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局地暴雨天气过程的卫星云图分析

2020-07-30 14:02付文睿王成福罗王军吉哲君汪治桂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14期

付文睿 王成福 罗王军 吉哲君 汪治桂

摘要    结合暴雨过程中降水资料以及综合观测资料,对2017年7月27日发生在舟曲县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卫星云图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高原切变、700 hPa低涡切变、地面冷锋共同触发了此次暴雨过程,上干下湿、上冷下暖的对流性不稳定层结使强对流发生发展成为可能;在红外云图上,对流云系发展区为两高之间的切变区;红外云图能反映强对流发生的区域、可见光云图可以看出对流云团的结构变化以及环境场特征、水汽图可以看出上升运动的强弱。

关键词    局地暴雨;卫星云图;形势场;甘肃舟曲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4-0190-02

舟曲县地处南秦岭山区,岷山山系贯穿全境,海拔1 173~4 504 m,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复杂,沟壑纵横,高差悬殊,局地暴雨频繁,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十分严重。

针对舟曲暴雨天气过程,许多气象工作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5]。李安泰等[1]对2010年舟曲“8·8”特大泥石流暴雨天气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曲晓波等[2]分析了2010年8月8日舟曲县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气象成因。同时,很多学者对暴雨过程的云图特征进行了分析[6-10],加强了对云图的正确分析及利用。王立琨等[6]利用GMS卫星的逐时红外云图做成了日、候、旬、月和季平均云图,在此基础上对1998年夏季长江中、上游洪水期间暴雨的云图特征进行了分析;王  波等[7]利用卫星云图分析强对流云团形成的暴雨天气和强对流天气。本文结合降水资料以及综合观测资料,对2017年7月27日发生在舟曲县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卫星云图分析,加强对云图的正确分析及利用,以便及时准确地做好气象服务工作。

1    降水实况

2017年7月27日16:00至28日5:00,舟曲局地出现强降水,其中有10个区域站降水量达到暴雨。此次降水过程中,最大降水量出现在拉尕山,降水量为89.1 mm;同时,拉尕山在27日17:00—18:00出现最大小时雨强56.2 mm。此次过程主要降水时段集中、雨强大。

2    形势分析

2.1    高空形势

27日8:00 500 hPa上(图1),副高西伸至东经100°,舟曲处于副高西北侧。青藏高原至河套地区为一致的西南风,有明显的西南气流水汽输送,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青海东部有高原切变,舟曲处于高原切变东南侧,具有系统性的抬升条件。青海中部到甘肃中部有明显的冷平流,中高层的冷平流加剧了大气的不稳定性。

700 hPa上,从新疆至内蒙古西部为高压区,长江流域至云贵地区是另一高压区,在宁夏附近为一低涡区,甘肃南部地区处于低涡中心引出的切变线上,舟曲一带低层有产生辐合上升运动的趋势。在2个高压之间,从四川盆地到华北地区,西南气流输送明显,水汽输送条件良好。

2.2    地面形势

7月27日17:00地面上,甘肃中部是一高压中心,四川盆地是一低压中心。在高压前部,可以分析出一个冷锋。14:00舟曲3 h变压为-2.0 hPa,而20:00舟曲3 h变压为+4.8 hPa,说明在这期间锋面从舟曲过境,此期间舟曲产生了对流性短时强降水。锋面影响时段,降水最为明显,因而认为冷锋对强降水形成及降水强度有非常关键的影响。

3    红外云图

7月27日15:00开始,在四川北部有2个对流云团开始发展,云顶亮温分别为220 K和234 K。15:30时2块对流云团开始合并,云顶亮温最低为213 K。16:00时2块对流云团基本合并为一块,面积约1.7万km2,云顶亮温为209 K,开始从四川移入甘肃。16:30已合并的云系基本移到舟曲上空,云顶亮温204 K,此时舟曲开始出现降水,随后云系继续合并并加强。造成舟曲降水的对流云在17:30发展最为旺盛,云顶亮温可达202 K。

由图2(a)可知,17:00有2块比较强的对流云系,分别位于甘青川的交界地带和陕西北部,结合17:00地面分析,可以发现2块对流云系都位于锋面附近。于是认为,锋面对对流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触发对流,另一方面使其附近低层大气获得系统性动力抬升。

