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年后的相聚 缘起至暗时刻的用爱守护

2020-07-31 02:18:38翟英
至爱 2020年7期
关键词:复旦编织儿科

文、图|翟英 

01 任华和沈蔚青合影留 念

42年前,11岁的小姑娘沈蔚青因在学校擦窗不慎发生意外从3楼跌落,造成脊髓损伤。还是自由奔跑年纪的孩童,却要面对依靠轮椅出行的人生,沈蔚青的人生陷入至暗时刻,仿如坠落深渊。在她入院治疗漫长的9个月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以下简称“复旦儿科”)的护士任华和儿外科护士长徐月英给了她亲人般无微不至的呵护,真情爱护温暖着年幼的沈蔚青,“从我摔伤第一天起,我就碰到了很多好心人,任华和徐月英就是在最艰难时刻给我很多爱的像家人一样照顾着我的‘护士姐姐’。这40多年来,我一直深深记得她们对我付出的一切,早上分好水果给我吃,下午还有点心。”沈蔚青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在我眼里,她们就是我的家人,像我的阿姨、姐姐而不像护士,一直给我温暖,给我信心。”

42年了,当年的小姑娘与“护士姐姐”再次相拥

“5·12国际护士节”这天,看着电视上报道的援鄂医护的新闻,沈蔚青深受感动,让她再次想起42年前精心照护她的“护士姐姐”,她想再见到她们,于是她拨通了复旦儿科的电话。当年的“护士姐姐”徐月英和任华已经退休多年了,幸运的是,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刚好听说过任华老师的名字,原来因为护士人手一直紧缺,任华退休后坚持返岗,依然在复旦儿科急诊科发挥余热。任华接到院办的电话,说有一位40多年前的老病人沈蔚青在找她。任华马上就想起了这个当年在学校不幸意外坠落的小姑娘。因沈蔚青当时一度病情危急,在医院长住了9个月,她们当年都特别心疼这个女孩,所以给了她特别的关爱,鼓励她,陪她聊天开导她。几个月的朝夕相处,她们都住进了彼此的记忆里。

42年后的5月21日这天,沈蔚青与任华、徐月英在复旦儿科院办的协调和帮助下,再次拥抱在了一起。三个人都很感慨:“真的没有想到,真的很不容易。”沈蔚青激动地说:“我就想当面和她们说声谢谢,看到她们还安好,我圆梦了。真的谢谢两位!今天也让两位护士知道我也过得很好,我的儿子也结婚成家了,家庭美满,同时我也找到了值得我付出的事业,希望她们为我感到欣慰。”聊到当年如何护理沈蔚青时,任华说那时她24岁,是做护士的第二年,“当年没有重症监护室,抢救病人手术后就到外科普通病房里来,儿科病房大人不能陪同,全部靠护士照顾。对于沈蔚青这样的重病人,需要几个护士一起护理一两个小时给她翻身,坚持每天给她擦身,防止引起褥疮,还要解决她的便秘等等问题。从面临生命危险到病情平稳,再到出院,我们几乎把沈蔚青当作了自己的家人。”而给予沈蔚青呵护关爱的还有当年儿外科护士长,如今已86岁高龄的徐月英,她也一直记得沈蔚青:“这个孩子当年一直做梦,梦中就在大呼:‘我的两只脚怎么没了?’听得真让人心痛啊!”回忆起当年的一幕幕,不禁让人湿了眼眶。

42年间,当年的小姑娘和两位“护士姐姐”都在用对生命的热爱向各自的人生交出了满分答卷。沈蔚青是自己开着残障人士专用车来到复旦儿科的,出行基本一个人搞定的她还曾开车到松江去参加残联的活动。看到沈蔚青如此热爱生活,在场的人都被她的坚强所打动。能重新面对人生,当年护士姐姐的关爱和鼓励,就像黑暗中的那束光照亮了沈蔚青前行的路,“有这么多人爱我,我必须好好活下去!”任华和徐月英深深地为自己的护士职业而自豪。任华说:“护士这份职业很辛苦,却很值得,那么多年还是很热爱。我在外科做了很多很多年,换药间也做过,病人伤口好了以后我们真的特别开心。假如病人的伤口不好,我们也特别急,其实和家长的心是一模一样的。很多小病人出院后还会来看看我们,感恩我们。能从事这份职业,是幸福的。”而已86岁的徐月英护士长虽已满头银发,却仍身形矫健、思路清晰,与大家开心畅谈,“儿科护士要有妈妈的心,对病人就像自己的孩子那样关心着,爱护着。而一直能保持健康的身体则要归功于护士这个工作,因为一直不停地忙,一直在不停地做,一直在锻炼身体。”

02 沈蔚青和任华、徐月英(左)畅聊,复旦儿科护士代表为沈蔚青送上精心准备的纪念品

因为爱,所以选择坚强

正是遇到了许多关爱她的人,沈蔚青才能不放弃、重拾生活的信念,让她从人生最低谷爬了起来,选择坚强面对生活的磨难。任华和徐月英的悉心照护给了在病床上躺了9个月的11岁的沈蔚青顽强活下去的勇气。“生理上的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上的残疾。”成了沈蔚青的座右铭。从小学习成绩优秀的沈蔚青后又因败血症被迫中断学业,但长期的治疗过程中,她没有放弃过学习,一直坚持自学课程。因为她不甘心在床上躺一辈子!她想用知识来改变命运!

沈蔚青从小喜欢编织,虽然从未进过专业院校学习,但她在看病治疗期间依靠自学或向别人请教钻研编织技艺,多次获得全国、上海市职业技能比赛大奖:2000年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钩针三等奖,2002年、2009年、2013年上海残疾人职业技能比赛一等奖,2010年全国辅具创新设计三等奖,并荣获“上海肢残人百强明星”“百强青年”称 号。

2013年,她终于等来重圆校园梦的机会,她带领着13位脊髓损伤的朋友一起报读了上海开放大学(原上海电视大学)徐汇分校广告设计专业。重回课堂,她和她的伙伴们分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她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不仅仅是为了一圆学习梦,更是为了将自己的编织技艺和艺术相融合,传授给更多学生。她因出色的编织技艺受聘于东华大学和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为大学生们提供编织设计方面的专业辅导。学生中多人多次在她的辅导下获得全国级大奖。“因为护士姐姐和许多好心人对我的好,给了我太多的关爱,所以让我也一直想着要回报他人,对他人怀有爱心。”

2019年,在上海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成立10周年,由中国肢残人协会指导,上海市残联主办的评选中,沈蔚青被评为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十佳明星伤友,她在讲台上用自己励志的感人故事传递人生的正能量,用她的故事告诉人们“爱”有着了不起的力量和不容忽视的巨大能量。

猜你喜欢
复旦编织儿科
体验编织的乐趣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儿科专栏
竹自清高,编织美好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基层中医药(2018年5期)2018-08-31 02:35:50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
Coco薇(2017年7期)2017-07-21 07:16:04
乐娅菲,C919背后的复旦人
金色年华(2017年9期)2017-06-21 09:45:51
圆梦儿科大联合
中国卫生(2016年6期)2016-11-23 01:09:00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中国卫生(2015年8期)2015-11-12 13:15:32
以“复旦投毒案”为例反思我国的死刑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