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晏 学
“如果说画面是将故事呈现在二维的屏幕上,那么声音设计就是将这个二维的故事补全,变成一个三维的立体感受。如何在影视作品里用声音来帮助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的心路历程是我最关注的事情。”
“第一次感受到声音艺术的精妙绝伦”。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听了1分钟的杜比全景声宣传片后,顾嘉清说,“我终于找到了我的天分和兴趣天衣无缝的结合点的职业—声音设计师。”
26岁的顾嘉清,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2015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录音工程专业,两年后赴美就读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学院电影制作专业,攻读硕士学位。作为声音指导及声音设计师,她参与制作过多部长篇影视作品,其中包括美国的《最后三天》及中国的《再见十八班》等。顾嘉清还担任过美国《山间一日》《春花》《Crush》等多部独立电影短片的声音设计师。
2020年,顾嘉清在美国华纳兄弟联合制片的长篇电影《麦克白》中担任声音指导工作,她带领团队,历时4个月,完成了影片后期声音制作,最终以杜比全景声的重放手段展示在观众面前。在谈到声音设计这份工作,顾嘉清说:“电影声音设计就是用声音,讲述画面之外的故事。”
顾嘉清在大学主要学习声学、音响系统设计等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在大三结束的时候,顾嘉清有了一次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做交换生的机会。在这一次交换过程中,一次观影体验让顾嘉清对未来职业规划有了全新认识。
在电影放映之前,电影院播放了1分钟的杜比全景声宣传片。坐在千人放映厅的黄金听音位置上的顾嘉清,第一次感受到了“热血沸腾”的视听效果。
2019年1月,在美国录音师协会组织的金卷轴奖比赛中,顾嘉清(右一)的作品《Crush》获提名。她在片中担任声音设计师 图/康展博
在顾嘉清心目中,电影声音设计,就是用声音讲述画面之外另一半的故事。
“如果说画面是将故事呈现在二维的屏幕上,那么声音设计就是将这个二维的故事补全,变成一个三维的立体感受。如何在影视作品里用声音来帮助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的心路历程是我最关注的事情。”
对于电影呈现出的音响效果,可能有很多观众认为是在拍摄现场实时录制的。而现实是几乎所有观众听到的声音都是经过处理、替换和补充,后期添加上去的。在顾嘉清眼中,从背景环境里的一声狗叫到机器人变身时的声音,都是声音设计师根据人物的性格,故事的发展而特别设计的。
“对我而言,声音的意象化和不确定性赋予了它巨大的可塑造性,从而赋予了创作者更多的想象空间,使其成为最有效的电影艺术创作手段之一。”顾嘉清理解中的声音设计师,正是这样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职业。
2018年10月,美国电影短片《山间一日》荣获学生奥斯卡银奖。 顾嘉清在影片中担任声音设计师 图/康展博
担任电影《麦克白》的声音指导,是目前顾嘉清最重要的履历。
“从我拿到这个片子到最后完成整体的后期声音制作一共花了将近4个月的时间。最开始和制片人聊片子的时候,确定了最后要混杜比全景声。”在顾嘉清的介绍中,这部电影的声音制作占据了重要地位。
作为一个历史题材的剧情片,《麦克白》并不像科幻片或者动作片有很多明显的声音设计,只能在背景环境声音设计上下功夫。因为电影本身又是年代戏,所以几乎所有的背景环境当中的人声都要后期重新录制。加上拍摄预算的问题,在拍摄的时候不会找大量群演来实拍,需要后期通过特效补齐画面之后,由声音来填满整体观影的恢弘感受。因此,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光录制背景环境的人声,就录了10天。其中一天甚至请了50个群演进棚,录制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街上的抗议声音、在剧院观看演出时群众的反应,以及那个年代酒吧、餐厅、大街上的环境音。
