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琴 费广凡 徐爱玲
摘要 介绍了定远县大麦种养结合模式及典型,阐述了大麦饲草料种植技术,分析了大麦种养结合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以期为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提供技术和思路。
关键词 大麦种养结合模式;大麦饲草料种植技术;问题;对策;安徽定远
中图分类号 S5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4-0201-02
定远县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也是养殖大县,连续多年位列安徽省畜牧业生产十强县之中。十二五以来,定远县承担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示范县建设工作,依托体系技术支撑,结合本县自然禀赋、农业资源和群众种养习惯,经过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猪、牛、鹅、虾等农业特色产业。在产业发展中,全县农业技术部门大力示范推广大麦种养新模式,带动当地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收致富,有效促进定远县种养结合型农业的发展和节本增效。
1 定远县大麦种养结合模式及典型
1.1 大麦种植与肉牛养殖结合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当年10月中下旬播种大麦,第2年大麦抽穗初期开始刈割饲喂,或4月下旬至5月初大麦乳熟后期全株收获,粉碎至3~5 cm,制成大麦青贮饲料,压实发酵后,即可喂牛。
定远开牛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江淮水牛养殖、加工和销售的私有企业,拥有20 hm2耕地。常年存栏规模500头,主要利用当地江淮水牛传统养殖和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种养结合模式。近年来,在饲草种植中引种大麦作青贮饲料进行饲喂。开牛公司还是市级扶贫车间,2017年4月以“公司+贫困户”的合作模式,通过授信,公司将牛托付给贫困户代养,12月回收,实现每户增收6 000元。
定远县永康镇彩云养殖家庭农场以养殖本地靠山黄牛为主,年养殖规模>300头,流转土地21 hm2,自2015年种植大麦,常年种植面积在6.7 hm2左右,每年在4月上中旬开始刈割大麦饲喂母牛和牛犊,补充青饲料。每头牛每年节约养殖成本约450元,该养殖户生产牛肉市场认可度高,销路广,价格比市场价高10%,已注册“唐氏黄牛肉”品牌。近2年来,该农场带动当地8个养殖规模在3~20头的养殖户发展大麦种养,7家贫困户养殖黄牛。
1.2 大麦种植与养猪结合模式
该模式是5月中旬大麦完熟后,利用不带秸秆粉碎的收割机收获大麦籽粒,晒干粉碎,按20%~30%的比例配制猪饲料,提高猪饲料的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改善饲用品质。秸秆稍作晾晒即可收集、堆储,粉碎后用作育肥期粗饲料。
定远县安康农牧有限公司自2009年成立以来,一直大力发展定远县黑猪产业,目前已建成3 000头定远黑猪种猪场1座。公司流转土地近66.7 hm2,大力发展大麦种植,用于猪饲料配制,提高生猪瘦肉率和猪肉品质,逐步发展成种养结合型(农业)企业。
1.3 大麦种植与养鹅结合模式
该种养结合模式一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大麦,出苗后20 d左右开始放养鹅群,若刈割喂养,以大麦植株高度25 cm以上为宜,刈割留茬高度5 cm左右。放牧和刈割持续至来年大麦主茎拔节时停止,放牧或刈割后,追施尿素45~75 kg/hm2,促进大麦再生。再生大麦成熟后,收获籽粒粉碎,作为鹅养殖精饲料。
定远县民之源鹅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种鹅养殖、鹅苗孵化、优质饲料青贮、有机肥收集为一体的大型农牧企业,总投资6 500万元。民之源公司流转周边土地73.3 hm2,采用玉米—玉米—大麦1年3季饲草种植模式,收获青贮饲料发展养鹅产业。
1.4 大麦与稻虾产业结合模式
该模式于11月下旬至12月上中旬播种大麦,并于次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投放小龙虾种苗,大麦植株作为虾饲料可持续利用15 d左右,此后,进行定点、定时、定量添加饲料,直至小龙虾捕捞。
定远县天河良虎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80 hm2,大力发展稻虾共生模式。自2018年以来,探索以种植大麦作为虾饲料,成效明显。据调查,以大麦饲喂虾,节省虾饲料成本50%以上,成品虾体青亮,虾肉紧实,品质、品相、产量明显高于其他饲料养殖模式,且大麦苗养虾不易生病,已示范带动当地养虾产业发展。
2 大麦饲草料种植技术
2.1 选好饲料大麦品种
定远县近几年推广的饲料大麦品种有皖饲2号、皖饲啤14008、盐丰1号、扬饲麦1号等。上述品種在定远县表现播期弹性大,9—12月都可以播种;生物量大,乳熟末期生物鲜重一般产量达37.5~45.0 t/hm2;籽料产量高,常年平均产量5 700 kg/hm2。
2.2 大麦整地播种技术
2.2.1 提高播种质量。采用多功能旋耕施肥播种机播种,一次性完成前茬作物秸秆粉碎后的耕翻、旋耕、施肥、播种、开沟(镇压)作业[1],播种深度3~5 cm。
