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球经济基本面研判及政策建议

2020-07-30 13:55李景华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0年8期
关键词:中国经济新冠肺炎疫情

李景华

【摘要】近十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率一直持续在低位徘徊。由于WTO仲裁陷入僵局,全球贸易争端频发。2019年货物贸易实际增速降到近十年来国际贸易最低水平。投资和消费持续负增长,通货膨胀有所下降,全球债务上升到历史新高。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大幅放缓,服务业状态良好。预计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大幅下降,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均出现明显回落,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9%,比2018年下降0.7个百分点。2020年,如果新冠肺炎疫情6月份在全球范围得到初步控制,预计经济增速将大幅下降至1.5%。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时间周期较短,数量规模有限。中国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政府需要考虑关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结构化细致政策,提前和加大采购、投资,拉动总需求,中国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预计同比增长3.1%。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  全球经济  中国经济

【中图分类号】F11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0.08.005

近些年来,贸易和地缘政治相关不确定性升高,贸易壁垒不断增加。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由于某些特殊因素宏观经济压力增大,而发达经济体则更多地是由于生产率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等结构原因,导致全球经济深陷低迷不振、增长放缓的境地。近10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率从2011年的4.3%下调到2012年的3.5%,一直持续在徘徊3.4%~3.6%区间,到2017年略有回升至3.8%,2018年又下降到3.6%。从全球经济基本面看,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可能进一步大幅调减,降到近10年来最低水平。

雪上加霜的是,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武汉出现,导致城市封闭、交通管制和停工停学,随后在日本、欧洲和美国也大规模爆发,世界卫生组织2月28日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风险级别“非常高”。在近些年制造业和贸易大幅放缓的情况下,2019年全球经济真实表现如何,2020年疫情肆虐下全球经济将向何处去,亟需作出一个基本研判。

全球经济总体研判

(一)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大幅下降,2020年急剧衰退。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大幅下降,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均出现明显回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数据显示,2019年经济增长率再次下调——降至2.9%,比2018年下降0.7个百分点。这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也是自全球回升时期在2017年经济增长率达到3.8%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倒退。其中发达经济体2019年经济增速为1.7%,比2018年下降0.6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速为3.7%,更是比2018年下降0.8个百分点,这一降幅也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一次回撤,到达经济增速的底部。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将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巨大影响,中国政府正在借助危机管理措施、流动性供应和财政金融政策等,努力缓解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中国经济预计在第二季度恢复正常运行,但是,韩国、日本、欧洲和美国等国疫情出现较大扩散,这将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影响。虽然考虑到土耳其、阿根廷和伊朗等承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国家的复苏或衰退程度较浅,但是巴西、墨西哥、印度、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等2019年经济增长较2018年大幅放缓的国家也难以率先出现复苏,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计将急剧衰退至1.5%(宏观经济中所谓衰退是指实际GDP至少连续两个季度出现下降),这将是1929年经济大萧条以来最大的一次衰退。这一整体衰退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是,疫情持续的时间和影响的深度。

发达经济体2020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将大幅下降至0.8%,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将下降至2.2%——这也将是近10年来幅度最大的衰退。全球经济增速发展趋势如图1所示。

2019年,主要发达经济体,除日本外,经济增速均出现显著回落。美国经济增速为2.3%,比2018年下降0.6个百分點,究其原因,主要是投资依然疲软,就业和消费水平却处于高位。欧元区经济增长1.2%,比2018年下降0.7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出口下滑;日本经济总体上仍然处于低迷之中,2019年经济增速虽然仅为1.0%,但比2018年回升0.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由于其私人消费和公共支出的作用。

2020年在主要发达经济体中,美国经济增速将下调至1.0%,下调的关键因素是美国疫情的持续时间和影响深度,贸易相关的政策不确定性将带来进一步的负面影响;日本经济也比2019年下降0.6个百分点,增速为0.4%;欧元区则将下降到0.6%。近10年来,主要发达经济体国家经济增长表现为明显波浪趋势,包含中国在内的四方集团经济增速发展趋势如图2所示。

