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0-07-29 12:33
共产党员·上 2020年7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十年成就,实现了新“三步走”的第一步,下一步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共享发展的成果。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党的十八大从国际国内新的实际出发,特别是从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高度,认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考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深刻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正式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总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概括起来大致有五个方面:(1)经济建设方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2)政治建设方面。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豐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3)文化建设方面。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4)社会建设方面。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5)生态环境方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这五个方面目标任务显示,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它们的内涵却有很大的不同,表明了我国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步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已进入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的收官阶段;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建设任务指标的进一步发展充分表明,在建设道路上我国处在即将到达预期目标的冲刺阶段;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显示出我们党在全面衡量建设成果和当前状况后对按计划实现目标的科学判断。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与总要求,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历史性进展和成就,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士气,更加坚定了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信心。2017年党的十九大上,党中央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宣告,从党的十九大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全党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同时,党中央还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战略部署,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提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直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从蓝图描绘到变成现实,需要每一个人脚踏实地加油干。正如党的十九大所指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里程碑的全面小康,当然也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上下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不负韶华、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打响夺取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进攻,全面小康的各项指标持续上升。

从综合发展指标看,我国经济实力大幅跃升,2019年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折合约1万美元,在中等收入国家中位居前列。从人类发展指数看,2019年在世界189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排在第85位。我国城镇化率接近60%,高于中等收入国家52%的平均水平。

从人民生活水平看,党的十八大确定的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番目标,可以如期实现。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到2019年底农村贫困人口还有551万人,2012年底以来累计减少9348万人,成效举世公认。我国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如以家庭年收入10万元至50万元作为标准,已超过4亿人。2019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已降至28.2%,连续9年下降。家电全面普及,汽车快速进入寻常百姓家,2019年全国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35.3辆,高于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住房条件显著改善,2018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为39和47.3平方米,高于一些发达国家。

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看,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正在由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2019年毛入学率接近50%。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2019年人均预期寿命达76.8岁,比世界平均预期寿命高4.2岁。我国农村居民接入电力的比例为100%,饮用安全水源的人口比例达96%,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这份亮丽的成绩单,令人自豪、激人奋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曙光在前。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建设
寒露
破译决胜全面小康的价值密码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法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树立发展信心 培育增长动力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