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 芸,马小琴,程思诗
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53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非疾病第三状态,一般是指机体虽没有器质性病变指标,但表现为免疫力下降、生理功能低下、活力降低、适应能力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心理状态,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又称为“次健康状态”“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等[1]。临床护士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工作压力与工作强度双高职业,故临床护士的亚健康问题尤为突出。亚健康不仅直接影响护士的心身健康、家庭生活和职业发展,还会影响其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本研究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我国临床护士亚健康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引起管理者对临床护士亚健康问题的重视,为今后临床护士亚健康研究的发展提供指导。现报告如下。
纳入标准:明确提及临床护士亚健康研究的文献,包括期刊文献、学位论文。排除标准:研究对象是实习护生等非临床在职护士的文献,会议论文、综述或理论探讨类文献、专利、报纸,重复发表的文献。
检索词为“亚健康/次健康/第三状态/灰色状态”“护理/护士”,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上检索从建库以来至2018年12月31日的所有临床护士亚健康研究相关的文献。本研究共检索到文献1 065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得到266篇文献,通过NoteExpress文献管理软件对文献进行导入和查重处理,最终纳入143篇。其中期刊文献128篇,学位论文15篇。
采用NoteExpress文献管理软件提取篇名和关键词并导出题录,统计文献总数;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阅读分析最终纳入研究的143篇文献,对文献的年度分布、第一作者地域分布和所在研究机构分布、研究方法、诊断标准以及研究热点进行分类和量化描述(频数、百分比)。
各年度发表的临床护士亚健康文献统计结果显示,2002年有2篇相关文献发表,2007年开始发文量明显增加,2011年和2013年文献达到相对最高值17篇,而近两年发文量则呈下降趋势。2007-2016年关于临床护士亚健康的文献总体有所回落但保持平稳,共127篇,占总量的88.8%,见图1。
图1 2002-2018年临床护士亚健康文献的年度分布情况(n=143)
文献的第一作者所在地区涉及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按地区发文量排序见表1。
表1 2002-2018年临床护士亚健康文献第一作者地区分布
在纳入研究的第一作者单位中,作者单位为综合性医院的共有88篇(61.5%),医学院校22篇(15.4%),精神病院12篇(8.4%),中医院11篇(7.7%),妇幼保健院3篇(2.1%),解放军医院、肿瘤医院和武警医院各2篇,分别占1.4%,儿童医院1篇,占0.7%。
在纳入的143篇文献中,有126篇为横断面研究,占88.1%,而干预性研究仅16篇,占11.2%。此外同时包含这两种研究方法的文献只有1篇,占0.7%。对研究中亚健康诊断标准的使用频次统计结果显示,143篇文献中涵盖了多种诊断标准,其中使用最多的是陈青山等[2]编制的亚健康诊断标准,为20篇,占14.0%,其次为康奈尔医学指数(CMI)[3]和亚健康人群中医基本症候流行病学量表[4]各11篇,各占7.7%。排名前12位的调查工具见表2。
表2 调查工具居前12位的亚健康诊断标准(n=143)
文献的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该领域的研究热点[5]。通过对143篇文献资料的统计,共获得529个关键词,通过清除同义词,合并表述不同但含义一致的词语,删除没有反映主题的词汇,排除“护士”这一关键词,共获得117个独立关键词。将频次在4次以上的高频关键词列出,见表3。排名前三的是亚健康(141次)、调查(23次)和影响因素(21次)。
表3 关键词高频词频次情况
本研究显示,我国临床护士亚健康研究相关文献从2002年开始出现,这与20世纪90年代王育学先生在我国首次提出亚健康这一新的医学概念有关[6]。自21世纪,我国的医学开始从“以治愈疾病为目的的高技术追求”转向“预防疾病和损伤,维持和促进健康”大变革,亚健康成为21世纪重大课题。此外,1998年美国召开了首届“护士健康与安全”国际护士大会,会议首次明确提出了“为了关爱病人,我们应首先关爱自己”的口号,护士健康开始得到重视。多数机构开始探究护士的亚健康状况,本研究中2002-2006年有关文献量的缓慢增长也印证了这一点。而2007年进入迅猛增长的趋势,这抑或与我国学者对亚健康理解和认识不断深化有一定关联,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7],2009年孙涛教授主编的《亚健康学基础》[8]出版,这些基础理论极大地促进了亚健康相关研究的学术论文发表。