由图2(b)可知,500 hPa上588 dagpm线的西北外围区域为对流云生成与发展的区域,而沿着588 dagpm线边缘,对流云发展最为旺盛,云顶亮温最低,冷云盖面积最大。对流云发展的区域,也基本对应700 hPa上312 dagpm线外围的区域,大致为青藏高原南部、甘肃和陕西南部以及华北地区,根据之前的分析,这些区域处于2个高压之间的切边区,一方面容易产生辐合上升运动,另一方面高压区之间引导西南气流输送水汽也充足,因而造成这些區域对流发展最为活跃。

4    可见光云图

7月27日15:00,四川盆地有圆形的对流云团产生,云顶反照率达71%,反照率相当大,说明云层非常深厚,属于积雨云,对流相当旺盛。随后团状积雨云团向甘肃南部移动,移动过程中云团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边缘出现模糊。随着云团移动,17:00舟曲等地开始受其影响,该云团头部较光滑,尾部呈羽状,说明此时环境风场为东北风,这与高空南亚高压的反气旋环流一致,云顶反照率为50%,较15:00有所下降,这可能是太阳光线减弱的原因[11]。17:30和18:00这2个时刻,团状对流云团稳定维持在舟曲上空,由于太阳光线继续减弱,反照率分别变化为41%和36%,但是从其轮廓和与周围云系的亮度对比仍然可以看出,该对流云团发展仍比较旺盛(图3)。

5    水汽图

水汽图能够反映对流层中上层的水汽状况。从图4可以看到,15:00青海南部到四川北部,颜色较为白亮,说明对流层上层水汽变多,上升运动比较强。甘肃南部地区还比较灰暗,上升运动不是很强。但是从16:00开始,舟曲附近表现得白亮,说明这时舟曲上升运动已经比较强。17:00较16:00更为白亮,上升运动进一步增强,云顶亮温为206 K,此时强降水过程开始。18:00与17:00,舟曲附近水汽图像色调变化不大。20:00之后色调开始变暗,能明显看出上升运动已减弱(图4)。

6    结论

通过天气形势、探空诊断及卫星云图对2017年7月27日出现在舟曲的一次局地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500 hPa高原切变、700 hPa低涡切变、地面冷锋为降水提供了系统性动力抬升条件,西南气流输送为暴雨提供了水汽来源,地面冷锋触发了对流,上干下湿、上冷下暖的对流性不稳定层结使强对流发生发展成为可能。

(2)由红外云图可知,对流云系发展区为两高之间的切变区,与588 dagpm线、312 dagpm线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3)红外云图能反映强对流发生的区域,从可见光云图可以看出对流云团的结构变化以及环境场特征,从水汽云图可以看出上升运动的强弱,几种云图对强对流天气都有很好的监视效果。

7    参考文献

[1] 李安泰,何宏让.WRF模式中不同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舟曲“8.8”暴雨过程模拟的影响[C]//中国气象学会.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天气预报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北京:中国气象学会,2011.

[2] 曲晓波,张涛,刘鑫华,等.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气象成因分析[J].气象,2010,36(10):102-105.

[3] 狄潇泓,吉惠敏,肖玮,等.“8·8”舟曲特大泥石流天气背景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2):5448-5452.

[4] 钤伟妙.引发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强降雨过程成因分析[C]//中国气象学会.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天气预报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气象学会,2011.

[5] 赵玉春,崔春光.2010年8月8日舟曲特大泥石流暴雨天气过程成因分析[J].暴雨灾害,2010,29(3):289-295.

[6] 王立琨,陶祖鈺,杨阳,等.1998年长江洪水大暴雨的卫星云图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87-94.

[7] 王波,赫崇伟,朱淑珍.通过卫星云图分析强对流天气和暴雨天气[J].黑龙江气象,2003(2):31.

[8] 范玉华,宁波涛.一次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的卫星云图分析[J].黑龙江气象,1995(1):1-3.

[9] 蒋尚城,林楠.85年9号台风与辽宁特大暴雨的卫星云图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3):351-362.

[10] 张永芹.一次暴雨过程的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图分析[C]//中国气象学会.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1第五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北京:中国气象学会,2013.

[11] 王金辉.2008年秋季克州地区一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351-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