2.2.2 播种期和播种量确定。根据种养结合利用模式来确定大麦播期。播量的确定和管理。收获籽粒或乳熟期收割青贮的利用模式,一般播期选择在10月下旬播种,播量一般为195 kg/hm2。若是冬季作青饲料利用,适当提前播种,一般可提前到9月下旬,播量加大到225.0~262.5 kg/hm2,增加青苗群体产量,实现早刈割、早放养。在大麦与稻虾产业结合利用模式中,经过几年的实践,选择弱春或半冬性品种,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播种,播量300 kg/hm2左右,3月下旬至4月上旬,大麦苗群体大、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适合小龙虾饲用。
2.3 肥料运筹
2.3.1 基肥。中等肥力田块,基肥施用三元复合肥(15-15-15)525 kg/hm2、尿素150 kg/hm2。如施用腐熟有机肥30 t/hm2,基肥可施三元复合肥225~300 kg/hm2,尿素150 kg/hm2。
2.3.2 返青拔节肥。春季追肥要依据田间苗情长势,同时结合田间墒情进行追施[2]。长势偏弱或发生冻害麦田,追施尿素总量以112.5 kg/hm2左右为宜。群体偏大旺长田块,可不施返青肥,拔节肥视苗情推迟追施,追施量不超过75 kg/hm2,以降低后期倒伏风险。
2.3.3 放牧刈割地块。每次青饲料刈割2 d后可追施尿素75 kg/hm2,利于大麦再生;以收获青贮饲料和籽粒为目的,于大麦拔节期视群体状况,施尿素75~105 kg/hm2作拔节肥[3]。
2.4 田间管理
作青饲料使用的不进行化学除草,每次青饲刈割后,及时增施速效氮肥,促进再生大麦生长;采收籽粒大麦,适期适量播种,培育冬前壮苗,冬前适时化除,返青拔节期因苗增施返青拔节肥,促进大麦生长;大麦生长中后期,适时适度做好“一喷三防”,预防纹枯病、蚜虫和早衰[4]。
2.5 畜禽粪便堆肥还田
畜禽粪便经过堆肥发酵后,既可作大麦种植时的基肥,也可作为下一茬作物肥料,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减少畜禽粪便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3 大麦种养结合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3.1 优质高产高效品种数量不足
虽然大多数大麦品种都可用来生产饲草料,但优质高产品种特别是粮草双高饲料大麦品种在生产上所占比例依然偏少。目前,在定远县能够合法推广的粮草双高型饲料大麦新品种只有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育成的皖饲2号和皖饲啤14008。
3.2 栽培技术粗放
定远县大麦作为饲草料种植,管理粗放。主要表现在稻茬麦田三沟不配套,渍害重,后期易早衰,大麦施肥不科学。
3.3 大麦青饲(贮)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
由于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不太紧密,大多数养殖大户对大麦青饲(贮)生产技术了解少,不重视。
从养殖角度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绝大多数草食畜禽养殖主体重养轻种,不明白优质饲草料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在养殖中为节省成本大量使用廉价劣质饲料,导致畜禽养殖出栏周期长、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低下;过度依赖饲草料生产企业,导致养殖饲料成本过高。
4 对策
4.1 强化政策引导和扶持
鼓励养殖主体适度流转土地,实行种养结合;通过主体示范、引领,带动大麦种养结合的规模发展。通过粮改饲、生态种养等方面补贴政策,提高种养结合者的积极性。
4.2 加强科技支撑
加快大麦饲草料节本高效生产技术及大麦种养结合配套技术的创新、集成与推广。针对种养殖生产中问题,合理选择大麦优质高产高效品种,按照大麦栽培技术规范种植管理,加强大麦青饲(贮)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4.3 优化产业布局
借鉴发达地区种养经验,科学编制本地种养结合发展规划,实行以“以养定种,以种促养、粮饲统筹,农牧结合”的种养模式,协调布局。同时,抓住国家粮改饲、支持草食畜牧业发展的利好机遇,加快推进粮经饲三元种植,提升定远县农业特色产业种养结合的发展质量、效率。
当前,定远县大力推进“猪、鹅、虾”等特色產业发展,实行大麦种养结合,能有效降低养殖饲草料成本,消纳畜禽粪污,提高土地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推动全县粮饲融合,走出一条独具定远特色的富民强县乡村振兴之路,这也是国家大麦产业技术体系定远示范县工作目标之所在。
5 参考文献
[1] 季昌好,王瑞,陈晓东,等.农-草-畜-耦合中大麦饲草料生产技术[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8,35(3):50-52.
[2] 王瑞,陈晓东,顾江涛,等.大麦青饲-贮-种养结合生产技术[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7,34(6):56-58.
[3] 季昌好,王瑞,陈晓东,等.大麦绿植体饲用方法[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8,35(4):38-39.
[4] 王红艺.探索种养结合模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J].中国牛业科学,2019(3):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