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

2020-07-29 06:51陈坚,常梦茹,东方
共产党员(辽宁) 2020年13期
关键词:总体小康小康社会

2000年是世纪之交的一年,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已成定局。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第一次郑重地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我们党依据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总体目标进行再认识的理论成果,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的提出,有一个逐步的酝酿和认识过程。2001年7月,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宣布:“我们仅仅用了半个多世纪时间,不仅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而且建立起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十二亿多中国人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总体小康实现后,下一步的战略目标该如何定位,对此,党的十六大给予了明确回答。200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为了进一步细化下一步发展目标,党的十六大将十五大提出的新“三步走”的第二步目标作了更细的分解,提出“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党100年和新中国成立100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目标,对于推动全面小康建设具有指导性。

为什么党和国家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呢?这是因为“总体小康”已经成为历史的成就,全面小康则是新世纪的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我国依然在现代化的征程上跋涉,在前进的历程中,中国人要面对各种挑战、问题、矛盾,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来巩固和提高目前的小康水平,达到全面小康进而实现现代化。可见,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过渡具有历史必然性,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意义十分重大。

党的十六大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概念外,还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这个新目标概括起来就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这些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意义十分重大。

随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概念和提法,仍然被党的十七大坚持和使用。但是,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的新发展,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2007年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做了调整、充实和完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必经阶段,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是与现代化建设相统一的目标,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惠及亿万中国人民的目标,是符合国情,合乎民意,极具凝聚力和感召力的目标。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和理论上的重要突破,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

总体小康内涵与特点

总体小康,是现代意义下小康达到一定水平的重要标志。从统计上看其实是人民生活平均水平提高并达到一定的程度,是关于小康的平均状况达到相当水平的统计描述,但是平均水平的提高并不意味着总体内不存在较大差距,并不意味着总体发展平衡,因此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其中,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是指刚刚进入小康的门槛。具体表现:一是人均GDP还不高,只达到800美元,相当于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的下限;二是还有1/4的人口达不到小康水平。总体小康是发展很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表现在: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存在巨大差距。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党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总体小康的重点不同,其关键在“全面”。这种“全面”体现在:一是物质文明方面,就是使经济更加发展,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就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市场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二是政治文明方面,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三是精神文明方面,就是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就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文化和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是可持续发展方面,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进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只有这四个方面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达到的全面小康,才能真正成为党和人民所努力追求的更全面的小康。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党中央站在新世纪新的历史起点上,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创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全党上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坚定不移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前进过程中,我们党战胜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提出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开拓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空间。2008年以后,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发展遭遇严重困难,我们党科学判断、果断决策,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积累了有效应对外部经济风险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经验。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了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妥善处置了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在十分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党和人民经受住严峻考验,巩固和发展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2002年至2012年的十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重大成就。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毫无疑问,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就,极大地提高和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0-201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在六大方面的实现程度(表1) 单位:%

2000-2010年中国四大区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表2) 单位:%

猜你喜欢
总体小康小康社会
迈向小康这五年——数说江苏“十三五”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唐山专场二)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邢台专场一)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唐山专场一)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汇聚打赢疫情阻击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巾帼力量
不负韶华 逐梦小康
小康之路
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原则
直击高考中的用样本估计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