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地方之爱

2020-07-28 04:45常利兵
文史月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人文主义情结态度

常利兵

20世纪60年代末,伴随欧美人文主义思潮的涌动,在对逻辑实证主义展开一系列批判的学术理论演进中,人文主义地理学得以诞生,其哲学基础即是存在主义和现象学。正如英国地理学家约翰斯顿所指出的:“世界的知识不能独立于知者而存在;相反,它只存在于人关于世界的经验当中,也只有由那个经验的感观分析来鉴赏。”通俗点讲,就是说关于某一地域的知识必须是通过生存于此地域中人的经验世界来获得,这一知识不能是脱离于具体的人而存在的抽象的普遍性知识,而是一种“地方性知识”,也正是通过对地方性知识的把握,人们才可能实现对某一地域社会的深度认识和理解。

段义孚先生作为人文主义地理学的重要代表,其《恋地情结》(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一书是国内外学界公认的经典之作。书中指出,恋地情结这一概念专注于人类对地方之爱,它关联着特定地方的一种情感,凸显着人与地之间的情感纽带。展开来讲的话,作者想探讨的问题是:对于自然与人共同塑造的物质环境,我们有着怎样的认识?我们又该如何感知、构建和评價它?我们过去曾对环境抱有怎么的期待,而现在又有怎样的期待?经济、生活方式,还有自然禀赋本身,又是如何影响人们的环境态度和价值的?环境与世界观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为了超越实证主义、行为主义的研究路径,作者在书中运用“感知”“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等一些关键概念,对这些带着浓厚人文主义色彩的种种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发和讨论,从而构建了一套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知识体系与架构。

在作者看来,环境问题从根本上就是一个人文问题,如果没有实现自我认识,就不可能提出长久有效的解决方案。而人文问题,无论是经济的、政治的还是社会的,都受到心理动机、价值观与态度的深刻影响,它们直接导向最终目的。所以,把环境感知和态度当作文化与环境互动的内在部分来加以研究,探索人类如何感知和构建它们的世界这一具有普遍属性的问题,落实到特定地域社会中时,即是人们对其所身处环境的感知以及他们为环境所赋予的意义和价值。

所以,恋地情结这一研究范式有助于反思自我的人地观,了解他人的人地观,进而提升整个人类的人地观。

猜你喜欢
人文主义情结态度
毛绒情结
“战斗民族”的体育情结
探索潜意识深处的情结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是情结控制了你,还是你控制了情结
人格权位置之合理性分析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态度决定一切
果敢跳tone的张扬态度
提升秘游逼格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