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战场两个战役生态与生计良性循环

2020-07-29 02:11王宇虹杨玉良
绿色天府 2020年7期
关键词:管护造林贫困户

○文/ 王宇虹 杨玉良

阿坝州黑水县幅员面积4356平方公里,生态资源以森林、草原、湿地为主,总面积652.63万亩(其中森林面积390.21万亩、草原面积258.43万亩、湿地面积3.99万亩)。境内野生动植物物种丰富,有川金丝猴、林麝等野生动物250余种,红豆杉、岷江柏等森林植物有95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践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州委州政府提出了“三个覆盖、三个统一、三个长效机制”的生态扶贫具体要求,黑水县不断探索生态扶贫新路径,认真理清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的内在联系,着眼在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战役,着力生态管护、生态造林、生态产业、生态补偿四个重点,切实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支持力度,推动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有序参与生态治理和生态资源保护工作,使贫困人口从生态保护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实现生态与生计良性循环、相融互动。

经验做法

突出生态管护,增拓扶贫路径。紧紧围绕州委“三个全覆盖、三个统一、三个长效机制”要求,坚持“党政主责、部门主管,政府购买、体现公益,群众主体、乡村主抓,专兼结合、共建共管,分类施策、创新机制,群众自愿、动态管理”六个基本原则,打破地域界限,国有的、集体的森林、草原全部纳入管护范围,打破行业界限,国企、县属,森林、草原等全部纳入管护范围,实现生态资源全覆盖。将生态保护同脱贫攻坚相结合,专职保护同兼职保护相结合,实现贫困户全覆盖和管护职能全覆盖。科学构建“1+1+5”制度,创新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将生态管护模式从政府主导变为合作社主体、群众参与,以岗位就业支撑生态扶贫。2018年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6600元,2019年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8150元,2020年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0元。

一是重点做好“五个结合”,科学开发就业岗位。切实做好森林管护与野生动物保护、林区地灾监测、林区道路维护、村寨绿化和环境卫生整治、景点林区旅游秩序和环境卫生维护“五个结合”,深化拓展巡山巡查、瞭望观察、草原管护、林区道路管护、人工造林后期管护(环境综合治理)、卡点值守检查、河道监管(农村水利工程巡管)7类管护岗位职责,2018年规划岗位2909个,2019年规划岗位2880个,2020年规划岗位2870个,积极组织贫困群众参与生态管护,有效管护森林、草原和湿地资源652.63万亩。

二是重点实施“三训一评”,提升能力素质。坚持开展全覆盖岗前培训,培训合格方可上岗;坚持半年集中培训,利用“农民夜校”、远程教育等平台,提升从业技能;坚持“专兼结合”培训,依托黑水国有林保护局专业技术力量,在生态管护日常工作中进行实地履职培训;坚持一季度一考评,每季度抽查业务能力及相关政策掌握情况,强化结果运用,积极督促管护员自主学习、提升能力。

三是重点强化“三线管理”,优化运行模式。由合作社承头,政府向合作社购买服务,建立“总社+联社+合作社”运行管理模式,建成县级总社1个,乡级联社17个,村级合作社120个,实行梯级管理。推行“地方+企业”共管模式,黑水国有林保护局、县国有林保护中心与联社共同开展管护工作,履行对村级合作社的监管职责。探索实行网格化管理,开发手机APP管理系统,利用科技手段实施动态规范管理,实现管护任务、人员位置、事件场景“三个可视化”。同时,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采取村两委干部“兼职不兼薪”方式担任管护合作社负责人,强化管护落实。

四是重点落实“三项机制”,严格绩效考核。实行四级考核机制,制定《生态管护员考核、薪酬与奖励办法》,按照运行管理模式,量化考核指标,层层考核打分;实行绩效挂钩机制,管护员劳务费由基础报酬60%+绩效报酬40%构成,按照考核结果兑现绩效报酬,每年评选10%的优秀管护人员给予一次性奖励;实行动态进退机制,及时清退失去劳动能力、不符合选聘条件的管护员,纳入有意愿、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既让贫困群众受益、充分发挥岗位职责作用,又避免滋生社会矛盾。

突出生态造林,增强脱贫后劲。坚持生态造林与脱贫攻坚并行并重,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创新造林机制,在全县扶持发展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引导贫困群众深度参与林业生态建设,建立与现代林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一是以“基层党组织+能人”组建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引导和鼓励具有一定出资、筹资、组织及技术能力的村党支部以及业主大户、技术人员、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和村干部等,依法依规发起或领办造林合作社,以资金、技术和管理等优势带动贫困户参与生态建设。截止目前,全县已组建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13个,入社总人数290人,其中贫困户206人。

