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 伟 赵 静(吉林艺术学院 艺术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意象油画的由来和发展,“意象”加“油画”的组合最早出现于谢意佳1985年《美术》上发表的一篇名为《谈油画的意象造型》的文章,在此之后,诸如“写意油画”“写意性油画”或是“意象油画”的提法屡有出现。[1]意象油画,顾名思义就是带有意象性的油画,“意象”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艺术中的术语,“意”与“象”在《周易》中最先出现。“象”是物的表述,意是“情”的表达。意象油画就是吸取了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结合西洋的艺术门类油画所产生的艺术风格。意象油画的风景写生创作也具有中国的传统古典韵味在其中,自然山川、花鸟鱼中,都有其意象的表达。如豁达、洒脱、大气、淳朴、细腻、情思等等,这些“诗意性”表达用于绘画艺术中使得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涵层次更加深厚。
诗歌是文学的一大样式。中国古代称之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为“歌”,现在一般统称为诗歌。诗歌是最早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可见在当时诗歌是一种合二为一的概念,即“诗”与“歌”的统称。我国的古典诗歌按照其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简洁又富有内涵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体验、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观察力,高度集中地表现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中国诗歌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诗经》和《楚辞》就是其中有名的经典著作,以及著名的汉乐府和历朝历代诗人写出的作品等等。在古代的西周时期,有着“礼、乐、射、御、书、数”这六字——称为“君子六艺”。这里就有“乐”的存在,当时还没有“诗”,但是作为“歌”的“乐”就已经出现了,并且是士人子弟的必学之术。“书”指的则是识字书写能力,也是子弟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在这六种能力里,其中的“乐”是可以和“艺”沾上边的“术”,而音乐所富有的很多基本要素和艺术特点“诗”都具有。其中就有两个方面,一为“节奏”,二为“韵律”,节奏是一个术语,它属于音乐构成的一个基本要素,意为音响有一定规律的长和短、强和弱的交替变换与组合,是音乐中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而韵律是音响运动起来的轻重和急缓、强弱高低和起伏。这些要素在“诗”中同样存在并且适用。诗歌中的节奏和韵律是诗歌中的格律和声韵,由语言构成,是语韵的不同组合,包括了长短、高低、轻重等,比如古汉语讲究的平仄和交错、对联对偶和对仗等等这些就是节奏。所以可以说诗歌具有音乐性,而诗歌具有音乐性的意义在于,绘画也同样具有音乐性,那么音乐就像是绘画艺术和诗歌文学之间的桥梁,它把二者连接了起来,绘画也就因此具有了“诗歌”的特点,再加上情感上的共鸣就形成了绘画语言的“诗意性”。
关于绘画艺术所具有的音乐性,我们在学生时代学习绘画的时候,一定听过很多关于绘画的点评方法,也即是绘画艺术领域的术语,比如明暗、黑白灰、结构、节奏、构图、韵律等等,其中就有和音乐中共同的术语:“节奏”和“韵律”,所以绘画就具有了音乐性,这也是很多艺术家在有了一定艺术成就后会表示:“艺术是共通的”,其原因就是不同艺术之间会有着相同的情感表达或是同样的技法表现。
西方的诗歌文学,为古代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吉尔、贺拉斯等诗人开始,创作有史诗、颂诗、讽刺诗等。在这里我们很多人一定听过一个名词,那就是“吟游诗人”,这一文学形象。吟游诗人们四处游走,到处传唱,他们或歌颂英雄的故事或创作讽刺作品,其本质是诗人与歌手的结合。西方的诗歌文学同样具有节奏和韵律,它也是和歌曲一起唱出来的具有音乐性。
中国古代的著名宋朝诗人苏轼曾经这样评价唐代的诗人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几乎可以说是极高的评价了,试想一个人的文学造诣同样适用于他的艺术成就,看到诗句脑子里就会出现画面,这样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对一个诗人的学术水平超高的赞赏与肯定。这里就是诗歌和绘画艺术在立体“面”上的共鸣,是具有画一般的语言文学。在当今现代,有一种工作,是给小说或者文艺出版物配插图,写得好的文章三言两语就可以构成一幅画面,甚至全文看下来可以在脑海里形成一个完整的如电影一般的连续画面,时间和空间都能完整体现出来,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它可以穿透纸张到达人的脑海中形成关于画面的联想。