2019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速也普遍下调。亚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将实现全球最高的增长率5.6%,但相比于2018年的6.4%,下降幅度达0.8个百分点,为金融危机以来的历史最低增速。其中,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率分别从2018年的6.7%、6.8%下降到6.1%。欧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速也从3.1%大幅下降到1.8%,下降幅度达1.3个百分点。其中,俄罗斯从2.3%下降到1.1%。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由于多国出现经济动荡,增速从2018年的1.0%下降到0.1%。其中巴西从1.1%下降到0.9%;墨西哥从2.0%下降到0.4%。中东和中亚地区因为地缘政治冲突和原油价格下行,经济增速从2018年的1.9%下降到0.9%。其中沙特阿拉伯从2.4%下降到0.2%。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相对稳定,经济增速由2018年的3.2%略微下降到3.1%。其中南非从2018年的0.8%下降到0.2%。

2020年,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中,亚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将下降到2.8%。虽然近期贸易局势有所缓和或周期性疲弱有所缓解,但是由于2020年春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规模爆发,预计经济增速还将下降3个百分点,到3.1%;印度将下降3.1个百分点,增速为3.0%。预计欧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速为1.2%,比2019年下降0.6个百分点。其中,俄罗斯增速为0.9%,比上一年下降0.2个百分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中东和中亚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更多预测结果如附录1《世界主要经济体实际GDP增长率》所示。

(二)2019年全球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2019年全球经济经济增长大幅下降,表现出如下四个特点:

一是制造业和全球贸易在全球范围内大幅放缓。具体而言,汽车行业因为中国税收优惠取消,以及欧元区和中国出台的新排放标准干扰而呈现下滑状态,2018年全球汽车购买量下降3%,这些影响未来仍将持续。2019年上半年贸易量增长率为1%,是自201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另外,关税的增加以及相关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长期存在导致对大量交易的资本货物的投资和需求双双下降。

二是与疲软的制造业和贸易相比,全球大部分地方的服务业部门都保持着良好状态;发达经济体的劳动力市场因此依然活跃,工资增长也持续健康。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差异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未来制造业的走弱将不可避免地对服务业部门产生溢出效应。一些类似新订单等先行指标在美国、德国和日本已经走弱,但是在中国仍然保持稳健。

三是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几乎同步大幅放松货币政策。由于没有通胀压力,各主要国家中央银行都采取了货币宽松行动,以减少经济增长面临的下行风险并防范通胀预期“脱锚”,从而支撑了活跃的金融环境。这种货币刺激,2019年和2020年将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率提高0.5个百分点。因此,这种刺激一定程度抵消了美中贸易紧张局势的负面影响,2020年估计这种影响将拖累全球GDP累计下降0.8%。由于各中央银行不得不动用有限的储备来弥补政策失误,当经济陷入更艰难的处境时,其储备将面临更大考验。中国和美国的财政刺激也抵消了部分增加关税的不利影响。

四是不同类型经济体经济增长形态不一。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继续放缓至其长期的潜在水平。就美国而言,贸易不确定性已经对投资产生了负面效应,但是就业和消费在政策刺激的支持下,依然势头强劲。欧元区由于出口减弱,经济增长已经下调,同时,英国有序脱欧逐步过渡至一种新的经济关系将使英国经济有望进入平稳增长状态。经济增长率下调幅度最大的是亚洲发达经济体(包括中国香港、韩国和新加坡),它们都受到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和美中贸易紧张局势溢出效应的影响。

所有大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2019年的经济增长率均已下调,部分原因在于国际贸易和国内政策的不确定性。在中国,经济增速下调不仅反映了贸易摩擦导致的关税不断增加,而且反映了在采取必要措施控制债务后,国内总需求放缓。未来几年,经济增长预计将由于适龄劳动者增长率的下降继续逐步减缓。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少数几个主要经济体(包括印度、巴西、墨西哥、俄罗斯和南非)2019年的经济增长率远远低于2018年,而且2020年仍将下行。

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依然强劲,不过,其经济增长表现在同组别国家中具有较大的差异性。非大宗商品出口国(例如,越南和孟加拉国)有望出现经济强劲增长,而大宗商品出口国(例如,尼日利亚)的表现预计仍将乏善可陈。

(三)国际贸易和消费2019年持续负增长,2020年将继续下降,投资则可能反弹。从世界银行数据看,全球国际贸易和消费增长率都是从2015~2016年开始上升到2017年高点后持续下降,2019年将下降到历史最低,估计受疫情影响2020年将进一步下降。但是,投资则将出现反弹。如图3所示,其中国际贸易波动态幅度最大,从2015~2016年的2.8%上升到2017年的5.9%,几乎增长了一倍以上,然后连续两年持续下降到2019年的1.4%。消费波动则较为平缓,投资变化居中。

