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夏冰
摘 要:文章首先介绍了岭南画派从政治革命到艺术革命的诞生背景,其次从“折中中西,融汇古今”和“艺术大众化,大众艺术化”两个方面,对岭南画派的革新特征展开分析,最后讨论岭南画派对国画艺术发展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岭南画派;创作革新;艺术影响
岭南画派是指广东籍画家组成的一个画派,创始人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简称“二高一陈”,并称为“岭南三杰”。岭南画派别具一格的绘画手法独树一帜,成为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美术流派,对中国国画艺术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1 岭南画派诞生的背景——从政治革命到艺术革命
从辛亥革命开始,广州这座港口城市成为我国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经贸往来不仅增强了中国和日本的交流,在文化艺术上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交融。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也推动了艺术上的革新,岭南画派由此诞生。
高剑父是岭南画派的创始人之一,他也是早期的革命者,是孙中山的信徒、同盟会元老,是政治革命的参与者。政治革命对高剑父的思想有很深的触动,也影响到他的绘画创作。国画作为国粹,到了晚清时期陷于临摹古画的困境,在艺术发展上止步不前。岭南画派力求让国画艺术走向世界,他们对新国画充满期待,在艺术创作上不趋前尘。在国内战火纷飞的时期,高氏兄弟和陈树人曾留学日本,受明治维新的影响。日本的水墨画与中国北宗山水画有着相似之处,在留学的过程中,他们了解了西方艺术文化,吸收了东洋和西洋的艺术特点,创造性地应用在国画作品上。
岭南画派顺应了时代的变革和潮流。艺术革新是岭南画派的思想基础,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孙中山认为适应世界潮流才能生存,政治、经济、文化都需要与时俱进。在国画改革后,许多作品都反映了社会生活,作品创作精神与政治方向达到一致,以文化推动政治。高剑父认为国画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要与时代紧密相连,如果国画不能与时俱进,就会被时代淘汰。高剑父和陈树人都有很高的艺术革命热情,将国画革新视为自己的使命,他们认为国画艺术一定要变革,理由是当时社会的诸多方面都与西方融合,国画艺术也应当如此。同时,高剑父认为陈陈相因的习气不是国画的特质,国画应与外界相连。近200年中国画千篇一律,这并不是国画发展的本貌,应活用国画精髓,让国画发扬光大,而不是死守现有的国画艺术。
2 岭南画派的革新特征——融汇古今中外,艺术走进大众
2.1 折中中西,融汇古今
岭南画派的革新性,不仅体现在绘画创作上,更体现在绘画创作精神上,创作精神可以概括为“折中中西,融汇古今”。关山月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家、教育家,也是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曾拜师岭南画派的奠基人高剑父。高剑父选学生不看出身,教育学生要有自己的个性,收关山月为徒是看重他的天赋秉性,没有因其出身贫寒而将其拒之门外。关山月继承了师傅的画法,更秉承了岭南画派的精神,发扬了自己的个性。关山月认为第一个画山水画的人是没有师傅的,山水就是师傅,所以,他一生游历山水,留下了许多山水作品。
西方写实因素对岭南画派的影响最大,岭南画派的创始人经历了国家战乱,目睹了生灵涂炭,他们对侵略者充满愤恨,谴责侵略者就成为绘画的主题。但岭南画派的写实并不是像照相机一样,不是对现实人物或风景的机械性描绘,而是在融入作画人的情感之后,有所取舍。
2.2 艺术大众化,大众艺术化
岭南画派主张艺术要大众化,大众要艺术化。第一,体现在门徒的选择上。高剑父建立了春睡画院,但他也在广州一些高校的夜校教学,只要有学生证就可以来学习,不需要交纳学费,这也是岭南画派主张“大众艺术化”的体现。第二,体现在绘画内容上。高剑父认为国画不能局限于中国人和中国风景,世间一切都可以作为画的题材。他的《东战场的烈焰》《白骨犹深国难悲》《灯蛾扑火》(1940年作)等作品都是反战题材,其中《东战场的烈焰》《白骨犹深国难悲》这两幅作品,通过描绘战争所造成的残垣断壁和累累白骨,表现了深重的忧国情怀;而《灯蛾扑火》则以灯蛾比喻日寇,预言其终将灭亡的命运。岭南画派提倡艺术要反映现实生活,在动乱的年代,他们用国画来表现战争的残暴,触动了大众的反侵略意识。关山月曾在战火纷飞时举办反侵略主题画展,吸引了大众和报社注意。虽然画展在炮火中化为灰烬,但是一位编辑将他的画刊登在杂志上,让更多的中国民众能够看到。他以《从城市撤退》《渔民之劫》《三灶岛所见》等巨幅绘画,控诉日寇的侵华暴行,反映人民的深重灾难,体现出艺术家强烈的艺术责任感。第三,体现在画作精神上。岭南画派认为艺术具有教育人民和改造社会的作用。战争结束后,很多反映农民生活的作品纷纷出现,这些艺术作品鼓舞了一代人,中国画走出象牙塔,走进大众生活,描绘大众生活,催人奋进。
