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斑东风螺“海泰1号”

2020-07-31 03:40:42
中国水产 2020年5期
关键词:投饵饵料东风

图1 方斑东风螺“海泰1号”新品种培育技术路线图

一、品种概况

(一)育种过程

1.亲本来源

方斑东风螺“海泰1号”是2011年以海南省文昌市的方斑东风螺养殖群体为基础群体,以生长为目标性状,采用群体选育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而成。

2.技术路线

主要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3.培育过程

自2011年起,采用群体选育方法进行方斑东风螺“海泰1号”新品种的选育。选育以体重与壳长作为目标性状,采用有效繁殖亲本数量控制、遗传参数与选择效应评估以及选育世代遗传多样性监测等技术,通过连续4代的闭锁群体选育,于2015年育成生长性状优良的方斑东风螺“海泰1号”。连续两年的生产性对比试验表明,方斑东风螺“海泰1号”生长速度提高明显,优良性状稳定。具体选育过程如下。

(1)2011年:基础群体构建。

2011年3月,在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科研基地进行基础群体构建。以10%的选择压力在10万只方斑东风螺养殖基础群体中截头选取1万只大个体部分作为选育亲本群体,同时从基础群体随机抽取10%形成对照群体,并采用随机交配进行选育组和对照组的自群繁育。

(2)2012年~2015年:第1代~4代群体选育。

以上一代构建的选育群体为亲本,继续以壳长为选育指标,以10%的选择压力选出1000个壳长最大个体作为繁育亲本,随机交配繁育下一代群体,平均选择强度1.698。2015年,经过连续4代群体选育,获得生长速度明显比对照组快的F4选育群体,其体重生长提高35.21%,壳长生长提高17.90%,生长优势明显。

(3)2016年~2018年:生产性养殖对比实验。

进行连续两年的生产性养殖对比实验,证实了其性状的稳定性和在生产应用的可行性。

(二)品种特性和中试情况

1.品种特性

(1)形态特征

贝壳呈长卵圆形,壳质稍薄,尚结实。螺层约9层,缝合线明显,其下面呈窄的浅沟状,形成一狭而平坦的肩部。螺旋部呈圆锥状,体螺层膨大,各螺层膨圆,壳面光滑,生长纹细密。壳面被有黄褐色薄的壳皮,其下面为微黄色具有不规则的长方形或条形紫褐色或红褐色斑块,这种斑块在体螺层上有3横列,以上方的一列最大,且斑块有的呈曲折状。壳口半圆形,内面瓷白色,并映出壳面的斑纹。外唇薄,简单,弧形。内唇光滑,紧贴于壳柱上,后端部厚,并稍向外延伸。脐孔半月形,大而深。绷带底绕围脐缘,上面覆有鳞状生长纹。厣角质厚,有明显隆起的生长线,核位于下端内侧。

(2)优良性状

方斑东风螺“海泰1号”具有生长速度快的特性,在相同的养殖条件下,该品种与未经选育的对照群体相比,6月龄的壳长平均提高18.7%,体重平均提高32.1%。

2.中试情况

2016年~2017年在海南品源海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万宁基地进行了方斑东风螺“海泰1号”新品种的连续两年生产性对比养殖试验。2年累计养殖“海泰1号”方斑东风螺750万粒,新品种在生长性状方面都显著地优于同期同法养殖的未经选育的对照组,取得了良好的养殖生产效果。根据抽样测试,2016年与对照组相比,“海泰1号”的壳长和体重分别提高19.50%和32.11%;2017年与对照组相比,“海泰1号”的壳长和体重分别提高20.55%和33.37%。

2016年~2017年在鑫兴龙(厦门)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厦门海沧基地进行了方斑东风螺“海泰1号”新品种的连续两年生产性对比养殖试验,2年累计养殖“海泰1号”方斑东风螺500万粒,取得了良好的养殖生产效果。根据抽样测试,2016年与对照组相比,“海泰1号”的壳长和体重分别提高18.64%和28.54%;2017年与对照组相比,“海泰1号”的壳长和体重分别提高21.55%和34.37%。

2017年~2018年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进行了“海泰1号”的生产性养殖对比试验,共养殖方斑东风螺“海泰1号”养殖池45口(约100万粒),经129天养殖,现场测试结果表明方斑东风螺“海泰1号”的单产为10.6kg/m2,对照组的单产为8.7kg/m2,“海泰1号”的壳长和体重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5.13%和32.63%。。

