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曼
内容摘要:目前,影视剧作为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文化传播途径对我国文化走向世界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字幕翻译则是文化传播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作为英汉翻译的重要理论基础能够有效避免我国影视作品在对外进行文化传播时“水土不服”。本文所选电影《老炮儿》是一部极具北京特色的影片,在国内外皆得到好评,国外观众的认可离不开字幕翻译的成功,尤其是其中北京方言的翻译对我国本土文化向外传播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基于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从范畴转换的四个分支分析电影《老炮儿》中的方言翻译,从而进一步验证翻译转换理论对字幕中方言翻译的指导作用,以期推动相关翻译研究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翻译转换 申.影字幕方言翻译
在强调“文化自信”,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影视作品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传播媒介,担负着文化交流和文化输出的重任,其中字幕翻译对文化传播的最终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中国导演管虎执导的电影《老炮儿》白2015年首映至2017年,包揽了国内外许多大奖,好评如潮,至今仍有许多人重温这部富有北京文化特色的佳作。《老炮儿》作为第72届威尼斯电影节的闭幕电影展映,得到国外评委和观众的一致认可,电影节主席巴伯拉说这部电影真实地展现了两代人之间新旧价值观的冲突(李霞,2017)。由此可见,虽然这部影片的中国文化色彩浓厚,包含地道的北京方言和胡同特色,但却能让外国观众理解、接受并欣赏,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字幕翻译的成功。
既然方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那么在进行翻译时必然会出现直译无法解决的问题,此时便需要通过转换的方式来达到翻译目的。经前人研究可知,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对英汉翻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通过卡特福德范畴转换的四个分支(结构转换、类别转换、单位转换和内部体系转换)分析电影《老炮儿》中方言的翻译,总结四种范畴转换的具体适用情况,进而验证翻译转换理论对字幕中方言翻译的指导意义。
1.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
约翰·坎尼森·卡特福德( JohnC.Catford)是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他在翻译研究方面的代表作《翻译的语言学理论》(A LinguisW. Theorv of Transla-tion)( 1965)中提出翻译转换这一概念。翻译转换包括两种模式:层次转换( level
shift)和范畴转换(shift of category).后者是卡特福德主要分析和研究的部分,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范畴转换分为四种:结构转换(structure-shifts)、类别转换(Class-shifts)、单位转换(u-nit-shifts)、和内部体系转换(in-tra-svstem-shifts)。卡特福德认为结构转换是最常发生的一种情况。郑淑明和曹慧( 2011)提出,英汉翻译中的结构转换主要包括:主动与被动转换、肯定与否定转换,以及英语主语突出和汉语主题突出间的转换。类别转换即词类转换,最主要的就是词性间的转换。单位转换又称为级阶转换,指源语和目的语的等值部分分别处于不同的级阶,即不同层级的语言单位,如句子、从句、短语、词和语素(Mundav,2001)。简言之,就是翻译过程中的“变词成句”或“变词成短语”。内部体系转换是指源语和目的語在形式上有大致对应的结构,但在表述上却并不对应,如英语中的“vou”对应到汉语中可以是“你”、“您”、“你们”;“the”可以是“这个”、“那个”、“有个”等,这类情况都属于内部体系转换。此外,郑淑明和曹慧(2011)在科技文本的翻译转换研究中也提出,很多英语中的术语在汉语中无法找到对应词,只能在汉语词汇系统中找出最合适的词语来表达原文含义,这也属于内部体系转换。受文化差异影响,英汉翻译同样会出现难以实现对应的情况,本文探讨的方言翻译也包含在这一范畴内,因此,舍弃形式对应,从目的语中寻找恰当的表述方式来准确传达原文的含义,也可以作为一种内部体系转换。
