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
抗生素相关性肠炎也被称作“假膜性肠炎”,发生在人体结肠、小肠部位,在坏死的小肠或结肠黏膜表面会出现一层假膜,此病的实质是肠道内菌群生态平衡失调。病人患上抗生素相关性肠炎,表现为发热、恶心、腹痛,也会出现腹泻,腹泻物呈现绿色海水样。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肠炎,通常采用药物与手术方式。若不能及时治疗,会使病情加重,严重时导致病人死亡。抗生素的滥用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人体肠道菌群,使人体肠道逐渐形成“细菌真空”,从而增大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的发病概率。本文介绍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的发病因素,提出治疗及预防辦法。
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由于抗生素使用不当引发,此类疾病多发生在住院病人。临床上,大量应用抗生素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感染,加快病人伤口愈合速度。相关数据显示,若病人病情较为严重,应用抗生素的剂量也会增加,患有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的概率也会随之提升。尤其是危重病患治疗,病人患有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的概率达到15%。为避免病人出现此类疾病,临床上应尽量避免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做到合理用药,保证病人的用药安全。滥用抗生素对人体肠道黏膜造成损坏,使肠黏膜充血。不当运用阿莫西林、林可霉素等药物,会抑制人体肠道微生物的生长。
(一)治疗办法
第一,西药治疗。西药治疗能有效防治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由于疾病是由抗生素使用不当引发的病症,在治疗过程中,依然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要控制抗生素剂量,避免滥用情况的出现。治疗中,医生也可以利用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能够帮助调解微生物菌群,增加肠黏膜分泌,促使人体肠道免疫力提升。在用药过程中,医生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确定药剂用量,帮助病人控制病情,保证病人安全,提高病人的临床满意度。
第二,中药治疗。中医药讲究辨证论治,因人而异,通过中药标本兼治。抗生素相关性肠炎是脾虚湿困造成的,病人所表现出的症状分为三种。即温热蕴结下迫型、脾虚胃弱湿困型、长热未轻型。医生应按照病人所表现出的病症,采取适当的药物治疗。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抗生素属于苦寒泻火药物,长期服用会使人体湿浊内生。医生要针对病人的脾胃情况,利用甘草、茯苓、白术、党参等药物,帮助病人调理肠胃,增强肠胃免疫力。
(二)预防办法
临床滥用抗生素是引发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的主要因素。医生对病人用药要做好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的预防工作,降低患病率。使用抗生素治疗,需要遵循合理用药的原则,全面了解病人的疾病情况,按照病人的病症需求,有指征地使用药物。在临床诊断时,疾病若未表现出细菌感染,尽量不使用抗生素,减轻病人肠胃负担。已经确定抗生素使用指征,在选用抗生素时,也要对人体进行药物动力学监测。在病人用药期间,时刻观察病人的血药浓度,避免病人出现不良反应。若病人需要口服抗生素,应选择副作用较小的药物,在病人药物使用之前做好检测,避免病人发生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抗生素是临床治疗过程中一种重要的药物。滥用抗生素会使人体产生抗药性,增大抗生素相关性疾病的发生概率。而抗生素相关性肠胃炎是临床抗生素治疗中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因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使病人发生腹泻,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人群,疾病发作快,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只有及时进行治疗,才能帮助患者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