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兰
国耻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青少年的国耻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大计。国耻教育包括知耻教育,即了解国耻史实教育;明耻教育,即树立国耻意识教育;知耻见行动教育,即振兴国家、雪洗国耻教育。总的来说,国耻教育着眼于培养人们的改革意识、发展意识和稳定意识。
青少年国耻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实现的,学校是国耻教育的主要阵地,所以学校应利用社会资源,结合国家设立的重大纪念日、纪念馆等,开展多种有效的教学活动,坚持严肃、活泼、高效的方针,加强对青少年思想的引导,帮助青少年树立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有效的教学、开展国耻纪念活动、建立纪念国耻仪式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国耻意识,从而为开展国耻意识教育专题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一、课堂教学过程的贯彻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历史教学的灵魂。爱国主义教育包括国荣意识教育和国耻意识教育两个方面,其中国荣意识是指,通过了解民族历史发展中的辉煌成就,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国耻意识是指,通过对民族发展历程中所经受民族屈辱的羞耻体味,达到痛定思痛的目的,唤起学生的民族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增强学生支持和参与国防建设的自觉性。国荣意识教育和国耻意识教育都是爱国主义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那么怎样在初中历史课堂上通过国耻教育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呢?
首先,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国耻史实,培养学生的国耻意识。如在教学《鸦片战争》时,教师要讲述鸦片战争爆发前国内和国际的形势,以及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最后得出结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从此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接着,教师应讲述《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危害,详细分析《南京条约》的内容,让学生在情感上认识到《南京条约》的签订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司法权,让学生认识到这对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学生的国耻意识。如在教学《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播放歌曲《火烧圆明园》;在教学抗日战争时,教师可以播放《南京大屠杀》《拉贝日记》等视频资料。在历史教学中运用音像材料,有助于学生理解当时的情境,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具有很好的效果。
最后,教师可以开展课堂互动活动。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现场模拟在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是如何勾结、操纵,拒绝中国合理要求的,以及五四爱国运动是如何爆发的。通过课堂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国耻意识和强国意识。
二、组织课余活动
国耻教育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通过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等多种渠道进行国耻教育。如学校可以利用重大纪念日组织主题班会,举行校园演讲活动、文艺活动、参观活动、征文活动和读书活动等活动。
不仅如此,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下,每逢“一二·一三”“九·一八”“七·七”等国耻日,各地都会组织大规模的纪念活动。如每年12月13日,南京会举行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全民哀悼仪式;每年9月18日,沈阳会举行鸣笛活动,以纪念“九·一八”事变等。如果这些纪念活动以不同的形式在校园开展,便可以与校园的相关活动有效结合,增强国耻教育的效果。
三、保持国耻教育内容与时俱进
面对新形势和新变化,国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随着历史环境的变迁而发生着变化。初中历史教师必须在坚持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前提下,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完善国耻教育的内容,让学生乐于接受相关的教育内容。
现在,中国虽然处于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期,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充分重视,就会对社会主义建设造成很大的障碍,如道德滑坡、诚信缺失。因此,在开展国耻教育时,教师既不能隐瞒,又不能夸大,而是要结合历史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转型发展中的各種现象,保持国耻教育内容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甘肃省积石山县保安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