虽然卡特福德的翻译研究主要基于印欧语系,但对英汉翻译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中国知网(CNKI)对该理论进行检索发现,从2009-2019年仅有38篇论文发表,其中35篇与英汉翻译相关,而发表在核心期刊的论文仅1篇,可见,翻译界对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的重视程度并不高。
1982年,包振南发表的《开拓翻译理论研究新途径——介绍卡特福德著<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一文最早引进了卡特福德翻译理论。林克难(2001)认为,卡特福德的翻译理论触及了语言的本质特点,有助于译者正确理解翻译对等词的本质,并进一步提高翻译质量,因此,国内学者应当对卡特福德给予更多关注和肯定。黄娟(2012)从英汉对比研究的视角下探讨了翻译转换的应用,主要是从英汉语言白身的客观差异出发,论证翻译转换对英汉互译的指导意义和实际帮助。徐皖英(2016)以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为语料,主要分析了范畴转换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将这一理论与中国文学,特别是古典文学英译相结合。以上研究均体现出这一理论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因此,本文以卡式翻译转换理论的范畴转换为指导,分别从结构转换、类别转换、单位转换和内部体系转换对电影《老炮儿》中的北京方言翻译进行论述分析。
2.字幕翻译研究现状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影视作品已经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之一,同时也是国家进行文化输出的重要手段。由于语言限制,这种传播交流必须通过字幕翻译得以实现,但就目前情况而言,翻译界在字幕翻译方面的高质量研究成果远远少于其他领域。通过在中国知网(CN-KI)以“字幕翻译”为主题词对核心期刊及CSSCI期刊进行检索发现,从2001-2019年共有360篇论文发表,而文学翻译和科技翻译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则高达上千篇,相比之下,学界对字幕翻译的关注度并不高,这种态势并不利于字幕翻译的发展。
国内外学者主要对字幕翻译的定义、特点及作用做出阐述,如,丹麦学者Henrik Cottlieh(1992)认为字幕翻译是一种书面附加的、具有即时同步效应的多元媒体翻译形式;Birgit Neder-gaard-Larsen( 1993)将字幕翻译定义为“一种特殊的转换类型:原声口语浓缩的书面译文”。以上两位学者都是从形式方面对字幕翻译进行界定,提出字幕翻译是一种书面语言,因此属于笔译范畴。钱绍昌( 2000)提出影视语言的五大特性:聆听性、综合性、瞬时性、通俗性和无注性;李运兴(2001)提出,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字幕出现时间短,可容纳空间小,因此字幕翻译常使用缩减法。这两位学者都是从字幕特点出发,为字幕翻译在方法和技巧上的探索提供依据。李霞(2017)则从生态翻译三维转换的视角来分析《老炮儿》中粗俗语的英译.可见涉及到文化特色表达时,需要通过转换的方式来进行翻译。张阿林和曾哲琳(2019)借助语料库对科技纪录片字幕翻译中的误译进行归因分析,发现容易出现翻译错误的地方大都集中于文化信息层面。
由此可见,文化因素是字幕翻译的难点之一,这是英汉语言本身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差异造成的,因此翻译转换是必不可少的方式,也是字幕翻译研究中需要关注的重点。
3.方言翻译研究现状
文化特色中,方言是绝对不容忽视的部分,但目前国内对于方言翻译的研究却并不充分。在中国知网(CNKI)以“方言翻译”为主题词对核心期刊及CSSCI期刊进行检索发现,从1996-2019年仅有29篇论文发表。由此可见,方言翻译领域的研究存在严重缺失,而这势必对文化传播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学界应当对方言翻译给予更加充分的重视。
国外学者对于方言的研究多集中于翻译文化研究层面,主要通过后殖民主义等理论分析方言翻译中存在的语言与文化间的不平等现象,如,著名翻译理论家Bassnett和Lefevere(1990)发现英译作品通常会抹去原作中较为突出的异域特征,这一现象在方言翻译中尤为常见。加拿大翻译学家Annie
Brisset( 1996)研究如何用魁北克的法语方言翻译《麦克白》,以此凸显这一方言的重要地位。这些学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将方言与政治权力相关联,通过提升方言地位来强调某一地区或国家的政治地位。当今中国需要在国际社会中拥有“话语权”,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了解中国文化,因此方言翻译理应得到关注和重视。