在“情”上的共鸣,感情是人所具有的情感体验,有积极有消极、有亲情有爱情。在华夏古代汉乐府中的两汉乐府诗里,创作者们因对现实有感而发所产生的很强烈的情感表达,这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表达出了那个时代所具有的苦怨乐、爱憎恨,以及对于生和死的人生情感态度。其中有一首很多华夏人都知道的关于爱情元素的曲辞,《上邪》中的:“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连续用五种自然界中极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来表达对爱情这一“情”的坚贞和决绝,这是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无独有偶,在爱情的这一“情”中,魏晋南北朝的画家顾恺之的著名人物画作品《洛神赋图》就描绘了一出人与洛水女神之间的神与人的爱情故事,作者富有诗意性的表达了原作《洛神赋》的意境,作品有着古朴的色调,其用线条勾勒出的树木山水,简约而不简单,是早期诗画结合的典型代表。
绘画艺术和诗歌在情感表达和技法表现上都有着共通之处,尤其是本文中的中国古典诗歌和中国古典绘画之间的联系几乎可以说是密不可分藕断丝连。在意象油画中,意象油画对于中国古典文学和艺术技法的吸收不可谓不多,它是华夏的精神文明和西方的艺术表现所结合的产物。那么在意象油画风景画的写生创作中值得挖掘的“诗意性”表达就非常非常多了。
以艺术家欧洋的意象油画风景写生创作为例,欧洋是我国著名油画艺术家,1960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广东美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美协理事。欧洋在早期走的是苏式的灰调子学院派路子,作品风格写实具象,造型能力扎实,基本功一流。但她在1985年参加了国际著名华人艺术家赵无极举办的油画学习班后,开始改变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在她的《我画意象油画》一文中她是这么说的:“……艺术家作画,本无太多玄妙,无非是内心的需要,选择一种与心灵亲近的表述形式而已。就像人要倾诉,用自己的语言讲心里话一样。我能不能找到自己的油画语言呢?”[2]欧洋在长达数十年的油画创作之后,开始想要寻找自己的创作表达油画语言,她在赵无极的绘画班中,与赵无极先生交流,在赵先生的思想启迪之下,欧洋开始尝试从中国古代的传统文人画中吸取适合她自己的喜欢的内容。她在《我画意象油画》的下文中这么写到:“我从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出发,选择了触动人们内心的自然景态,如莲池等题材作我的绘画凭借,以西洋印象派的油画色彩,中国水墨画的笔墨意趣,抽象意象的造型等,来表现生生不息的宇宙、自然、生命的运动。着力表现这种生命运动乐曲中的旋律、色彩、音响和节奏感,赋予其现代意味。”[2]这是真正的中西结合,我认为“艺术”理应亦是无国界的,真正的绘画硬是回归本真、回归质朴,表达自我的情感需要。这也正是古代道家的“物我为一,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
于是欧洋自1986年开始探索意象油画语言,如今已大有成就。在她的意象油画风景画的写生创作中,她格外喜欢描绘花鸟题材,我们能在她的画中感受到我国古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审美的思想核心——“气韵生动”,例如在其作品《春山闻鸟啼》中,我们能直观感受到古代国画中的韵味,以及西方印象派的用色风格,形为“中”,色为“西”,形色结合,又具有“诗意性”的情感表达,画的名字就像是诗句中的一句甚至是题名。在节奏和韵律上也充满了诗意魅力,在《论意象油画的诗意魅力》一文中,作者李志强写到中国传统美学认为:“美”在意象,“美”在诗境。艺术的真谛,在于有诗的灵性。北宋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之所以谓之画,是因为其充盈画意,画之所以谓之诗,是因为其溢满诗意。[3]更加能代表“诗意性”的作品是图1《春眠不觉晓》这一副意象油画风景创作中的诗意更加浓郁,甚至画作的标题就可以让我们想到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再看这幅作品中的画面,一些枝条肆意舒展,一排鸟儿间或落于其中,画面色调优雅梦幻,带着朦胧的春意,在绘画的形式语言上节奏疏密的安排和谐漂亮,点线面的结合精巧得当,是为佳作。画面中的“诗意”浓浓,诗情画意的展现淋漓尽致。
诗意性表达是意象油画风景写生创作中情感与技能的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洋油画创作中的一种共通艺术表达。我们可以在意象油画的风景写生创作中领略美好“诗意”韵味,提高意象油画艺术的精神层次。
图1 欧洋 《春眠不觉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