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其丰
推进审计项目审计组织方式“两统筹”,是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大力提高審计效能,减轻被审计单位压力的有效方式。尤其对于审计人员相对少、审计任务相对繁重的基层审计机关而言,开展好“两统筹”工作意义更加突出。
基层审计机关“两统筹”工作的制约因素
(一)项目计划安排自主性弱限制项目统筹开展。基层审计机关的年度审计项目计划须经当地审计委员会批准,年度项目主要由法定的同级审、镇街道财政决算审计项目、组织部门委托的指定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以及省、市审计机关要求同步开展的政策跟踪审计项目等组成。在上述审计项目计划外,基层审计机关须根据当地党委政府的要求,确定若干项自定项目。本级政府确定审计项目时主要根据自身管理需要,较少或者未考虑审计“两统筹”的工作要求;上级审计机关确定项目时,也尚未能获取下级审计机关其他审计项目计划安排,也无法从“两统筹”的角度予以充分安排,故基层审计机关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审计项目的被审计单位数量多且分散的情况,往往一个项目对应一个或者多个被审计单位,项目与项目之间较难融合或者嵌入。目前较多的做法是,在同级审项目中嵌入政策资金审计项目内容,经责审计项目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项目融合审计,乡镇街道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与乡镇街道财政决算审计同步实施,基层审计机关在审计项目的统筹上,仅能在审计项目计划确定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重合的项目予以一定的融合或嵌入审计,缺乏在审计项目计划安排上的自主性,难以从项目计划确立之初就按照“两统筹”要求充分利用“三大平台”工作机制,采用多种方式统筹安排项目,审计项目统筹安排的整体性、精细化程度不够高。
(二)规范性要求标准高限制审计成果统筹应用。根据“两统筹”工作要求,要强化统筹应用审计成果。在“多合一”审计项目中发现的问题按照“一果多用”原则,可以在多个项目中予以反映。比如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统筹实施项目中,审计发现问题与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有关,则该问题可以既在预算执行审计报告中反映,同时也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反映。但在审计项目资料归档中,相关问题的审计取证材料原件仅能归入一个项目档案中,另一个项目档案只能采用复印件资料,复印件取证材料作为档案资料的合规性成为必须考量的问题。同一问题纳入两个不同审计报告中反映,被审计单位对同一问题作两次整改报告的反馈与政府机关内部行政部门“最多跑一次”的原则要求不相适应。档案资料是否符合上级审计机关审计业务质量检查要求、审计问题在多报告中反映能否获得被审计单位的认可接受,成为制约基层审计机关切实推进审计成果“一果多用”的重要因素,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审计成果的效益,提高审计效率。
(三)审计力量相对薄弱限制组织方式统筹运用。审计组织方式统筹的目标是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但同时也对审计团队提出更高的工作要求。根据浙江省“两统筹”工作实施意见,审计组织方式要按照“多个一”方式实施,即一份通知书,一个审计实施方案,一个审计组,一次进点会,一名联络员,一次征求意见,统一复核审理等。审计项目统筹后按照“多个一”组织方式实施,考验审计机关审计力量的分配和审计队伍的业务素养水平。两个不同的审计项目统筹成一个项目,对于审计力量充足的审计机关,可以按照审计干部个人能力专长采取“混合编组”“分片包干”等形式分配审计任务,组成审计组,但基层审计机关由于审计力量有限,多以科室为项目组承担审计任务,遇到不同领域项目统筹的审任务时,审计人员的分配上往往陷入顾此失彼的尴尬处境,既要考虑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配比,又要考虑审计人员任务过重,影响审计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在承担统筹后的审计项目时,自身的专业能力水平和知识结构在胜任不同类型的审计项目内容时也面临较大挑战,“本领恐慌”在审计组织方式统筹后显得尤为突出。在审计项目统筹后,基层审计机关长期以来审计力量上相对薄弱的情况某种程度上会更加凸显,统筹审计组织方式提高审计效能的作用发挥也受到限制。
(四)大数据能力不足限制“大项目”统筹实施。“向信息化要资源,向大数据要效率”,大数据分析是推进“两统筹”工作的有力手段。“两统筹”工作要求将同类审计项目统筹为一个“大项目”审计,对“大项目”审计内容开展非现场集中式大数据审计分析,通过信息技术解放人力资源,通过系统发力替代单兵作战,从而有效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益。基层审计机关在审计信息化建设上相对滞后,影响大数据分析技术在推进“两统筹”工作中的作用发挥。一是专业的计算机审计人才相对缺少,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省级计算机审计中级审计人员屈指可数,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又熟知审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二是掌握的相关审计数据资源相对较少,由于专业的数据分析室建设尚在起步阶段,受数据安全及权限等多方面限制,基层审计机关较难全面掌握区域各类审计相关的工商、税务、公安等整体数据,影响数据分析比对的质量和效率;三是基层的大数据应用分析能力相对薄弱,科技强审理念未广泛深入根植于广大基层审计干部,应用大数据审计方法和技巧的主动性不够,大数据审计在“大项目”统筹项目中的应用成果不够显著。在当前各类被审计对象业务内容载体数据化、信息化程序不断提高的时代背景下,基层审计机关大数据审计能力难以达到“大项目”统筹审计的工作要求,需要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补齐大数据审计短板。
加强基层审计机关“两统筹”工作的建议
(一)强化思想认识。要高度重视“两统筹”工作的重要意义,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推动“两统筹”工作在基层审计机关落地见效。将“两统筹”上升为审计工作理念,将“两统筹”贯穿于审计项目立项、方案编制、项目实施、撰写报告、整改督查等审计全过程,不断创新统筹方式和内容,总结好的经验和模式,充分发挥“两统筹”工作的突出作用。
(二)强化制度保障。要强化规章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既要出台加强和推进“两统筹”工作的指导性制度文件,也要根据“两统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加以汇总分析,研究出台和完善适应“两统筹”工作新情况的实操性制度和规范,使基层审计机关在创新推进“两统筹”工作中,既能够符合审计工作质量规范要求,也能获得被审计单位的支持和配合,将“两统筹”工作落到实处,推向深入。
(三)强化计划引领。审计项目统筹是“两统筹”工作的其中一项,要高度重视审计项目计划在开展好“两统筹”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建议本级政府或组织部门安排项目时,在考虑管理需求的同时能够兼顾审计机关“两统筹”工作要求,尽可能安排可统筹项目,提高审计效率;尽早谋划自定项目,避免因与上级审计机关确定审计项目的冲突,而增加落实“两统筹”工作要求的难度。
(四)强化队伍建设。审计组织方式统筹根本上考验的是审计干部队伍的力量和水平,干部队伍力量大、能力强,组织方式统筹的效用就大,反之可能还会有反作用。要进一步争取政府和编制管理部门的支持,充实审计干部队伍力量;加强技能培训和教育,拓展专业知识领域,补齐短板,提高审计干部专业技能水平;大力培养计算机审计专业人才,积极发挥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审计“两统筹”工作中的作用;强化实战锻炼,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一支适应统筹工作要求的跨专业复合型审计人才。
(作者单位:宁波市镇海区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