“这部电影有很大戏份是在剧院里发生的。我们假想了大量演员排练及工作人员交谈的对话,把它录下来,放在背景环境当中,营造一个30年代忙碌的剧场的场面。我们还请了能说各种不同语言的演员来录制这些对话,来营造一个30年代纽约各路移民聚集的景象。这些如果不追求三维效果,完全可以不做。当然,电影的寓意表达就会差很远”,顾嘉清介绍电影声音录制时说。不过这种精细的打磨还体现在方方面面。
在电影制作中,除了录制背景环境中的人声,还需要制作大量符合当年街道上的声音、办公室的声音以及公寓楼里的声音。也因此,顾嘉清带领着自己团队做了各种各样的研究。从那个年代普遍开的都是什么牌子什么型号的车,有轨电车是在哪一年从纽约市消失的,到移民都是从哪个国家来的,说什么语言,30年代的流行语言都有哪些,全都一一去查证。
“这个大街上的车流声,是一层层叠加风声、古典车行驶声、鸣笛而做成的,比做现代电影费时很多。”顾嘉清说,“如果不认真打磨一部电影,这些也完全可以不做。但我相信,好的结果和成就都来自于认真地打磨每一个细节。”
在最后混录杜比全景声的时候,顾嘉清和她的团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技术难题。例如,杜比全景声在混音的时候必须要求画面和声音制作工程是24帧。但是,在最初拍摄和画面剪辑的时候,一直是23.98帧,这就导致了在最后混音之前要将整体的声音制作工程做采样率的转换,从23.98转到24帧。在对比了各种转换的方法之后,为了能够保证在截止日期前交片,最后还是采用了在 Protools(Digidesign公司出品的工作站软件系统)里导入的时候做一个采样率的转换。
“当时非常担心会出现声画不同步的问题,我仔仔细细地盯着屏幕看了好几遍这一近两个小时的电影,来检查是不是有什么地方不同步。也是因为杜比全景声的缘故,在声音导出之后,做声音和画面合成的时候不能在一般的房间里检查有没有问题,一直到放映前三天,在一个杜比全景声认证的影院里测试的时候,才第一次听到最终的成品,悬着的心才最终放下来。”顾嘉清回忆起制作的经历时说,“认真打磨每一个细节,就是我从事这个职业的初心”。
2018年5月,在美国Norris 剧院,电影短片《山间一日》部分剧组人员合影,右三为顾嘉清 图/ 赵玥琳
在谈到纪录片的声音设计时,参与了多部纪录片声音设计的顾嘉清表达了她的看法。
“我觉得和剧情片的声音设计相比,虽然纪录片往往是以一个客观的角度来记录发生的事情,但其实在制作的过程中融入了很多导演自己的想法。”表达真实,是顾嘉清在制作纪录片声音时的主要标准。“其实往往越在生活中遇到事情,越难以将这个声音做得真实。如果观众注意到声音了,那就说明你还没有做好。”
在制作美国影片《山间一日》的时候,顾嘉清团队记录了两名身有残疾的女性追寻爱情的过程。其中一位是在一场事故中失去了双手双脚的年轻护士。有一场是影片要拍摄她在家如何吃饭,如何化妆等家庭琐事,以及最后上床睡觉的过程。导演很想展示她坚强的外表下孤独的内心。顾嘉清当时就通过背景环境的声音设计,突出窗外的鸟以及野外蛐蛐的叫声,搭配画面,以展现她内心的孤独。
“声音往往会帮助导演去传达一些他想要的信息。纪录片的声音设计大部分时候是需要一种非常自然、有胜于无的设计”,顾嘉清说。
顾嘉清的作品入围过包括加拿大Big Sky纪录片电影节、学生奥斯卡、洛杉矶短片电影节、中国纪录片学院奖和广州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等奖项。而作为声音设计师,她曾于2018年及2019年,两次提名具有声音届“奥斯卡”之称的MPSE金卷轴奖。
对于未来职业规划,顾嘉清有着自己的想法。
“经过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我认为电影行业将被迫迎来改革。虚拟环境电影制作将会慢慢成为主流。”因为虚拟环境电影制作的拍摄方法不需要有大量的现场人员,在给导演更大的创作空间的同时,也降低了拍摄成本。顾嘉清表示,自己正在研究如何实现这种虚拟电影的音效设计,希望能为声音设计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