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汉晋时期“恩泽”锦赏析

2020-07-29 12:33徐铮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9期
关键词:恩泽

摘 要:汉代,中国的丝绸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并逐渐定型,形成了古典技术体系,织锦成为最能代表这个时期丝绸生产水平的典型产品。文章针对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汉晋时期的“恩泽”锦,结合相关实物、文献和图像资料,从工艺和图案纹样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汉晋;云气动物纹锦;神仙思想

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藏有一件汉晋时期的“恩泽”锦(藏品编号3063,图1),外观狭长,由五块相同的织锦残片拼缝而成,长10厘米,宽69.5厘米,在其中一块长8.8厘米、宽15.5厘米的残片上保留有0.5厘米的幅边,另外在织物的下方还有宽0.5~0.6厘米的两段幅边,是由后人缝制上去的。该锦现于本馆常设展览“锦程—中国丝绸与丝绸之路”中展出。本文试从工艺和图案纹样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

1 制作工艺

锦是中国古代丝绸品类中最为贵重的一种,汉代《释名》中说:“锦”字由“金”和“帛”两部分组成,“帛”是当时丝织品的总称,而“金”的偏旁意为“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因此在古时“唯尊者得服之”。

锦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的生产工艺十分复杂,当时对锦的定义是“织彩为文”,从今天组织学的角度来看,它是一种以重组织织成的多彩熟织物,一般采用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图2),因此通常较为厚重,图案变化十分丰富。

早期的织锦多是以经线显花、采用1/1平纹经重组织织造的平纹经锦,像辽宁朝阳西周墓地、江西靖安东周墓中出土的织锦实物都属于此类(图3)。其兴盛期在战国秦汉时期,并一直延续到初唐。这件“恩泽”锦采用的也是这种平纹经重组织,它以深蓝色经线作地,红、绿、黄、白四色经线显花,其中黄和绿两色经线相互交替在不同区域中显花,为1/3平纹经锦,即在同一区域内有一组经线位于夹纬之上,三组经线位于夹纬之下。同时,为了丰富图案,此件织锦在局部还织入了橙色经线,使织物表面产生了雨丝效果。

2 图案

这件织锦的图案也十分具有时代特色,虽然它是由5块相同的织锦残片拼缝而成,但仍可测得其图案的经向循环约为5.3厘米,纬向不循环,幅宽推测在46厘米以上。这种图案仅在经线循环,但沿纬线方向却不真正对称循环,被认为是这个时期经锦的技术特征。

通过图案拼合可清晰地看到这件织锦的图案采用了云气纹作为骨架,其云气连续无间断,在有些地方还表现出岩石的象形,因而也有人称其为“山状云”。在新疆出土的汉晋时期的长寿明光锦(图4)、永昌锦、颂昌锦等上面都能看到这种山状云纹骨架。在云气纹之间点缀着各种神兽,并沿织物的中轴呈左右对称分布,从内到外分别为瑞鸟、羽人、麒麟、辟邪和猛虎。

最接近中轴位置的是瑞鸟纹(图5),无冠,长喙,细颈,作回头状,尾羽分开,双足强壮有力地抓地,较难判断是何种鸟类,可能只是云中飞禽的象征。在瑞鸟之旁是一株向上生长的植物,花枝卷曲,上端呈三裂状,并以红色经线织成果实,可能是简化的茱萸纹。茱萸属芸香科,其果实芳香浓烈,可入药,被认为能淬除恶气、使人长寿。《续齐谐记》中还记载了东汉人桓景“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成功避过灾厄的故事,因此在汉晋时期十分流行。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就曾出土过一批以茱萸纹为主题的刺绣印染和织锦,在稍晚的新疆楼兰和尼雅遗址中也有发现(图6)。

瑞鸟之旁为一跽坐之人,长脸,披发,头部竖立着两只细细的耳朵,最为奇特之处在于其肩背部长有羽翼,下半身也饰有垂羽,很明显它表现的是中国神仙传说中的羽人形象(图7)。羽人最早出现于《山海经》,东汉王逸注言“有羽人之国,不死之民。或曰人得道,身生毛羽也”。汉代神仙思想盛行,人们认为凡人要修行升仙就必须经过羽化的阶段,“中生毛羽,终以飞升”,最终脱离生死,如《楚辞·远游》中所说“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舊乡”。因此,汉代墓室壁画上出现了大量羽人引导的乘龙飞升图,如洛阳西汉后期卜千秋墓等。同时,这种羽人形象也广泛地出现在汉代的其他器物中,如陕西西安(图8)和河南洛阳都曾出土一个青铜羽人,其中一个手持插物架,可能原作插座之用,在江西南昌海昏侯大墓出土的漆器纹饰中也可见到羽人的形象(图9)。