国内学者则更多关注方言翻译的实际操作和翻译效果,如,李颖玉等(2008)通过关联理论探讨方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提出应尽力在译文中增强关联效果;何丽和王筱依( 2014)从语言学维度分析方言翻译中的失准和不充分现象,提出采用异化补偿和释义的方法传递源语文化,然而字幕语言具有瞬时性和无注性的特点,因此字幕翻译无法采用详尽解释或文外加注的方式,而是需要运用转换思维,尽可能地采取简洁清晰的表达来解释比较复杂的文化现象;余静( 2018)提出,国内有关方言翻译的研究缺乏理论性和系统性,这说明方言翻译领域的研究仍有很大的探索和提升空间。
奈达(1993)曾指出:“对翻译而言,掌握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还重要”。方言在形式和语音方面的特殊性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必然为翻译带来一定的挑战,不论是宏观的翻译策略,还是微观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技巧,都难以避免进行适当的转换和调整,以达到顺利向别国传递文化信息的目的。
4.电影字幕中方言翻译的范畴转换
电影《老炮儿》中出现了许多北京方言以突出人物性格和价值观念。不论是英汉语言本身的差异,还是背后文化风俗的影响,都会给翻译带来一定的困难,与此同时,译者还要考虑字幕语言的特点,并做出调整。因此,笔者筛选了影片中包含北京方言的台词,并从范畴转换的四个分支分别进行案例分析,望为字幕中方言翻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4.1结构转换
结构转换主要是语法结构层面的转换,通常体现在语法成分位置的变化或叙述角度的转变。这种转换方式能够使译文更加符合目的语的语法规则,也能够从不同角度体现出原文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4.1.1状语位置转换
例1:-群夜么虎子黑天半夜就闹
译文:Those damn kidsget riled up every night.
原文中“黑天半夜”這一时间状语置于动词“闹”之前,而译文将“every night”置于动词短语“get riled up”之后,位置上发生变化,属于结构转换,这是由于汉语和英语的叙述方式不同,汉语层层递进,通常习惯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先行交代,为整个话题搭建一个完整的“环境”,之后再“进入主题”,陈述具体的动作或状态。英语则不同,习惯“开门见山”,先点明主语和谓语,其他修饰类以及补充类成分均后置。因此,此处使用结构转换的方式,符合英语表达习惯,且不会影响意义传递。
4.1.2主动句转换为被动句
例1:我也不愿意扛这雷
译文:I don't wanna getcaught in his mess.
原文中的“扛这雷”是主动语态,而译文中的“get caught inhis mess”则是被动语态,表达视角发生转变,属于结构转换。汉语惯用主动句,被动句通常用来表达遭遇了某种不幸,含贬义,虽然原文语境也是指不好的事情,但汉语词汇丰富,有许多词比被动句更能准确传达含义和情感,“扛雷”就是一种十分生动的比喻方式,若汉语表述为“我也不愿意被他的事麻烦”,则会显得生硬,因此此处使用了主动语态。与汉语习惯不同,英语中经常出现大量的被动语态,有时是为了使表述更加客观,有时则是施事者不明晰或没有必要体现。译文舍弃了“扛雷”这种比喻手法,选择意译的翻译方式处理为“get caughtin his nwss”,准确传递了原文信息。
4.1.3否定句转换为肯定句
例1:咱哥儿俩就甭拘着了
译文:Let's cut to theChase.old friend.
原文的“甭”是口语中的一种否定词,译文则转换为肯定句“cutto the chase”,这也是英语的一种固定表达,是“直入主题、切入正题”的意思。“甭拘着”字面意思是“不必拘谨”,原文语境是老炮儿六爷找昔日老友叙旧,本意是想借钱救自己的儿子,但却不愿意低头求人,老友看出了六爷的心思,所以说出这句“咱哥儿俩就甭拘着了”,实际想要表达的就是“有话直说”,在含义和用法上与“cut to the chase“吻合,因此这种转换方式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4.2类别转换
类别转换主要体现在源语和目的语词性方面的变化。英汉语言存在语法差异,汉语偏“动态”,一个句子中可出现多个动词,而英语偏“静态”,一个句子中只能有一个动词,这种客观差别在翻译中必然导致类别转换的发生。此外,英汉语言在表达习惯方面的差异有时也需要通过类别转换加以应对,从而使译文更易于接受。
4.2.1动词转换为介词
例1:骑一自行车瞎转悠什么呀
译文:Wander around hlindlvon a hike.