二、人工繁殖技术

(一)亲本选择与培育

1.亲本来源

亲本个体体重15g以上,壳长规格4.5cm以上,外形完整无损伤,活力强,性腺发育成熟度高。

2.亲本培育

采用流水养殖,基质为粒径500μm左右的河沙,基质厚度约为4cm。养殖水温为18℃~26℃,海水pH值为7.8~8.2,盐度为28~32,连续充气,溶解氧在5mg/L以上,遮阳网调节光照强度。每日下午投喂梭子蟹、凡纳滨对虾、枪乌贼、牡蛎等饵料,次日清晨清除残饵。

(二)人工繁殖

亲本经过育肥后,性成熟并有交配迹象。夜间观察交配行为,记录交配日期及群体发生交配个体数量预测产卵期。雌性产卵于沙面上,卵呈椭圆形,并由卵柄附着于沙粒上。镜检含卵量及受精卵数。雌性个体产出卵囊达到一定数量后,入池采集卵囊。把收集的卵囊用过滤海水冲洗干净,放入60目的小网框,用浓度为20mg/L的聚维酮碘浸泡消毒2min,然后置于幼体孵化池中孵化。小网框底部要拉平,保证每个卵囊均匀分布在框内。孵化池要缓缓充气,每天换水约50%。保持水位1.2m。卵囊置于孵化池后,定期观察胚胎发育情况。孵化池内连续充氧,并不定期地移动孵化框在池内的分布位置。待幼虫孵出卵囊后,调整幼虫密度,以0.1个/mL~0.2个/mL幼虫为宜。

(三)苗种培育

1.育苗池

(1)育苗池规格

育苗池规格(长×宽×高)为6m×3m×1.5m。育苗前必须保证池面光滑。

(2)水体处理

海水经过一级沉淀、砂滤后,在二级沉淀池使用每立方米100g生石灰处理后全封闭暗沉淀。暗沉淀15天后,抽取距池底15cm的上层海水,经棉袋过滤后进行充分曝气作为育苗用水。

(3)水环境条件

水温22℃~28℃,盐度20~30,光照500lx~1000lx。

2.浮游幼虫培育

(1)饵料

幼虫孵出卵囊后即可投喂金藻等微藻,幼虫壳长700μm~800μm以上可投喂扁藻和小球藻等。前期保持水体单胞藻饵料密度为1.5×104个/mL~2×104个/mL(以湛江等鞭金藻为例),随着幼虫生长,饵料投喂量应逐渐增加,后期应保持在单细胞藻每次投饵量在3.0×104个/mL ~6.0×104个/mL细胞之间。

在没有生物藻类的情况下,投喂粒径较小的螺旋藻粉,投喂时用200目筛绢网轻柔后均匀的泼洒入池,少量多次,投喂量以水体浑浊程度和幼虫摄食情况而定。投喂螺旋藻粉的同时,投喂虾元、维生素、葡萄糖粉。混合投喂时,螺旋藻粉、虾元、维生素与葡萄糖粉的比例为2:1:0.5:0.1。

(2)换水

每天早晚换水各一次,初期每次换水10%,后期逐渐增加到30%以上。换水时采用虹吸法,随着幼体的生长而更换不同网目的网箱,浮游期用100目,变态后用80目的筛绢布。

3.变态幼虫培育

(1)投饵

幼虫变态后成底栖生活,随之食性改变,由植食性转变为肉食性。当观察育苗池内有变态幼虫后,除投喂幼虫期所需饵料外,开始投喂冷冻的卤虫无节幼体,卤虫无节幼体每次投饵量为每立方米0.3g~0.5g,日投3次,以投饵后2小时后无残饵为宜。

(2)倒池及稚螺收集

待幼虫全部变态,原池养殖3天后进行倒池与稚螺收集。倒池时,利用抽水泵抽提上层水体,抽水量为池内水体积的70%~80%。抽提过后,拔掉排水管,利用80目筛绢网袋收集稚螺,待池内剩余水体排干后,池内会有稚螺匍匐,打开进水管,缓慢加水,同时利用软质扫把随水流轻扫稚螺进入排水口,利用稚螺收集袋收集稚螺。

(3)冲洗

收集后的稚螺放入冲洗盆,用过滤海水冲洗3次~4次。

(4)空标

空标是指稚螺在无底质水泥池进行中间培育的过程。空标时,空标池(与孵化池相同)内水体相对较低,为0.5m~0.8m为宜。收集后的稚螺放入空标池,密度80万粒/池~100万粒/池,投放1天后投喂饵料。投喂冰鲜丰年虫,投喂量为稚螺总重的1%~2%,每日投喂3次。