羽人之旁是一只身体似鹿、头生一角的动物,身上长有双翅,做回头状,三足着地,一足抬起,足类马蹄,身后有尾,这是比较典型的麒麟纹样(图10)。汉代的麒麟形象与后代不同,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描述它是麋身、牛尾、一角,麒为雄,麟为雌,所谓麋就是麋鹿。《逸周书》中说“麟者,任兽也”,孔晁注“似鹿,牛尾,一角,马蹄也”,可见当时的麒麟形象是具有鹿科动物形体的一角神兽。麒麟在汉代受到推崇,所谓“麟凤龟龙为之四灵”,《汉书》中记载汉武帝天狩年间“行幸雍,祠五畤,获白麟,作白麟之歌”,将得到麒麟视为祥瑞之兆。

麒麟之旁是一只长角、背生双翅、身上有圆形斑点的动物,身形略似豺狼,做飞扑状(图11)。这种动物的形象在汉晋时期的织锦中十分常见,有做平行直走状的,有做下行回首状的,也有做上爬俯视状的,可能是辟邪一类的神兽。这也是想象中的一种动物,《急就篇》中说“射鬾辟邪除群凶”,有辟不祥、除凶光之用。再旁则是一只猛虎,做回首状(图12),所谓“虎,山兽之君也”,在汉代被列为四灵中的西方之神,很受欢迎。

在这些神兽间还织有铭文,目前保留下来的有“恩泽下岁大孰宜子孙富贵寿”等文字(图13)。“孰”和“熟”在古代通用,《史记·龟策列传》中有“岁大孰,民疾疫,岁中有兵不至”之语,意为大丰收。类似的织锦在新疆尼雅遗址也有发现,95MNIM1墓葬中出土的一件袍服所用的襟边饰锦,以蓝色经线做地,其上以红、黄、白、绿四色经线显花,其图案与此件“恩泽”锦相似,也是辟邪、瑞鸟、羽人等题材,只是铭文稍有不同,为“恩泽下岁大孰长葆二亲子孙息弟兄茂盛寿无极”(图14)。

同样的织锦在尼雅遗址出土的一条毛裤上也可看到,这条裤子的主要面料是普通的毛褐,在膝盖及小腿处各有一条缂毛纹样带,裤脚部分则使用了与“恩泽”锦相同的织物作缘(图15)。

3 小结

秦汉时期,神仙思想盛行,人们渴望跨越死亡,永住神仙爰居的乐土,这种对羽化升天的崇拜已经达到了宗教般的狂热,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这种思想反映在丝绸艺术中,就诞生了最具特色的主题图案之一—云虡纹,我们把这样的织锦称作“云气动物纹锦”。它以云纹和各种祥禽瑞兽描绘仙山仙境,同时还在其中织入祈寿类的吉祥铭文,充分表达当时人们对长生的渴望并荫及子孙的观念。这类织锦在汉晋时期十分流行,并在西北地区大量出土,此后随着神仙思想热潮的消退而开始走向衰落,到北朝时期出土的实物中已基本不见,并最终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中。

参考文献

[1]徐铮,金琳.锦程(中国丝绸与丝绸之路)[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2]赵丰,齐东方.锦上胡风—丝绸之路纺织品上的西方影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3]于志勇.楼兰—尼雅地区出土汉晋文字织锦初探[J].中国历史文物,2003(6):38-48+89-95.

[4]杨难得.法国吉美博物馆“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J].美成在久,2015(1):112-121.

[5]谢辰.略论汉代的麒麟形象[J].中原文物,2011(5):68-71.

[6]司马迁.史记[M].长沙: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

[7]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恩泽
巫婆找工作:尉恩泽
高树增
恩泽胤
树叶是个爱读书的孩子
雷鸟
我的小手
妈妈,我想对你说
用几何方法求解代数问题
编辑部的故事
甄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