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才
摘要:在我国区域经济板块中,成渝地区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从2011年国务院印发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范》,到2016年发改委联通城乡建设部印发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成渝经济圈发展成为党和国家重点关注区域。2020年初,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习主席再次强调了发展成渝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性, 成渝经济圈发展建设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成渝经济圈的发展建设,对于我国西部城市发展作用突出,对于国家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
关键词:成渝地区;城市群;成都;重庆
引言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泛指我国长江上游的四川、重庆区域,其地处四川盆地,东侧与湖南、湖北相邻,西侧联通西藏,南侧紧邻云贵高原。其行政区域主要是四川省和重庆市,核心城市为四川省省会成都和重庆直辖市,该区域是我国整个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同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也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部分。在我国的新型城镇化重点建设任务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京津冀城市圈、长三角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并列为我国新时代的四大城市群,对于新时代国家建设意义非凡,而且成渝双城经济圈也是我国四大城市圈中唯一一个处于西部内部地区的城市群,其建设发展对于引领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拓展我国经济增长空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建议
(一)明确区域战略定位,建设国家级综合城市群
从“成渝经济区”到“成渝城市群”再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的调整和变化表明了成渝地区发展在国家战略中的逐步升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国家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是建立在全球交流合作的基础上开展的,其在国家战略中的定位属于世界级的城市群高度。鉴于“成熟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国家战略中的特殊位置,以及其世界级城市群的定位,成渝地区必须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中心两高地”思想,在其发展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同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群的交流合作,借鉴其在发展区域经济上的先进观念和模式,使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发展在符合国家战略的同时,成为具有成渝特色的世界级城市圈。
首先,要加强经济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中,各个城市间要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加强联动协作,通过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推动各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产业上,要承接产业专业,通过技术创新来支持新型产业发展;各城市间要建立资源协调与共享机制,提升整个成渝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成渝地区城市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竞争中的能力。成都、重庆两地区要充分发挥其在成渝地区中的经济发展、交通运输、资源配置上的优势,发挥自身头雁作用,在加强自身发展的同时更要拓展其头雁功能的辐射范围,带动成渝区域其他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加快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成都和重庆两地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将科技创新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发展的重点,通过建设一批创新性实验基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两地政府要提升自身职能转变,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科技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以此带动成渝区域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城市在科技创新上的发展。
第三,加快改革开放高地的建设和发展。十九届四中全会就继续深化改革开发提指明了方向,成渝地区城市要根据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继续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制度体系改革,提升区域内的开放程度,以此来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式开放新格局。地方政府要加强在内联外通,建立健全改革开放的制度体系,丰富改革开放内容与内涵,将改革开放作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第四,加快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和发展。成渝地区城市的发展要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城市发展的中心思想,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要优化城乡空间结构,统筹产业空间布局,塑造地区性的产业经济,以城乡公共服务同步均衡发展来保证城市和乡村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二)明确发展思路,科学编制规划路线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同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圈加强沟通交流与合作,但成渝地区在经济基础、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自身特色,因此在合作交流过程中不能一味生搬硬套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模。相对于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區以及长三角区域的城市发展,成渝地区城市虽然经济基础薄弱,但生态环境构造优势巨大,成渝地区城市发展必须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寻长避短,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实际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第一,就经济规模、城市化进程以及经济体量而言,成渝地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存在一定的差距,成渝地区必须正确认识自身在地区发展上存在的短板;而在整体城市规模上,成渝地区除成都、重庆等少数城市发展达到国内一线水准外,绝大部分城市的发展扔有很大空间;在交通道路建设上,虽然成渝地区在近年交通道路发展迅速,但受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的影响,仍落后于华南、华北等平原地区。鉴于此,成渝地区要将经济发展、城市规模、交通建设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吸取改革开放初期深圳特区在城市规划上的错误,少走弯路。成渝地区要根据各城市现状,通过总体评估,明确各个城市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的定位和发展思路,科学编制城市发展路线。
第二,就区域协作、资源配置等方面,成渝地区内部矛盾较为突出。为了缓解成渝地区经济发展的内部矛盾,要正确认识成渝双城的同等层级定位,通过建立高效的区域协作机制,统筹规划与合理配置各城市优质资源,剔除地区协同发展道路上存在的碍脚石,推动成渝地区各城市间的均衡发展。在区域协作与资源统筹规划和优化配置上,各城市要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站位,强化自身的思想武装,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城市协作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为成渝区域内各城市均衡发展保驾护航。首先,各城市要具备到成渝发展一盘棋的大局观,提高对城市间协同发展的认知和理解,通过宣传引导,营造城市均衡协调发展的良好环境,为成渝地区个城市发展奠定基础。其次,明确各城市发展思路,加强对城市定位和规划编制的系统性和协调性,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第三,深入实地现场调研,保证城市发展规划的可事实性,推动生产要素的流通和配置,打造公平公正的市场发展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