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松琳
“好久没逛夜市了,没想到现在这么热闹!”“90后”姑娘小刘一边笑着看向身边摩肩接踵的人流一边跟朋友在摊位前挑选自己喜欢的小饰品。她说自己以前就喜欢来健康路逛夜市,东西便宜是一个原因,跟摊主讨价还价的过程也给自己带来很多快乐。
郑州健康路夜市至今已营业20多年,堪称郑州夜市的人气之星。因受疫情影响关停了一段时间,自4月29日复市,为了尽可能减少市民聚集,商户实行单双号营业模式。此外,还对道路东西两侧商户实行错峰营业,一侧于晚上7点开始营业,一侧则从7点半开始营业,第二天两侧再调换营业时间。
如今一个多月过去,随着政府对地摊经济的支持和疫情的日渐稳定,熙熙攘攘的人流告訴我们,健康路夜市带着昔日的喧闹劲儿和烟火味儿,满血归来。
不光是郑州健康路,河南许多地方,都迎来了愉快的夜生活。从开封双龙巷的灯火辉煌,到洛阳“古都夜八点”文旅活动,再到许昌市曹魏古城夜经济商圈……很多地方的地摊经济重新焕发生机。
地摊经济的前世今生
地摊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这种快捷、便利的贸易方式,非常符合中国人潜意识中“多快好省”的个性诉求,它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朝代更替和商业演变历史,是中国社会最普遍、最原始的谋生方式之一,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不管是什么年代,地摊都可以满足不同阶层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所需,给人们带来实质上的生活便利,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若没有围绕着市井商贩打造的热闹氛围,恐怕也会因少了一份烟火气而失了其独特的神韵。
改革开放之初的20世纪80年代,国家放开了对个体工商户的限制,1980年12月11日,20岁的章华妹从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到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这个因此被写入改革史的姑娘在一张铺了方布的小桌子上摆上从挑担小贩那里批来的纽扣、日用品,开始了她的小本生意。如今,60岁的章华妹是伟星纽扣温州总代理、华妹服装辅料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还是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代表。
当时象征自由与希望的“个体户”,为800万返城知青解决了就业和生计,而且发展迅猛,很快,个体工商户的数量便从1978年的14万户发展到1986年的1211万户,并成为中国的高收入阶层。
自此,地摊经济也迎来了繁荣发展时期,甚至好多“大咖”也是利用摆摊实现了自己的资本原始积累: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早期曾在北京中科院门前摆摊卖过电子表、旱冰鞋、运动短裤,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早期因创办的海博翻译社亏损也曾通过摆摊这种形式来渡过难关。
到了90年代中期,曾经引以为傲的摆摊个体户群体逐渐出现了分化,大量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成了个体户的主力军。他们成了城市里最底层且最辛苦的群体,当时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抓大放小”的改革战略,监管部门也随之转型,各地开始清理整顿各种街头摊贩,“摆地摊”一度被边缘化。
自2008年开始,全国掀起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热潮,“城市形象”被管理者摆在了首位,地摊行业慢慢成为人们记忆中的一道风景。整治确实让很多大城市变得干净整洁,但也失去了一些大家记忆中的烟火味。
每个摊位上的一盏灯,照亮的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
5月31日早晨,30多岁的小张往背包里塞上几块饼干出门了。他先是去郑州小商品城批发货物,然后又到离家不远的公园茂广场附近找好摊位,忙碌得甚至顾不上吃口热乎饭。
天一点点暗下去,他紧缩的眉头却一点点舒展开来。
“三四百元钱入账,这几天有饭吃了。”他打开收款记录数了数,笑呵呵地说。
疫情发生以来,原本工作的KTV久未营业,小张自然也没有多少收入,房贷、车贷压得他喘不过气。得知地摊经济放开的消息后,他灵机一动:摆摊去!
