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林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基础环节。遏制疫情扩散蔓延,社区志愿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大社区志愿者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与社区工作者、下沉干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一起,构筑了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坚固防线,成为一支作用独特的生力军。
志愿服务事业是助推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以及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力量。“志愿者事业要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志愿者事业的谆谆嘱托。2016年,民政部表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正式登记和在社区内部成立的志愿服务组织数量已有18万多个,团结凝聚了超过6600万名志愿者。同时,我们应当看到,随着城市管理体制以及社区结构的深刻变动,社区志愿者工作体系潜在的问题也逐渐凸现,要厘清我国社区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重视志愿服务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着力加强青年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将大学生志愿者纳入社区志愿服务队伍中,引领青年志愿者投身社区志愿服务事业,以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快速、健康和持续发展。
社区是人民生活的基本单元,是社会治理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社区志愿者作为社区服务的核心人员,是连接社区与民众、提升社区治理效能、锻造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我国公益事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意识不断增强,为我国强化城市管理、推进社会建设贡献了巨大力量。与此同时,从2007年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到2008年后逐步完善配套法律法规,再到2017年出台《志愿服务条例》,志愿服务纳入突发事件应对的制度框架也逐渐完善。自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以来,志愿服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的实践经验日渐丰富。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志愿服务也展现了其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独特作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社区封控、疫情防控宣传、进出口检查、站点值守、居民摸底调查、重点部位消毒等社区工作增多,残疾人、病人、老人的蔬菜和药品代购问题显现。为保障居民生活、稳定社会秩序,先后有7万余人报名武汉市社区志愿服务工作,2.4万余名志愿者上岗从事关爱行动,武汉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4.45万多名党员干部职工下沉社区,打通服务社区居民“最后100米”, 共筑社区疫情防控的前哨站。志愿服务组织与各类社区主体之间、志愿者之间有序协调,与社区工作者等多元主体在社区服务体系中有机融合,为疫情的有效控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随着社区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壮大,其体系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目前我国在社区志愿者工作体系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管理制度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当前志愿服务队伍的管理都是按照其行业属性进行划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直属管理部门的约束,在服务社区的过程中难以形成合力;企业式管理、行政式管理以及自发性管理等社区志愿服务管理形式和手段不一,制约了服务队伍的长期稳健发展。
二是队伍结构与人员素质有待完善。丰富的人员构成有利于开展多元化的活动,但目前我国社区志愿者组成较为单一,多为退休人员。同时,队伍中专业服务技能型人才较为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队伍服务水平的提升。
三是服务内容较为单一。目前社区志愿服务多以政府的核心工作要求为导向,项目不够多元,缺少自下而上根据社区具体情况制定的项目,难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
我国社区志愿者工作体系建设可借鉴国外经验,但是更需要充分发挥我国的本土化优势,考虑我国的国情。针对上述问题,现提出如下三个建议:
一是积极推动社区服务模式的建设改革。社工机构与大学生志愿者是社区志愿体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快志愿服务制度化,积极推进社工与志愿者合作模式,这既有助于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作用,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推动志愿者广泛参与志愿服务。社工机构要加强社区志愿者培训,引导志愿者参与活动策划,通过优势视角,进一步发挥社区志愿者的主体作用,增强服务意识,搭建社区与志愿者沟通的平台。
在社区志愿服务中,社工机构与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合作模式,有利于满足社区对于志愿者管理与培训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同时有助于培育高级志愿者,可以从事更多类型的专业志愿服务,使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
二是完善社区志愿者人员培训系统。为保障社区志愿者培训的效果,建议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志愿服务法制建设。设立志愿者培训活动的专项资金或基金,开发多种籌资渠道,与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建立良好的互动模式,弘扬志愿文化,创造利于培训机制运行的社会氛围和环境。通过科学评估培训需求、制定合理的计划、重视培训的实际效果和反馈,不断调整,确保培训机制的正常运转。
三是重视志愿者激励机制。激励机制不完善是当前行政化动员过多、专业化程度不足、志愿者缺乏持续动力等问题背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志愿者激励方面,可以学习发达国家志愿服务的激励方式,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为社区志愿者提供发挥和提高组织协调能力、社会交际能力、解决疑难问题能力和领导力的平台和机会。基于社会环境和个人发展,使社区志愿者形成从事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持久激励,提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自我认可度,长期保持较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社区志愿者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社区志愿者组织的健全和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指标之一。将社区志愿者工作体系制度化、常态化,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促进国家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