4.稚螺培育

稚螺指幼虫全部变态落地生长至15mm左右大小。幼虫孵化后第8天~14天开始变态为稚螺,除投喂幼虫期所需饵料外,开始投喂冷冻的卤虫无节幼体,卤虫无节幼体每次投饵量为每立方米0.3g~0.5g,日投3次,以投饵后2小时后无残饵为宜。当全部幼体变态落地后,停止投喂饵料1天~2天,用80目网筛收集稚贝。将收集到的稚贝均匀地散布在稚螺培育池内流水养殖。稚螺养殖池养殖条件为:基质为粒径200μm~500μm的白色海沙,厚度为1cm~1.5cm,养殖水温为25℃~30℃,海水pH值为8.1~8.2,盐度为30~35,连续充气,溶解氧5mg/L以上,遮阳网调节光照强度。稚螺初始养殖密度为2万粒/m2,随稚螺生长,养殖密度逐渐下降,最终稳定在1000粒/m2。投喂饵料时关闭流水和氧气,稚螺养殖中期,每日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每次投饵量为1g/m3~1.5g/m3,同时投喂牡蛎肉糜(专用打浆机打浆),其投喂量依稚螺摄食速度而定。稚螺后期,投喂新鲜牡蛎和杂鱼,投喂量以稚螺总体重的20%~30%为宜,每日投喂2次。每15天更换基质一次。每7天用高浓度有益菌泼洒池面,泼洒时加大充气量,以增加水体氧含量和使水体内有益菌分布均匀。

稚螺培育过程中,尤其注意以下三点操作管理:

(1)换水

24小时流水养殖。投喂饵料时停止流水,待稚螺摄食完毕重新钻入沙内,进行换水,换水量为50%~80%,换水结束后进行流水。

(2)充气

连续充气,投喂饵料时停止充气,摄食完毕后充气。

(3)防干渴

由于稚螺个体小,体重较轻,爬出水面池壁后不能滑落入水,容易干渴而死,所以要对培育池做特殊处理。在水面处粘贴宽为3cm~5cm的硬质塑料板,横向粘贴。同时,加大管理力度,时时对爬出的稚螺进行轻扫,防治因干渴而死亡。

5.螺苗出池及运输

(1)小螺苗出池

幼虫变态落地5天~10天,壳长约2mm,此阶段螺苗称为小苗。收集小螺苗时,利用抽水泵抽提上层水体,抽水量为池内水体积的70%~80%。抽提过后,拔掉排水管,利用80目筛绢网袋收集小螺苗,待池内剩余水体排干后,池内会有小苗匍匐,打开进水管,缓慢加水,同时利用软质扫把随水流轻扫小苗进入排水口,利用小苗收集袋收集。

(2)大螺苗出池

螺苗长到约1cm~1.5cm时可转入养成阶段,此阶段被称为大苗。大螺苗出池采用流水冲洗法。出苗时,排低水位,水位高度为距离沙面3cm,用塑料铲从池的一侧铲出沙层,用网孔为0.5cm的筛网过滤掉沙子后收集螺苗,同时进行初级分筛。

(3)螺苗运输

大苗与小苗的运输方法不同,小螺苗采用湿运法,大苗采用干运法。

湿运法:在螺苗袋内加入一定体积的海水,充入氧气后封袋。在运输泡沫箱内加入一定量的冰袋,防治因运输途中温度骤然升高而死亡。供苗池与购入地苗池水温温差不宜超过5℃,一般运输时间控制在12小时~15小时以内。

干运法:在运输泡沫箱内加入一定量的冰袋,上铺一层湿毛巾,防治因运输途中温度骤然升高而死亡。一般运输时间控制在10小时~12小时以内。供苗池与购入地苗池水温温差不宜超过5℃。

三、健康养殖技术

(一)养殖条件要求

方斑东风螺“海泰1号”具有生长速度快的优点,适宜生长水温为20℃~30℃,适于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养殖。根据其特点,适宜养殖区域为海南、广东和福建等海区。

(二)主要养殖模式配套技术

方斑东风螺的养殖模式主要为陆地工厂化水泥池养殖,少数为潮间带围网养殖和浅海撒播养殖。以下介绍工厂化水泥池养殖。

1.场地选择

场地的选择应根据当地水产养殖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要求,因地制宜,综合分析,从技术上、经济上进行可行性研究后,还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1)水质好,无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的海区,应按海水水质标准进行选择。

