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高考备考地理考点梳理与考场体验测试

2020-07-30 09:31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86期
关键词:沙尘暴南极材料

一、选择题(11小题,每题4分,共44分)

2020年4月8日22时,小明在上海观赏了“超级月亮”。下图为“月亮视直径最大与最小时的对比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 从天体运动位置看,此时()

A. 月球位于远地点附近

B. 月球位于近地点附近

C. 地月系位于远日点附近

D. 地月系位于近日点附近

2. 与此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相符的是()

A                         B                       C                        D

人类对太阳及其活动的探测从未停歇,下图为“2018年发射的帕克太阳探测器绕日飞行(计划6年绕日24圈)部分轨道示意图”,四个大圆为近日行星轨道。图中金星有着主要由CO2组成的浓密的大气和云层,表面温度高达400℃。据此完成3~6题。

3. 下列对该探测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可穿过小行星带近距离拍摄照片

B. 能观测到地球从日面经过的情景

C. 可探测光球层黑子及其活动周期

D. 能探测到日冕层的太阳风活动

4. 关于金星表面高温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 云层吸收大气辐射多

B. 云层反射太阳辐射强

C. 金星表面反射太阳辐射强

D. 金星表面吸收大气辐射多

5. 金星上没有生命存在,是因为()

A. 气温过高 B. 气温过低

C. 体积过小 D. 大气层过薄

6. 以下属于类地行星的还有()

A. 水星 B. 土星 C. 月球 D. 天王星

下面左图为我国某地一住宅小区示意图,右图中四个方向的阴影分别为小区内某栋住宅楼夏至日8:00和16:00的日影。读图文材料,据此完成7~8题。

左图                                                   右图

7. 该小区最可能位于()

A. 北京 B. 银川 C. 杭州 D. 海口

8. 小区内各住宅楼楼高一致,休闲广场被楼影遮挡面积最大的时段是()

A. 夏至日8:00~12:00 B. 夏至日12:00~16:00

C. 冬至日8:00~12:00 D. 冬至日12:00~16:00

下图为“某地用3S技术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流程简图”。据此完成第9题。

9. 评价过程中,可以()

①利用RS获取植被覆盖信息   ②利用GPS获取土地利用类型信息

③借助GIS进行数据图层管理   ④通过RS输出生态环境质量专题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蚂蚁森林通过用户的“减碳”行为,换算成虚拟“能量”,为虚拟树苗提供养分。后由公益机构以用户名义在我国西北地区种下真树。目前已累计植树5000多万棵,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查询到可视化的“真树”。据此完成第10题。

10. 手机用户查询“真树”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地理信息系统 B. 遥感技术

C. 全球定位系统 D.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2018年4月19日,在突尼斯召开的“一带一路”遥感考古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中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突尼斯中南部发现的10处古罗马时期遗存,这一发现揭示了当时的军事防御系统与农业灌溉系统布局。图为“突尼斯境内古罗马遗址遥感考古影像图”。读图回答第11题。

11. 这一考古成果表明遥感技术可以()

A.完全取代传统的田野考古工作

B.确定地表、地下人类活动遗迹的时代

C.探知各种人类活动遗迹曾经的功能与作用

D.帮助分析较大地域范圍内人类活动遗迹间的联系

二、综合题(2大题,共36分)

12. (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理学家认为,人类生活的地球表层是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等共同作用的层面。它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它与宇宙空间和地球内部始终保持着物质和能量联系;第二,它是一个不均一的层面,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第三,它在不断地变化着。

(1)依据图甲,举例说明地球表层与宇宙空间和地球内部的能量联系。

(2)依据图乙,指出地球表层在某一方面是不均一的,以说明地域分异的存在。

(3)地球表层的特点说明,组成地球表层系统的这些圈层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18分)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9年10月15日16时15分,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从深圳蛇口邮轮母港码头启航,将与“雪龙号”一起“双龙探极”,执行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任务。本次考察将利用船舶、海冰、海洋、陆地、空中、考察站等平台,通过陆地-海洋-大气-冰架-生物多学科联合观测,实施恩克斯堡岛新站前期工程、开展业务化观监测、实施国家重大科研计划、完成基建收尾及站区环境整治及常规保障、物资运输、工程建设、国际合作、科普宣传等工作。

(1)中国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胜利建成,该考察站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选址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察队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数字南极”的构建是我国南极科考的重要任务。对“数字南极”利用,叙述错误的为()

A. 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

B. 可以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C. 对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术

D. 对地物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中,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试举两例。

三、选做题(2大题,任选1题,每题20分)

14. (18分)读下面材料,分别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下面是生物的进化、灭绝与环境变迁关系示意图。

(1)结合材料探究:

①根据示意图内容写出植物演化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

②说明表格中A、B所示两次生物灭绝事件的内容。

③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推测当时的环境特点。

材料二  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有密切关系。一方面,生物进化在地理环境的演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地理环境的发展中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另一方面,环境的演化又促使生物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在中生代末期的地层内,铱元素含量异常,比相邻岩层平均值高出30倍左右,而铱是陨石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这说明可能曾有一颗富含铱的小行星撞击过地球。

(2)结合材料探究:

①以动物为例,说明不同的地质年代有不同的生物。

②推測小行星撞击地球是如何引起环境变化的。

③除小行星撞击地球外,你认为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还有哪些?

15.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我国是多自然灾害的国家。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过去的2200多年间,我国共发生大水灾1600多次。大旱灾也有l600多次。1977年以前的508年中,称得上“风调雨顺”的年份仅有7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灾的耕地每年都在40%左右。

材料二   我国对沙尘暴研究使用的方法与手段同发达国家并无太大区别,已建立了由激光雷达和地球同步气象卫星观测信息接收站等组成的遥感系统和由25个监测站组成的地面监测网络系统,覆盖了北方200多万平方千米的荒漠化土地。

(1)水旱灾害是我国严重的自然灾害,它的频发地区是________(填灾害区名称)。我国夏季多暴雨,暴雨在山区可能诱发泥石流、滑坡等__________灾害。目前人类尚不能控制水旱灾害的发生。我国通过大规模的____________和营造防护林等改善_______________的工程措施,以减轻灾害的损失。

(2)试分析沙尘暴天气形成的原因。为了减轻沙尘暴天气的危害,可采取哪些对策?

(3)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一样,对大尺度天气系统和大范围自然灾害的研究,目前水平处于()

A. 跟踪阶段——实时报告事象的发生、过程、影响

B. 探索阶段——寻找科学的研究方法,凭经验预测其发展变化

C. 预报阶段——根据发生机制,预测将发生的时间、强度、发展和影响

D. 控制阶段——虽不能控制其发生,但能对发生时间、强度和演变加以控制

(4)简要说明高科技在沙尘暴天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5)具体说明未来数字地球的建立对沙尘暴研究所起的作用。

猜你喜欢
沙尘暴南极材料
沙尘暴是怎样形成的
沙尘暴来袭
难忘的南极之旅
可爱的小瓢虫
畅游南极之乔治王岛
材料
我们的南极长城站
摇摇鹅
冬日沙尘
赠送折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