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梦倩
(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四川 成都 611731)
自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疫情爆发后,为最大限度保障师生安全,教育部于1月22日发布了《教育系统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1]。通知要求,各地和学校要积极参与联防联控,密切关注师生发生疫情的情况,及时准确掌握信息,积极获取专业指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配合卫生健康等部门集中收治、全力救治患者,有效处置疫情,严格落实防疫情扩散措施。各高校图书馆根据教育部及各学校工作安排,先后宣布闭馆。1月27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2],并于1月29日发布了《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的工作部署[3],高校图书馆为落实教育部及各学校相关工作安排,通过远程服务、教材教参平台建设、扩大免费数字资源等途径,为延期开学期间教学科研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同时通过开展线上阅读推广及承担相应公选课等途径,持续推进图书馆教育教学工作。
值得关注的是,1月28日,教育部发布《教育系统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开通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辅导服务》的通知[4],要求各省级教育部门要根据本地疫情发展状况和心理咨询队伍的实际情况,组建专门队伍,开通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辅导服务;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心理学系(学院)和全国示范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单独开通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辅导服务。
本文通过对36所“双一流”A类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数据调研,对比分析防疫期间高校图书馆在线阅读推广及线上读者心理疏导工作开展情况。针对不足,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支撑。
本文数据来源于36所“双一流”A类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因需对自然语言进行分析归纳,故无法直接使用国内首个两微一端新媒体大数据平台——新媒体指数平台的数据。数据采集时间为2020年3月17—21日,采样内容所处时间段为2020年1月25日—3月20日。因“双一流”A类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在内容设置、功能模块搭建、团队建设、技术支撑等方面一定程度代表了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运维水准,所以本文以这36所高校图书馆为采样对象进行数据收集分析。
2.2.1 整体概况
通过数据收集,2020年1月25日—3月20日期间,36所“双一流”A类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均有内容发布。目前,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多为服务号和订阅号两类。服务号一个月(自然月)内仅可发送4条群发消息,订阅号每天(24小时内)可以发送1条群发消息[5],就发文量和发文频次,无横向可比性。此外,国内学者如岳修志[6]、黄健[7]等早已提出,阅读推广活动不应再局限于读书征文比赛、图书推介、名家讲座、读书有奖知识竞赛、精品图书展览、经典视频展播、读书箴言征集、名著影视欣赏、馆徽设计征集、名著名篇朗诵、评选优秀读者等类型。本次数据采集中,“阅读推广相关内容”不包含纯数据库、数字学习平台、教材教参平台等推送内容,主要收集整理阅读资源推荐(好书推荐、数字阅读平台推荐等)、阅读活动、文化推广、心理疏导等内容。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 “双一流”A类高校图书馆相关微信内容情况统计
续表
36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在2020年1月25日—3月20日期间,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了阅读推广相关内容的(不包含纯数据库、数字学习平台、教材教参平台等)有32所。其中,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仅发布一次1条推文,具有一定特殊性。阅读推广内容占全部推文40%以上的有2所图书馆,分别为山东大学图书馆和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30%~39%的有7所,20%~29%的有9所,10%~19%的有9所,10%以下的有4所。
2.2.2 阅读推广相关内容分析
阅读推广内容多为电子阅读平台推荐(京东读书、QQ阅读、微信阅读等)、阅读活动推送(征文、抗“疫”寄语征集、共读活动、海报设计大赛、英语口语大赛等)、好书推荐(多结合线上阅读资源推荐)。
部分图书馆好书推荐已形成固定栏目,具备一定品牌效应,如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的“好书推荐”、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的“书香战疫”、南开大学图书馆的“好书100”、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战疫书柜”、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的“阅读战‘疫’”、武汉大学图书馆的“一期一书”等。各图书馆还充分利用数字平台开展线上共读,如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21天读书战‘疫’进行时”、复旦大学图书馆的“旦旦悦读——百天共读”、厦门大学图书馆的“21天共读之旅”、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小图共读”等。
通过单篇阅读量分析,读者对与疫情结合紧密、内容及形式新颖的内容关注度高。如武汉大学图书馆的“一期一书”专栏,以馆员推荐并朗读的形式,将文字、图片和音频结合,一期推荐一本经典图书,效果突出。对《鼠疫》的推荐因与疫情防控相关,单篇阅读量达3 001次。重庆大学图书馆的“待春暖花开之时,我最想见你的面”用漫画形式展现,形式有趣,容易引起共鸣,单篇阅读量为9 533次。复旦大学图书馆的“锦鲤图书大礼包活动”与读者关联度高,单篇阅读量为14 000余次。而厦门大学图书馆联合研究生院、教务处面向全校教师征集的“战疫书单”单篇阅读量达25 000余次。
阅读活动多借助第三方平台开展,如21天共读之旅、MET英语口语大赛、在线知识竞赛等。借助第三方平台优势,以丰富的线上阅读活动内容和形式,通过竞赛、打卡等途径,有效刺激读者的参与度。
2.2.3 心理疏导相关内容分析
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共识[8]。《高等学校新冠肺炎防控指南》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容易产生的应激反应有焦虑(情绪易怒,害怕被传染)、抑郁(心情低落)、强迫(反复洗手、强迫性关注疫情)、出现疑病症(怀疑自己被感染)、胸闷、出汗等[9]79-80。