本研究纳入文献的第一作者地区分布较广,涉及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说明全国各地区学者基本认识到临床护士的亚健康问题,但又存在地区分布不平衡的问题。护士亚健康研究主要集中在广东、山东、江苏等东部较发达地区,西部地区的研究较少。分析原因,可能与各地之间的经济发达程度、相关政策以及社会竞争等有关。东部是沿海地区,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经济发达、设备先进、三级甲等医院多、就诊人数多,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自我意识和健康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生命及生存质量,对健康的需求也不断增高[9],这对临床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此外,东部地区教育资源丰富,人才众多,护士在职称晋升中普遍面临着竞争,除了处理日常繁忙的医疗工作外,还必须抽出足够的时间去申报课题和撰写论文,工作压力大,因此亚健康问题突出[10]。从文献第一作者机构分布来看,综合医院发文占比高达61.5%,远超其他机构,这是由于综合医院是临床护士亚健康的高发地带,而大部分医院的研究人员都以自己医院的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因此,综合医院的研究相对较多。提示应该重视临床护士亚健康问题,积极维护护士心身健康,以保证护理质量。
本研究显示,研究方法以横断面研究为主,干预性研究较少,采用个案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者更是几乎为零,这导致了研究成果的局限性,几乎没有研究涉及临床护士亚健康的变迁等问题。研究人员应该改变研究思路,开展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相衔接,现状分析与干预研究相跟进,深入开展创新性研究。此外,在诊断标准上,由于使用了不同的诊断标准,判定临床护士亚健康的各指标也有所不同,缺乏统一的、权威的亚健康诊断标准,导致临床护士亚健康率起伏不定。因此,建立权威规范的临床护士亚健康诊断标准将会大力推动护士亚健康研究的发展,这是临床研究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发现,研究者对临床护士亚健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亚健康状况的调查,从表3可以看出,在研究对象上,亚健康状况的调查主要集中在三级医院和综合医院,还包括对不同科室护士的调查,如手术室、精神科、ICU和急诊科等护士的研究。二是对亚健康影响因素的分析,表3中指出,研究主要集中在工作压力和压力源对亚健康的影响上。据纳入文献分析,工作压力是影响护理人员亚健康的第一因素[11-13]。在护士工作压力量表中,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护理工作性质、护患关系、工作环境及资源、管理及人际关系[14-17]。但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影响因素与亚健康的相关性上,对这些因素是通过何种机制来影响亚健康的问题很少探讨,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临床护士亚健康的研究水平。三是研究亚健康的干预措施和对策。主要通过运动疗法[18-20]、心理护理[21]以及药物治疗[22]等来进行临床护士亚健康的干预。研究结果显示,干预措施的落实可有效地缓解临床护士亚健康症状,降低亚健康发生率。在已有的研究中,80%的横断面研究涉及了临床护士亚健康的基本状况、亚健康的影响因素和干预策略等问题,但对各方面的探讨都不够深入。
研究者需要从临床护士的特殊性和实际情况出发,以亚健康的理论为基础,从心理学、环境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角度,挖掘新的研究热点,丰富临床护士亚健康研究,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展开。一是重视临床护士亚健康的理论研究,针对临床护士这一特殊群体,了解其在亚健康的表现有哪些特殊性,从亚健康的内涵和影响因素着手去构建临床护士亚健康的理论模型。在研究对象上,需加大对基层医院临床护士的亚健康状况的研究,并比较不同等级医院临床护士的亚健康状况,以较为全面地了解临床护士亚健康的整体态势和影响因素。二是加强临床护士亚健康形成机制的研究。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亚健康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对策等方面,但很少探究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健康而致亚健康的。需要研究者拓展研究的方法,如可以采用回顾性研究或前瞻性研究等,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探究亚健康的形成机制。三是开展对临床护士亚健康的干预性或实验性研究。除了落实已证实有效的干预措施外,还可以采用个案追踪的方法对临床护士工作前后、不同环境下亚健康状况进行记录,还可通过亚健康智能体感测评仪等新技术,将利导思维等新理念运用到临床护士健康的研究中来,并积极发挥中医辨证施护特色,探究新的干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