(2)海水无浮泥,混浊度较小,透明度大,取水口的最佳位置应处于大干潮时都可抽水的地方。

(3)盐度适宜,场址尽量选在背风处,取水点要求风浪较小。

(4)场址尽可能选择交通方便、电力充足的地方,以降低生产成本。

2.场地总体布局

养殖场主要建筑设施有育苗池、养殖池、饵料池、鼓风机室、变配电室、水泵房、沉淀池、砂滤池等。

育苗池、养殖池、饵料池采用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育苗池、养殖池用95%遮阳网来控制光线强度,饵料池用30%遮阳网来控制光线强度。水泵房要根据地形、潮水及水泵的型号布置在靠近取水口较合适的地方,便于管理,不要离场区太近。鼓风机室一般安装罗茨鼓风机,因其噪声较大,不宜离生活和养殖区太近,但供气管道要直通育苗池和养殖池,尽量避免拐弯太多以增大阻力。变配电室要根据高压线进场的方位并尽量靠近用电较多的场房,一般设在场区一角。电力不足的地区,要建发电机室,发电机室和变配电室的配制要合理,两室常建在一起。

海水的提水口应设在涨潮流的上方,场区排水口应设在涨潮流的下方,尽量远离进水口。建在山坡的育苗场,应利用地形高差,由高到低按沉淀池、砂滤池、饵料室、育苗池、培育池顺序布置,形成自流供水,避免二次提水增加养殖成本。场区各建筑物设施配比要合理,分区明显,交通方便。

3.基本设施和设备

常采用水泵提水至高位沉淀池,水经过砂滤池过滤处理后,再入养殖池。

(1)水泵

海水提水最常用的是离心泵。离心泵需固定于水泵房中。通常一个水泵房需要有两台甚至多台水泵同时运行或交替使用。另一类常用的水泵为潜水泵,其体积小、重量轻、移动灵活、操作方便,不需固定位置,但控制流量和扬程。

(2)沉淀池

沉淀池一般建在地平面以上,一般呈长方形或圆形,用砖或石砌成,池底视基础情况采用钢筋混凝土地面。池底上方最好挂90%以上的遮阳网,保持较暗环境。池底应有1%~3%的坡度,便于清涮排污。池下部设排污口和低水口。沉淀池的总容量为生产用水总容量的3倍~4倍左右。

(3)砂滤池

砂滤池底部留有蓄水空间,其上铺有水泥筛板或塑料筛板。筛板上密布1cm~2cm的筛孔,其上铺有2层~3层网目为1mm左右的聚乙烯网,不同池依次装粗沙(粒径1cm)、细沙(粒径2mm~3mm)、极细沙(粒径0.2mm)。根据进水先后顺序依次为粗沙、细沙、极细沙,其沙层厚度一般为粗沙1m,细沙层1.5m~1.8m,极细沙层1m~1.2m。滤水能力为每小时每平方米滤水10m3~20m3,总滤水量视用水容量而定,为保证每日用水需要,可适当扩大过滤面积和过滤水容量。

(4)养殖池

水泥池要求体积(长×宽×高)为6m×3m×0.8m。池内铺水泥砖或塑料隔板,隔板上层铺80目筛绢网,四周密封。筛绢网上铺沙,沙的粒径为2mm~2.5mm。统一采用40目或80目黑色遮阳网。

4.放养规格与密度

选择无损伤、活力好、健康的鲍苗,壳长通常为1cm~1.5cm的螺苗。螺苗放养密度为1000粒/m2~1200粒/m2。

5.养成管理

(1)水量

流水养殖,即24小时持续供水,投饵时和收集惨饵时停水。

(2)沙层处理

铺沙前对沙子进行消毒处理,主要采用淡水冲洗,冲洗程度为未见泥质,冲洗后用浓度为0.5%的高锰酸钾液浸泡消毒30min。消毒过后用淡水冲洗干净,铺置于太阳光下曝晒,晒干水分后再曝晒2天~3天入池。沙层厚度为1.5cm~3.0cm。

(3)投饵

每日投喂一次,以杂鱼为主,可适度更换牡蛎和鱿鱼。日投饵量为池内螺总重的5%~8%,随着螺体生长,加大投喂量。投饵时间为每日下午17时至20时,次日清晨5时收集残饵。

