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利国 董建强
摘要 在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没有一支高素质农民队伍来发挥引领、支撑、服务作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各项工作难以在农村真正落实落地。当前,在培育高素质农民过程中还存在从业高素质农民基数不足、培育体系能力不强、高素质农民制度还不够完善等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本文客观界定了高素质农民和评价其发挥的作用,调查分析了江苏省部分地区培育高素质农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育高素质农民的新路径、规范管理高素质农民的措施,并对高素质农民在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成效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高素质农民;培育;问题;路径;管理措施;成效展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4-0233-02
近年来,江苏各地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高度重视,先后实施了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创业培训、阳光工程培训、涉农中专学历教育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仍有较大差距。农民知识化、职业化进程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步伐。
当前是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各地农村缺人才、缺干部、缺能人,没有一支高素质农民队伍来发挥引领、支撑、服务作用,各项工作难以在农村真正落实。因此,坚定不移地培养一支高素质农民队伍是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破解“谁来种地”问题的重大举措,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
1 高素质农民界定及作用
1.1 意义界定和表现特征
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较高科学文化素养和自我发展能力,掌握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先进知识、先进技术,能从事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爱农村、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高素质农民队伍的典型特征是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年龄相对较小。
1.2 新型职业农民与高素质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与高素质农民作为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础,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振兴乡村的基础支撑。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现代农业的从业者。高素质农民可以来自新型职业农民,表现为素质更高、发展更为全面的新型职业农民;也可以为引进的高素质农业专业人才[1]。高素质农民属于新型职业农民范畴,是培育体系发展的新方向,与高质量发展互为一致、相互补充。
当前,我国正处于农业现代化向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化的关键时期,大量的先进农业科学技术、高效率的农业设施装备、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被越来越多地引入到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各个领域,现代农业呼唤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迫切需要有高素质的农民加入到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中。
1.3 作用
高素质农民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代表中国农业的未来。对江苏省阜宁县高素质农民调查可知,高素质农民的农业经营纯收入是农民平均纯收入的2.5倍左右。高素质农民对周边农户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主要是为周边农户提供农业技术指导、统一购买农资和销售农产品,或者提供农业信息及就业服务等,在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带动广大农民共同进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
2 培育高素质农民存在的问题
2.1 从业高素质农民基数不足
乡村人才流失严重,缺少人才是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问题。以阜宁县为例,该县现有农业从业人员13.9万人,从在职农民现状来看,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偏少,认定管理的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582人;能够承接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的复合型人才偏少,长期扎根农村、从事农村技术研究推广的“土专家”“田秀才”更少。
2.2 培育体系条件和能力亟待加强
主要表现为机构不够健全,一些农广校出现非农化、离农化,抽调人员现象严重;不少培育机构设施陈旧老化、设备手段落后、信息化建设不足,大部分基层农广校已建成使用30年左右;部分培育机构团队力量薄弱、在编在岗人员较少,镇村专职农民培训队伍能力不强,培育效率不高。
2.3 高素质农民制度尚未建立
高素质农民培育的政策支持和机制保障缺乏跟进,培训管理、评价体系、绩效考核不够精准,高素质农民在市场准入、财政支持、项目优惠、金融保险等方面缺少专门政策,激发农民爱农、学农、兴农的制度体系还有待完善。
3 培育高素质农民的新路径
3.1 对原生农民实行再教育,遴选高素质农民
根据本地传统产业和新产业新业态,结合农业农村人才发展规划,统筹整合培训项目资源,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分层次、分类别和分专题制定培训计划[3]。大力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涉农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和农业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对原生农民培训,包括小农户培训,从中遴选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探索建立集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技能评价、政策扶持为一体的培育制度。
3.2 对新生代农民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壮大高素质农民
要鼓励各地开展“定向委培”,通过全日制大中专农科学历教育,培养扎根基层的高素质农业后继者。如江苏省阜宁县于2018年6月出臺《关于开展乡村振兴农业专业人才定向培养试点工作的意见》,2018—2020年每年签约50名大学生,鼓励阜宁籍初高中毕业生报考涉农专业,毕业返乡从事农业农村创业和管理。
如江苏省东台市职业衔接教育模式:探索建立中高职衔接办学机制,着力推动职业农民培育与中职学历教育的贯通融合,拓宽职业农民学历提升通道。通过减免学费、送教下乡、半农半读等方式,支持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和村后备干部等农民接受涉农专业中高等学历教育,使之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一致。实施“村官定制”培育工程,开展涉农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吸引大学生从事农业创新创业。
3.3 招引外来农业人才,助力高素质农民
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外来人才的输入,构筑内外结合、多层次的人才梯队,为乡村注入新鲜血液。招引各类农业专业人才,出台优惠政策吸收区域外经营主体投资兴业,进一步使资金、技术和经营理念等融入本地,共同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内生动力。《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苏发〔2018〕1号)提出,要制定实施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划,有计划地组织农民学习培训,吸引大学生从事农业创新创业,推动外出人员回归乡村、发展农业,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建立起一支能够初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4 高素质农民的管理措施
4.1 建立高素質农民管理长效机制
借鉴天津市和甘肃省等地出台农民教育培训条例以及发达国家农民教育培训立法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建立农民教育培训的专项法规,以法律形式对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权益提供法律保障,依法推进农民教育的可持续性。
4.2 出台高素质农民评价体系
要制定出台高素质农民认定管理办法。对符合高素质农民要求的,要及时认定为高素质农民。要加大扶持力度,在农业项目、惠农补贴、跟踪技术指导等多方面予以倾斜。鼓励高素质农民申报乡土人才职称,各地有条件的对申报职称成功地进行资金奖励或者社保补贴。根据高素质农民的发展业绩和社会贡献选拔优秀农民,将其纳入村主要后备干部进行培养,进一步挖掘发展潜力。
4.3 搭建高素质农民交流平台
通过政府平台,选拔一批高素质农民到企事业单位挂职,拓宽发展视野,倒逼提升、增强自信心和发展本领。各地有条件的,可成立高素质农民发展协会,制定协会章程,实现自我管理、自我交流,不断壮大高素质农民发展群体,积极实践农业农村现代化[4]。营造高素质农民良好发展环境,利用电视、广播和微信APP等平台大力宣传高素质农民的典型事迹,展示其为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的贡献,提升高素质农民的社会地位。
5 成效展望
高素质农民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成效展望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高素质农民成为农业农村振兴中的中流砥柱和主力军,带动农民素质的普遍提高,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及城乡繁荣的稳定器。二是推动资金、政策、科技及其他各项社会资源在农业农村率先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各项产业转型升级且兴旺发达,极大地释放了农业农村的生产力。三是实现农村有效治理,基础组织堡垒作用更加凸显,促进各项制度有效执行更加有力,促进乡风文明进一步好转[2];真正让农业成为令人向往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引人入胜的美丽家园。
6 参考文献
[1] 董建强,金海,曾令智.新型职业农民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2] 胡永万,郭艳青,杨甜,等.加快培育高素质农民 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对浙江安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作用发挥的调查[J].农村工作通讯,2019(13):46-48.
[3] 杜家方,刘思源,解金辉.中国农村发展现状和前景预测:乡村振兴任重道远[J].中国农业文摘,2019(6):41-45.
[4] 章玉松.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中的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J].中国农技推广,2019,3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