原文中的“骑”是动词,译文转换为介词“on”。这种转换是受英语语法规则的制约,英语中只能出现一个动词作谓语,其他动词类表达均须转换为非谓语结构,而转换为介词就是十分常见的一种方式。译文的“wancler”已经作为句子中的谓语动词,因此原文中的动词“骑”须转换为其他结构,此处通过类别转换,选择介词“on”是十分巧妙的一种处理方式。同时,介词短小,使译文更加简洁,这也符合字幕语言不可过长的要求。
4.2.2形容词转换为名词
例1:怎么还这么怂啊
译文:Stop heing a hahy.
原文中的“怂”是形容词,指“胆小怕事的”,译文转换为名词“hahv”。这种转换方式是一种归化的翻译策略,英文中的“Stop he-ing a hahy.”通常用来指成年人娇气、任性等不成熟的行为。如“Stop heing such a hahv. Itdoesn't hmt that much.”意思就是“别像个孩子似的(什么都怕),根本没那么疼。”因此,此处译文的处理方式非常恰当,既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又准确传达出原文所要表达的情感。
4.3单位转换
单位转换指的是不同层级的语言单位间进行转换,简言之就是单词、短语和句子之间的转换,这种方式同样是为了增强译文的可读性,避免表述过于生硬,减轻“翻译腔”。
4.3.1单词转换为短语
例1:别回头一见着儿子又噌了
译文:When
Vou
see
him,don't just hlow a fuse.
原文的“噌”类似于“火冒三丈”的意思,译文将该词转换为短语“hlow a fuse”,字面意思是“点燃导火索”,实际含义是“勃然大怒”,与原文含义类似。同时,这还是一种比喻的修辞手法,既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又生动形象地传达出原文的情感和内涵。
例2:今天我非跟你掰扯掰扯这事儿不可
译文:TodaV, we gotta getto the hottom of this.
原文的“掰扯”类似于“解释清楚”的意思,译文将该词转换为短语“get to the hottom of".这是英语中的一种惯用表达,意思是“查清某件事的真实原因”,符合原文所要传达的含义。
4.4内部体系转换
内部体系转换指的是源语中的某些表达在目的语中无法找到对应的情况,为了使目的语读者理解,需要在目的语中寻找意义接近源语的表达方式。特别是文化内涵丰富的表达,如成语、谚语、歇后语等。这种转换方式虽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有时也能起到异曲同工之妙。
4.4.1指代转换
例l:我也不愿意扛这雷
译文:I don't wanna getcaught in his mess.
原文的“这”和译文的“his”都表示指代关系,二者在结构功能上相同,但表述方式却并不对应,属于内部体系转换。这句台词发生在老炮儿六爷在寻找儿子小波时得知他因得罪人而被抓走,质问小波的室友为何不帮朋友解围,室友表示不想惹麻烦,因此说“我也不愿意扛这雷”。通过影片情节发展,观众能够了解此处的“扛这雷”指的就是小波得罪了人这件事,但是对应到英文中,指代关系一定要明晰,不能用“the/this/tlat”这类词取代,用“hismess”是最清晰的表述方式。 4.4.2粗话转换
例1:我顶看不上你那怂颠颠二尾子样儿
译文:I can't stand voursoft. sissv look.
原文中的“怂颠颠二尾子”都属于粗俗语的范畴,特别是“二尾子”,是一种歧视性很强的表达,指的是“两性人、不男不女”的意思,此处是六爷骂儿子小波没有男子汉气概。这种特色方言在英文中无法找到对应词,但卻可以找到含义相似的表达,译文中的“soft”和“SISSV”分别对应“怂颠颠”和“二尾子”,体现出六爷所轻视的那种“女孩子气的柔弱男子”形象,十分贴切。
4.4.3比喻转换
例1:-群夜么虎子黑天半夜就闹
译文:Those damn kids getriled up every night.
例2:一帮生瓜蛋子手里没轻没重的
译文:A hunch of recklesskicls thatdon't hold h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