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大数据背景下创新国有资产监管工作

2020-07-27 14:56黄宝松
博鳌观察 2020年4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大数据

黄宝松

内容摘要 基于对大数据背景下创新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探討研究,文章首先从大数据对国有资产监管的影响,以及国有资产监管中现存的主要问题这两方面入手,然后与其中内容相结合,对大数据背景下国有资产监管的创新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有关人士提供帮助。

关键词 大数据 国有资产 资产监管

1 引言

随着大数据技术在我国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国有资产监管的传统观念与方法,已经无法与新时期下国有资产监管的实际需求相适应,此时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若想从根本上提高监管的效率与质量,就必须针对大数据时代下监管工作受到的影响及问题展开分析与策略创新。尤其是新时代国有资产监管从“管资产”到“管资本”转型升级以来,大数据技术及平台的优势愈发明显。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创新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重要作用,才能促进监管工作的良好发展。

2 大数据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影响

2.1 使资产购置与登记更加便捷

大数据时代的显著特征就是信息技术共享化,而且市场资源也在不断增加,此时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可将大数据技术作为根据,来建立并完善国有资产采购体系。这样不仅能确保筛选出合格的供应商信息,还能为供应商产品具体参数的审查提供便利,在选出和实际需求最契合资产的基础上,依照当地相关采购要求与规范来提出购置申请。另外,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基于大数据技术建立的内部管理系统,是能够与采购平台相互连通的,资产收入及支出数据都会在收集过程中向电子形式转变,全部工作流程审核也可借助信息化办公系统来完成;增值税发票由供应商上交至财务部门,财务人员再按照各部门领导审批建议及意见办理结算。由此可见,大数据背景下的国有资产监管工作,能够在信息化建设愈发完善的情况下,有效降低相应的人力与物力成本,甚至不用出门就能完成资产购置与登记等环节,既节约了时间又增强了效果[1]。

2.2 资产利用效率有所提升

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将全部国有资产业务环节作为基点,将采购申请及审批、国有资产登记及账务处理等工作,全部纳入应用大数据技术建立的数据库中。国有资产信息管理平台所涉及的范围也极广,通常包括资产采购、具体时限及存放地点等信息,如此不仅能实现对存量资产使用情况的实时掌握,还能使国有资产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得到保证,进而为信息后续提供便利。除此之外,大数据技术在为事业单位配置资产、分析财务情况及分配资源等方面,也能为决策信息提供参考,这样不仅能显著提高资产存量使用效率,也能为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日后工作的顺利展开奠定牢固的大数据信息基础。

2.3 让资产处置更加公开透明

在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创建并应用以后,资产处置情况不仅需向相关单位及时反映,也要及时通过大数据处理平台公开,接受各方的监督,保证各部门甚至单位中不会出现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的问题,使国有资产完整性及安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与此同时,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应确保能真正实现资产处置行为及信息的透明化,使社会群众能借助信息公开渠道,对国有资产处置及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另外,在将大数据平台与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相结合之后,一方面国有资产管理成本在显著下降,另一方面也更方便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的漏洞,在保证国有资产监管愈发规范化与科学化的基础上,使其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3 国有资产监管工作中现存的主要问题

3.1 资产监管力度不足

目前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虽会对国有资产定期进行清查,但资产监管中的不规范行为却仍难以规避,尤其体现在相关信息记录不及时上,如果这一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账面资产与实际资产存量间也必然会出现差异,不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长此以往甚至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这样不仅会加大国有资产监管与清算盘查的困难程度,也会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规范化产生一定阻碍。

3.2 与财务管理相脱离

对于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而言,资产监管与财务管理间脱节的问题其实非常普遍,由于账实不符而导致的资产盈余亏损也十分常见。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若并未针对资产存量情况展开合理有效的分析,就会致使资产配置决策的随意性较强,进而阻碍国有资产的真正效益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实际上,造成上述问题的总体原因就是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对预算编制的重视程度不足,这也是导致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效率不高的主要因素[2]。

4 大数据背景下国有资产监管的创新策略

4.1 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

首先,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时,需注重对财务预算、报销核算及项目管理等多重工作系统的合理整合,保证业务信息服务平台的综合性。其次,系统设计人员也要在各工作系统间,建立相关信息的连接口,如此才能达成内部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使大数据信息系统在国有资产监管工作中的分析及校对作用得到尽可能的发挥,进而构建包括自动化技术及智能化技术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再次,应推动国有资产监管与项目管理及财务预算的融合,从而提高单位内各部门工作的效率。最后,应借助大数据信息系统,对资产配置及各项目具体动态展开分析与校对,在保证国有资产配置科学性与合理性的基础上,使资产配置能得到有效监管。

4.2 财务动态监管的模式

资产管理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核心所在,就是国有资产信息数据的准确性与实时性,但这必须通过动态化的监管方式来实现。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可以让信息技术部研发出与国有资产业务相适应的客户端,通过手机与平板等小型电子设备,就能顺利处理资产登记、变更、调拨等业务,为业务人员的办公提供极大便利,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及时、规范的展开也非常有利。信息技术人员也应积极研发资产条码实时打印技术,使国有资产条码能实时打印,从而达成在客户端就能对国有资产使用情况展开盘查清点的目的。

4.3 注重与信息管理系统的衔接

由于国有资产使用及监管工作复杂性都比较强,国有资产使用信息与国家安全间的联系也十分密切,所以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在展开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最大限度地保证信息的安全性与秘密性。基于此,除需加大大数据信息技术平台建设之外,国有资产相关信息安全程度也要提升,这也是国有资产监管在大数据背景下能够稳步开展的重中之重。具体来讲,国有资产监管机构需促进大数据平台安全制度体系及相关制度的建立,并尽可能保证其合理性与完善性,以此实现对资产管理信息平台的严格规范,同时必须科学设计大数据平台操作流程,促进信息平台风险防范水平从根本上的提升。除此之外,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还应充分发挥软件安全协议及双重认证的作用,通过在大数据信息平台的合理操作,为国有资产信息的安全保存及使用提供更高保证。

4.4 提高对信息系统安全建设的重视程度

首先,大數据信息平台在设计过程中,就应注重与财务报销系统间的相互约束。就前置资产登记手续来讲,在资产登记全部流程均已完成之后,信息化系统就会把相关信息提交至财务报销系统,且财务部必须接收到信息,才能展开报销业务的办理,进而在资产管理系统中及时记录新增资产。其次,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及人力资源信息系统间的相互制约也要得到重视。最后,需确保其与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能相互发挥限制作用,一方面使资产清查工作能有效衔接年度资产报表,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在未经过核查或盘点的情况下,资产是无法自动生成资产年度报表的,所以必须将国有资产清查落实到实处。

5 结语

总而言之,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可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来达成有效整合与联系国有资产业务的目的,进一步构成系统、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及操作指南,如此不仅能实现国有资产监管在碎片化问题方面的突破,也能使国有资产监管流程得到真正规范。经实践证明,在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国有资产管理之后,不仅监管效能会有所增强,而且有利于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整体运行质量及安全性的提升,因此,及时以大数据为基点展开监管创新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叶婷瑜.大数据背景下创新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探讨[J].财会学习,2018(2):171+173.

[2]王博.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策略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13):131.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大数据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公立医疗机构国有资产管理研究
全国地方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总额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