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如何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阅读推广工作有机结合是必须思考的问题。教育部在《教育系统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开通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辅导服务》的通知中,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通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辅导服务。图书馆除拥有海量资源外,还可以借助数据库商、院系专业老师等力量,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对大学生开展在线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正确面对疫情。
通过收集整理,抗疫期间“双一流”A类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相关内容发布情况见表2。
表2 防疫期间“双一流”A类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心理疏导相关内容统计
续表
由表2可见,36所“双一流”A类高校图书馆中,有21所发布了读者心理疏导类推文,发布内容包括心理防护疏导类书目推荐、疾病防控知识书目推荐、健身节目推送、心理专家在线辅导、在线交流活动等。心理疏导类内容整体占比较低,最高为武汉大学图书馆,其心理疏导类内容占整体发文量的14.63%,篇均阅读量达1 870次/篇;其次为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13.79%)和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13.33%)。
武汉大学图书馆是被调研高校图书馆中唯一邀请了心理学教授以专业视角推荐疫情和心理方面书籍并发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网络心理支持服务联系方式(QQ和电话,语音每人30分钟)的高校图书馆。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开展“小图共读”线上交流活动,通过语音会议方式,连接馆员和读者,以阅读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疫情和在家里上课的现状;他们还通过“为你读首诗”专栏,邀请老师推荐诗歌并亲自朗读,结合声音、文字等多种形式,利用共情原理,让学生通过阅读聆听内容积极向上的诗歌,促进心理健康。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同样利用诗歌的力量,推出“山川相连,风月同天——图书馆员原创诗歌共克时艰”,用馆员原创的抗疫诗歌激励学生乐观面对疫情。中山大学图书馆推出的“聊聊口罩那些事儿”,介绍了口罩的正确用法和疾病防疫知识,单篇阅读量为1 324次;他们还通过推荐CCTV5健身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健身,保持身心健康,单篇阅读量达3 324次。
此外,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充分发挥图书馆信息素养专业优势,推送“谣言止于智者——图兄带你识别‘新冠’假消息”,帮助读者了解验证数字化信息的基本知识,不传谣不信谣,理性面对疫情。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发布的“疫情信息满天飞,如何辨真假”围绕“移动信息素养”展开,让读者学会有效识别真假新闻,避免因谣言带来的恐慌情绪。
通过调研发现,绝大部分高校图书均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展“云”阅读推广,但形式较为单一,多为信息单向输出。高校图书馆拥有固定的校园读者群,要让“云”推广“活”起来,可通过3个途径:首先,推文内容要“活”。内容需紧密贴合突发公众事件本身特点,主动挖掘读者最关心和最需要的内容进行推送。针对必要性内容,要主动引导读者关注和阅读。同时做好内容的发现者、运维者和创造者。其次,推文形式要“活”。充分使用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结合高品质文案,满足读者最新阅读需求。如文化类推送,可通过搭建网络展厅,利用VR技术,丰富推送形式;开辟系列音频节目,让读者闭着眼睛也能阅读经典美文。最后,技术要用“活”。“云”阅读推广的开展,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让读者隔空亦如见面,以视频会议的形式,辅以PPT分享、视频赏析等,使活动不因物理空间的阻隔而缺乏趣味性。
通过调研发现,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相关微信内容趋同明显,对本校读者个性化需求分析较少。针对理工科大学读者,在注重人文经典书籍推送的同时,需加强内容挖掘分析及阅读指导。相较综合性大学读者而言,理工科大学读者更需要阅读方法的指导。可以通过在线共读、讨论等方式,帮助其提高经典作品的阅读能力,进而达到通过阅读舒缓内心负面情绪的效果。对于综合性大学读者,需要加强其信息素养能力。如前文中提到在微信平台发布针对“移动信息素养”能力提升的内容,能帮助这部分读者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更好地筛选出有效信息,减少焦虑情绪。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就充分发挥了图书馆专业优势,通过相关推文内容,帮助读者掌握疫情信息筛选方法,缓解疫情期间容易出现的应激反应。
通过对读者的个性化分析,能更好地打造独具特色的微信栏目,在提升WCI的同时也能让读者切实从中受益。
图1中对比了被调研高校心理疏导相关内容单篇阅读量对比情况。可见,读者对心理疏导类内容的关注度不低于其他阅读推广内容,读者对心理疏导类内容的需求是实际存在的。尤其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图书馆是重要的可靠信息来源之一,读者信任度较高。因此,图书馆需主动参与到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心理疏导工作中去,并利用好微信公众平台传播广、传播快的特点,发挥自身馆藏资源优势,联合校内外各方力量,积极开展在线读者心理疏导。
图1 相关推文篇均阅读量对比
《高等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理应激反应指引”指出,寻求正规信息发布渠道,适度关注疫情信息;了解病原体和疾病相关知识;接纳自己的情绪;与亲友积极地交流与沟通;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等途径都能够有效缓解心理应激反应[9]80-82。图书馆可通过在线读者活动、在线信息素养教育、阅读引导等多种在线阅读推广工作,实施读者心理疏导。例如前文中提到的武汉大学图书馆邀请心理学教授从专业角度推荐疫情和心理方面的书籍,及时发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网络心理支持服务联系方式帮助读者。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通过网络视频会议途径,开展阅读健心的线上阅读活动,并通过读诗的方式进行阅读引导。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另辟蹊径,充分发挥馆员特长,由馆员教读者练瑜伽、做菜等,通过有益的活动内容,分散读者可能存在的焦虑情绪。
线上阅读推广能促进读者与读者交流、读者与老师交流、读者与经典作品交流,并充分利用阅读疗法中的共鸣、净化、平衡、暗示、领悟等原理,疏导读者的应激障碍心理。
此次突发公共事件是图书馆快速成长的契机,在线开展“云”阅读推广是图书馆应对突发公众事件的一次考验和实践。无论是资源保障、技术保障还是阅读推广开展,都是围绕读者的需求来进行。在开展“云”阅读推广的同时,图书馆不能忽视自身具有的读者心理疏导的优势,应主动联合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校外机构,整合人力及资源,切实承担起突发公共事件中读者心理疏导工作,让图书馆真正成为读者的精神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