贸易制约因素及其导致的不确定性使得全球贸易急剧萎缩,最终导致全球经济增速放緩。根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从全球贸易占GDP比重看,1990年代是2.7,也就是说,全球贸易量是GDP的2.7倍;2000年代是2.3,2010~2018年则下降到1.5,2019年全球贸易占GDP比重已经小于1,最终萎缩到0.7的水平,如图4所示。

由于WTO贸易仲裁陷入僵局,全球贸易争端频发。世界贸易组织数据显示,全球贸易争端数量,包括新磋商请求和处理中的争端数量,从2013年每月平均41起持续上升到2018年的80起,如图5所示。

国际贸易持续走低。2018年世界货物贸易实际增速为3.0%,与2017年的4.6%相比,降低1.6个百分点。在2007~2009年金融危机引发世界货物贸易大衰退后,世界货物贸易一直在低位徘徊,2012~2016年平均增速仅为2.3%。2017年的强劲反弹主要原因是由于美国投资和日本消费增加。2018年世界货物出口额达到19.48万亿美元,其中,中国是最大货物贸易国,出口额达2.48万亿美元。

具体从细分经济体和进出口看,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2018年墨西哥表现最为强劲,出口增速为7.2%,美国、澳大利亚、中国和印度的出口也表现良好,实际增速都超过4%。加拿大、日本和东亚经济体的出口实际增速都高于2%,欧盟国家的出口实际增速为1.5%。尽管如此,中国、欧盟、日本、印度和东亚经济体的出口实际增速较2017年都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在进口方面,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墨西哥、美国和中国都保持了较大幅度增长,实际增速超过了5%,但除了美国和墨西哥外,几乎所有国家进口实际增速较2017年都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世界代表性地区和经济体货物进出口实际增速如表1所示。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时间周期较短,数量规模有限。中国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预计中国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将同比增长3.1%。為降低疫情导致的损失,推动经济反弹,中国需要一系列关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结构化细致政策。当前,为迅速落实疫后复工,需要物流、人流,以及资金、财政支持。考虑减税降费,特别是所得税收入税、社保,以及采用更加灵活的用工政策等。另外,科技创新既是抗击疫情的有力工具,也是反弹的新经济增长点,在线教育、办公、影视娱乐以及线上餐饮购物等行业,将在科技发力之下受益。中国数字经济应该成为推动经济反弹的重要抓手,未来会迎来较大增长。最后,政府应提前和加大采购、投资,拉动总需求,以确保中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增长区间内。

在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几乎同步大幅放松货币政策的情况下,经济前景面临的下行风险居高不下。贸易壁垒和加剧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可能会进一步扰乱供应链并阻碍信心、投资和经济增长。这种紧张局势以及其他国内政策不确定性可能会对新兴市场经济体和欧元区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这些风险成为现实的话,可能会导致风险情绪突然转变,并使得低利率多年累积的金融脆弱性暴露出来。发达经济体的低通胀可能会变得根深蒂固,并且可能会进一步限制未来的货币政策空间,从而制约其有效性。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加强全球合作、通过长期协议消除已有贸易壁垒以及控制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成为了首要任务。这样可以增强信心、重振投资、阻止贸易和制造业进一步下滑,进而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为了防范经济增长面临的其他风险并提高潜在产出,应当以一种更加均衡的方式支持经济活动。货币政策不应是唯一的政策手段,在仍有财政空间并且财政政策没有过度扩张的国家,应当同时提供财政支持。如果经济增长状况进一步恶化,可能需要针对国家的具体情况采取国际协调一致的财政应对措施。

虽然宽松货币的环境支持了经济增长,但是必须预防由此导致的金融风险。由于利率预计将长期走低,金融脆弱性极有可能会不断增加,因此,有效的宏观审慎监管势在必行。各国应当同时开展结构性改革,以提高生产率、经济韧性和公平性。由于经济放缓以及疫情的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前景黯淡。在经济增长率不到2.9%和疫情全球蔓延的形势下,不容出现政策失误,并且迫切要求各国政策制定者开展合作,缓解贸易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此类行动除了可以支持经济增长以外,还能帮助促进必要的合作解决方案,以完善全球经济贸易制度。

(本文系中国政法大学新兴学科培育与建设计划支持课题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 January 2020.

"World Economic Outlook", October 2019.

责 编/张 晓

猜你喜欢
中国经济新冠肺炎疫情
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公共危机应对能力
首都都市圈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探析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