(4)扫底

每周在残饵收集后,用软质扫把从水源处向排水口扫底一次。

(5)病害防治

以预防为主,加大水的交换量,保持池内及工具清洁,保证饵料质量,操作人员的手套和雨鞋要及时消毒。

(6)药物使用

药物使用符合NY 5071的规定。

6.成螺的收获和运输

陆地工厂化养殖的螺平均60粒/斤~100粒/斤,可作为成品螺收获。采用冲水滤沙收获法进行收获,同时依据螺体的大小,分选不同的规格。

成品螺的包装运输主要采用干运法,即将收集的成螺控干体表水份后放入运输袋内,打氧封包后放入运输泡沫箱,运输袋外侧放入冰袋,最后密封泡沫箱装车运输。运输时间控制在12小时~20小时内。

(三)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方斑东风螺“海泰1号”在养殖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病害,建议以生态防控为主并加以预防,如在养螺池混养适量的海参、对虾等。主要病害与防治方法如下。

1.急性死亡症

该病主要致病菌是塔氏弧菌等,主要症状表现为病螺摄食量下降,直至停止摄食,腹足变硬、发病时东风螺活力很差,螺体仰翻于沙面上,不能钻沙。腹足表面积累较多黑色杂质,足肌边缘收缩内卷呈波纹状,足部全伸或半伸出螺壳,用物刺激仅能部分缩回壳中。

防治方法:可采用0.7mg/L恩诺沙星全池泼洒药浴6小时后排水三分之一,加入新鲜海水,隔天同样方法进行处理,用药1周为一个疗程。待病症恢复后,全池泼洒益生菌,以高浓度EM活菌为主,每立方水体3mL,连续泼洒3天后,每天换水十分之一,最后,加大流水进行养殖。

2.肿吻病

引发该病的致病菌有哈维弧菌、副溶血性弧菌、鳗弧菌生物变种Ⅰ等。主要症状表现为病螺停止摄食,活力很差,腹足表面积累较多黑色杂质,足肌边缘收缩内卷呈波纹状,足肌边缘鲜红色,足部全伸或半伸出螺壳,吻部虽病情发展逐渐肿大,严重时死亡。

防治方法:可采用0.3mg/L喹诺酮全池泼洒药浴12小时,隔天再用同样方法进行处理,连续用药3天。再结合使用板兰根、金银花、弧菌速消等药物杀菌,用药期间停料,加大换水量,及时捡出死螺。等病情控制后,使用EM菌、利生素等全池泼洒进行生态调控,最后,正常流水进行培育。

3.脱壳病

引起脱壳病的具体病因至今并不明晰,病螺症状为软体自行脱离螺壳,离开螺壳后软体外观完整,能正常爬行,能吸附池壁或潜埋于底沙,但不摄食,严重时可造成螺苗在短时间内大量死亡。

在方斑东风螺培育过程中,若发现方斑东风螺培育池水体中有敌害生物桡足类数量增加或有肉壳分离病发生,可使用95%晶体敌百虫进行防治。具体方法是用药前先停止投饵、流水,但保持充气,使用95%晶体敌百虫1.5×10-6进行全池泼洒,3小时后停止充气2小时再排干池水,然后注入新鲜过滤海水并打开充气阀,进行正常的流水培育。12小时后再用1×10-6~2×10-6的百炎净或氟苯尼考进行全池泼洒,连续使用3天即可有效地防止方斑东风螺脱壳病的发生以及对脱壳病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

4.单孢子虫病

病螺处于对外界刺激不敏感,伸缩无力,虽然体色不变,但活动缓慢,甚至足部朝上呈假死状。方斑东风螺单孢子虫侵害部位包括吻管、足肌、肠、消化腺外、胃壁、鳃、肝等组织,该病原属于原虫病灶。

防治方法:(1)池体消毒,用生石灰10kg~15kg对带水池塘进行消毒,消毒过后加入新鲜海水,正常流水培育;(2)螺体消毒,投苗前对螺体进行消毒处理,视螺体大小和水温高低使用食盐水和高锰酸钾浸洗;(3)饲料消毒,病原往往能从饲料带给东风螺,投放的饲料要新鲜、清洁并经过消毒。低温冷冻后的杂鱼可用高锰酸钾进行短时间浸泡,然后用淡水清洗,可有效控制寄生虫。

猜你喜欢
投饵饵料东风
东风Honda全新XR-V
汽车观察(2022年12期)2023-01-17 02:20:58
香饵
领导文萃(2022年15期)2022-07-06 07:13:48
香饵
杂文选刊(2022年7期)2022-06-30 11:18:35
香饵
等闲识得东风面
女报(2021年4期)2021-05-06 13:40:38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 08:35:38
精养鱼池不同天气如何科学投饵
精养鱼池如何做到科学投饵
东风快递,使命必达
投饵机的选用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