如是说。
患者呆在这里的时间与在病房相比是较为短暂的,短到甚至让患者觉得心外科重症监护室对他们的病情并没有太大的帮助,甚至经常有家属会在心外科重症监护室门口催,“为什么还不出来?”其实不然,梁键伟说,重症监护室是维护心脏外科手术胜利果实的重要保障,大多数患者脆弱的心脏在这里经历了生死时刻后得到康复。
“术后24小时最为关键。患者容易出现胸液多、心功能不好、呼吸功能不好等病情变化,这就需要及时进行干预,我们常常要使劲将走向鬼门关的病人往回拉。”在心外科重症监护室里,医护人员实现24小时轮班制,他们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的监测在时间上可精确到分秒。
监护室护士们要密切关注患者们的心电图、血压、尿量、胸液量、电解质等各方面的变化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治疗纠正。比如,胸液是从伤口里引流出来的,混合了伤口的渗液和少许的渗血,应该是颜色比较暗的,但是如果流出来的胸液较为鲜艳,就要打起十二分精神,要警惕是不是伤口有出血,需要对此进行及时的止血治疗。
在心脏重症监护室的每一个日日夜夜,他们的守护、观察、调整都是为了给每一颗刚刚经历新生的心脏平稳度过危险期保驾护航。他们是一群低调、极少在患者家属面前露面却对患者来说又极其重要的白衣天使。
手术室:把每个主刀的手术步骤牢记在心
“基本上所有手术我都会上,一天最多上两到三台手术。”柯英杰说。心外科手术非常考验医生的体力和忍耐力。“不同手术,手术时间也不同,大血管手术一般要8个小时,在抢救的时候,10个小时、12个小时都站过。”
在手术台上的时候,尤其是抢救性手术的时候,主刀医生操作很快,作为助手的柯英杰也一定要跟上。所有的手术步骤都要想到主刀前面。主刀下一步要做什么,要提前准备好,包括提醒器械护士下一步要递什么器械。“我的习惯就是会把每个主刀的习惯都牢牢地记在脑子里,保证手术安全顺利进行。”柯英杰说,手术流畅一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主刀医生的压力。
年輕医生都需要手术操作的机会来锻炼自己的基本技能,但是也要遵从各位主刀医生的习惯进行操作。一位优秀的助手是能够为任何主刀医生创造良好的术野(手术时视力所及的范围)条件,为手术安全顺利进行保驾护航的。心外科医师的培养过程极其漫长,把主刀的习惯牢记心中,只是这条路上一个很小的缩影。
病房:看着患者一天天好起来,很有成就感
与昏暗的心外科重症监护室不同,在病房里,那些努力练习着吹气球的患者,那些忙着帮患者做生命体征各项指标“数学题”的护士,那些在“温馨小屋”里传出的阵阵笑声,这一切都能让人觉得充满希望。
“熬过手术及手术后心功能恢复关之后,病人的情况会越来越好。甚至能看到患者整体状态一天比一天好,这种希望的感觉带来的医生成就感是自然而然的。心脏外科能够吸引年轻医生去学,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柯英杰说。
“心外科要考虑的东西比其他科要多很多,必须要独立去思考。”从儿科转到心外科病房的护士林润芬坦言,儿科的压力比较大,主要是在跟家属沟通上;在心外科的压力也大,主要是因为患者病情比较严重,病情观察方面必须要很细心。“当然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让家属信任你,需要沟通到位。”
在这两年多里,林润芬个人觉得在心外科成就感会高一些,特别是那些心衰、心功能不好的,来的时候一大堆问题,连走都走不了只能半躺在床上吸着氧的患者,做完手术之后,健步如飞。
“芬姐,原来你在这里。”一些一两年前做完手术的患者回来复诊,一看到她就能喊出她的名字。“能被患者记住自己的感觉是非常好的。他会很感谢你,可能你已经把这个人忘记了,他还能记得你的名字,而且他也在慢慢走向健康,这让人觉得非常开心。”
心衰、心梗、反复住院、到处求医的患者在心外科医生的救治下,获得了新生,延续了生命。心外科不仅仅是心脏的修补手术,更多的时候是给予患者新的希望。
(《南方都市报》20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