自此,国画创作者不再只有读书人,还有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绘画人才,国画的创作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国画传统题材,更有与时俱进的社会生活内容。高剑父在《我的现代绘画观》中表示,艺术可以培养大众“真、善、美”的品格,进而可以改变人心和社会。关山月则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这个观点,他一生游历山川,留下了许多作品,他没有将这些作品拍卖,而是分别捐送给艺术博物馆,他的画作记录了自然的美,他的行为反映出他对国画艺术的真性情。高剑父的春睡画院也曾举办画展,不收门券,用这种形式践行了国画艺术的社会教育功能。高奇峰的天风楼也培养出了很多艺术家,他因材施教,学生各有所长。
3 岭南画派的艺术影响——国画转折、画派融合
3.1 传统国画的转折
岭南畫派在20世纪初形成,大胆突破了200年来国画临摹古人的束缚,兼容并收古今中外的绘画手法和艺术特征,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国画的历史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岭南画派开启了现代中国绘画艺术的新纪元,打破了传统绘画手法和配色,拓宽了创作的内容,结合社会发展提炼出了很多新的题材,并赋予绘画作品以灵魂。它培育的是绘画艺术家,而不是画匠,每个传承人都将个人情感和性格融入自己的作品中,每一代岭南画派的绘画者都为国画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比如关山月先生,他认为“不动则没有画”,他去桂林看山水、绘山水;他去敦煌敬拜佛像、临摹佛像;在战乱中,他与妻子离散,在澳门佛堂绘画,刻画印章为“关山月皈依记”;几经辗转,夫妻相聚,他将印章更换为“关山无恙”。他一生经历了日军侵略中国的战乱生活,用书画记录了生灵涂炭的广州城,也绘出了崛起中的民众生活。岭南画派的显著特点就是不囿于象牙塔,并将自己的情怀绘入画中。
3.2 岭南画派与新山水画派的融合
岭南画派不仅在自己的作品中革新画法,不断创新,还能够与其他画派共同创作,这种开放的创作态度,非常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民大会堂中的国画作品《江山如此多娇》就是关山月和新山水画派艺术家傅抱石共同创作的成果。以毛主席《沁园春·雪》词义为题材,突出中国“江山如此多娇”,“娇”是题眼。两位艺术家经过多次创作后才定稿,近处的苍松翠柏和远处的云山雾绕是关山月负责的,雄伟的高山和瀑布激流由傅抱石负责,两位画家突出自己的特点,保留对方的优点,最终创作了这幅旷世奇作。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意见,将原有画作中的红日扩大,突出喷薄向上的精神。最后,毛泽东主席亲自在上面题字“江山如此多娇”。由此可见,岭南画派具有巨大的艺术影响力,他将自己画派的特色与新山水画派结合,接纳他人的建议和意见,推动国画艺术的再度发展与合作,也让国画艺术举世瞩目。
4 结语
综上所述,岭南画派的革新特征反映出创始人敢于创新的勇气和精神,它将艺术创作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并以革命的精神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改造中国画,也由此推动了中国画的发展,并形成中华民族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民族绘画流派—岭南画派,给岭南文化注入了勃勃生机。它博采众长,将祖国的壮美河山载入史册,将国外的风土人情载入画册,艺术要与社会共同发展才有生命力,艺术要反映出社会生活才能获得大众的认可,才能发挥艺术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谢璞骅.桂林环碧园与岭南画派前期艺术—兼析岭南画派与桂林的历史渊源[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8(4):27-30.
[2]梁基永.“海派”与“岭南画派”的关系[J].公關世界,2017(2):79-81.
[3]佚名.岭南画派:崇山峻岭之南的时代之光[J].公关世界.2017(18):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