二是以评议制度确定施工单位。按照“县制定、乡组织”的模式,建立和实施评议制度,组建《黑水县造林项目评议专家库》,随机抽取相关人员成立评议委员会,采用综合因素法进行评议,确定施工单位。截至目前,已通过评议方式落实造林项目6个,总造林面积8750亩,总投资1900万元。

三是以优化分配保障劳务收入。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扶持发展脱贫造林专业合作社的意见》,严格要求合作社贫困户社员占比达60%以上,劳务费用占到该项目政府投资45%以上,劳务费用60%以上由贫困社员获取。鼓励贫困户将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等量化入股,参与合作社经营分红,适当提高贫困社员分红比例,激发内生动力。截止目前,已兑现造林劳务费235万元,其中贫困户140万元。

四是以技术支持确保项目质量。积极统筹黑水林业局、县林草局、县森林管护中心专业技术力量,向合作社无偿提供技术服务,提高合作社项目建设水平。采取“分步实施、分步验收”方式,验收造林合作社实施项目,针对土地整理、挖坑、植苗、后期管理等各个阶段任务,合格一个、验收一个,切实保障项目质量,确保发挥长期效益。

五是以奖补措施拓展经营范围。制定出台《黑水县农业产业以奖代补实施办法》,在土地流转、基地建设、种苗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造林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荒山荒坡发展经济林,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拓宽合作社的生产经营范围,助推贫困群众在非造林季节持续增收。

突出生态产业,增添经济活力。始终围绕州委“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结合“沟域经济”发展布局,依托生态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引导群众通过从事生态产业实现增收,同时反哺自然,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乡村振兴,实现生态经济与生态保护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一是生态建设与生态效益农业相联动。立足我县干旱河谷地貌实际,将干旱河谷治理与造林工作相结合,大力发展经济林业。2018年以来,种植核桃988亩、花椒4180亩,实现生态建设与富民增收同频共振。充分发挥我县自然条件优越、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绿色产业,重点发展林果、林菌、林药、林禽、林畜、林菜、林蜂、森林旅游等林下经济模式。

二是生态治理与三微三态建设相联动。在实施河道治理、地灾防治工程中,注重嵌入旅游文化元素,特色化打造洛哩措、雅麦湖等22个景观节点,将生态“创伤”变为亭台水榭,实现生态修复与旅游建设同步推进。深度开发雅克夏国家森林公园、三奥雪山省级森林公园、奶子沟彩林资源优势,结合生态造林工程,在“七彩甲足”“红色昌德”旅游聚集地,栽植樱花、红枫、雪松等景观林,精心培育休闲观光、森林探险、康养、野外露营新业态,丰富旅游产品,以全域旅游发展助推贫困户增收。

三是生态保护与现代服务业相联动。积极改变以往通过资源消耗直接获益的增收方式,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鼓励群众积极从事手工艺品制售、旅游接待服务,实现贫困户就地增收。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支持“爱集市”等商贸网点建设,搭建“多彩黑水馆”电商平台,增加生态产品线上销售额,提高绿色GDP占比,以现代服务业助推贫困户增收。成功创建沙石多乡、卡龙镇森林小镇、2个四星级森林人家、2个二星级森林人家,并形成了沙石多乡森林小镇自然教育与体验路线。

突出生态补偿,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加大生态补偿力度,使广大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2020年投资1500万元实施前一轮退耕还林政策补助39万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62户 ;进一步加强森林管护力度,兑现集体与个人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103411.24亩、160.19万元,覆盖建档立贫困户2870户;兑现草原生态补助奖励211.4万亩、773.5万元,覆盖建档立贫困户2870户。

主要成效

生态效益。在第一时间有效的预防森林草原火灾、病虫害等灾害现象的发生蔓延和打击破坏生态资源的违法行为,对有效保护好黑水县现有生态资源、巩固好生态建设成果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提高了我县的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森林覆盖率增长至50.48%,林草覆盖率增长至82%。生态系统整体功能更加完备,改善气候、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能力逐步加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

经济效益。通过贫困人口转为生态公益性岗位、参与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持续脱贫的目标,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平台,拓展增收渠道,增加人均纯收入,有效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社会效益。一是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群众生活得到显著改善,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二是提高贫困人员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将有一大批农民接受各级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熟练掌握一、二门实用技术,显著提高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通过他们的“传、帮、带”,在当地广泛应用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广大农民的现代农业意识,并影响周围地区,起到典型引路和示范推广作用,全力带动全县贫困人员脱贫致富,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三是对提高全民参与生态建设与保护的意识和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黑水县作为阿坝州生态扶贫先行试点县,积极探索,大胆尝试,通过“生态管护+生态造林+生态产业+生态补偿”的生态扶贫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生计有机统一、增绿与增收互促双赢的生态扶贫新路径,既符合黑水的实际,又富有创新精神。

猜你喜欢
管护造林贫困户
安徽省进一步加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后期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全国第一! 2022年山西安排人工造林339.2万亩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数字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