两天后,小张发现,随着不少区域开始集中设立流动摊贩临时集中经营点,新加入者越来越多。饮品、小饰品、太阳镜、特色小吃……一排排沿街商铺和一个个摊位形成了一条条光带,街道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夜色降临,小张“啪”一下打开夹在货架上的台灯,感慨地说:“每个摊位上的一盏灯,照亮的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这里得到了最真实的体现。
同一时段,在湖南郴州市火车站附近的街道上,一个个新鲜水果、蔬菜地摊悄然火了起来。早上刚采摘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吸引了经过的市民们驻足购买。看着果子变成了钞票,农民心里乐开了花。这些去赶集的农民大部分来自郴州市附近的山区,他们是坐着白石渡至郴州的8630/8629次“小慢车”而来。
这是一趟“地摊专列”,全程50多公里,1个多小时,每天往返一趟,从2012年开通至今已有8个年头。这趟“地摊专列”也是一趟“扶贫车”,不仅票价低廉,而且已成为山区与外界沟通的主要桥梁,让生活在大山深处的百姓得以有更多机会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
“地摊专列”拉着乡亲们去赶集,解决了郴州周边山区农民的出行难题,给农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和希望,沿线多个村庄的村民不再担心当季的水果、蔬菜及家禽无法售卖,只要坐上车,就能够换来看得见摸得着的收入。某种程度上也激活了农民“地摊经济”的一池春水,拔除了贫穷的根子,对于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不管是在郑州自己家附近摆摊的小张,还是郴州周边山区的农民,都是地摊经济实实在在的受益者。在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在疫情突发的意外时刻,党和政府从民生的高度谋划工作,从百姓的视角思考问题,因地制宜地发展地摊经济,既方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也为贫困群众就业提供了更多门路,这其中蕴含的百姓情怀不言而喻。
地摊经济也需要“放管服”
地摊经济在保民生、保就业方面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这是放开地摊经济的一个明确信号,但是放开不等于放任。实际上,此前地摊经济被取缔也正是因为环境污染、无序占道、卫生安全等“脏乱差”问题。
比如,仅露天烧烤大排档一项就会产生油污脏水、废纸垃圾、噪声污染和浓烟污染等。一些油污脏水需要用化学清洁剂处理,在给环卫工人带来清理困难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二次污染;露天烧烤还会造成颗粒物超标排放,PM2.5浓度升高会给周围居民生活和健康带来双重危害;夏天营业时间过长会影响周边居民生活作息。此外,消费者一些不文明的餐饮习惯也会损害城市形象。
地摊、夜市管理难度确实大,对于相关管理部门来说,应把握好管理尺度,不走城市管理极端,在做好行政服务的同时,找到“放”和“管”的最佳平衡点,既要放开地摊经济,又要尽力规避其带来的不良影响,换句话说,地摊经济也要实现精细化管理模式,也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制定放开细则并精准实施。比如,在哪些路段、什么时间允许摆摊,市场卫生维护等都要规定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既要明确管理部门的责任,也要明确经营者的责任。同时,针对地摊销售商品的卫生防疫、质量等问题,有关部门也要切实负起监管责任,对违规者要依法严惩,促使地摊经营者依法守规经营。
对于地摊经济的治理,地方也有法治化的实践。2015年10月,《广东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开始实施,被媒体称为“广东省试水地摊合法化”。2015年广东全省共有食品小作坊两万多家,各类食品摊贩近30万家,二者从业人员共计80多万。
总之,管理地摊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各部门要明确责任,既要严格监管各自领域的工作,又要密切合作,整体推进。只有如此,地摊经济才能健康发展,真正起到保就业、惠民生、促发展的作用。
期待地摊经济的品味提升
“来喽!打包的卷馍两个!” 5月28日晚上,许昌市曹魏古城梁三卷馍店,身着汉服的摊主梁三忙得不亦乐乎。作为当地知名的特色美食,梁三卷馍店今年3月份重新开张时,每天只能卖30多个卷馍,如今每天的销量超过300个。
许昌市曹魏古城是全国首个以曹魏文化和建安文化为根基的古城,形成了当地有名的夜经济商圈,在提升城市活力的同时也激发了当地的消费潜力。
如今,地摊经济政策的放开使这个文化古城更加热闹。1000多米长的街道两旁,“曹”“魏”彩旗飘扬,小商品和文创产品琳琅满目;道路中间,衣着或古风或现代的游客来来往往,笑声不断;鳞次栉比的店铺透出或明或暗的光影,把古城映衬得韵味悠长……
为了实现古城中摊点的有效管理,古城管理者前段时间规范了摊位的摆放秩序、实现经营业态“提质提品”;实施灯光美化与亮化工程,让环境更优美;相关职能部门通过综合执法,保障夜间经济健康运转,促进消费升级,收到良好成效。
夜幕之下,人们悠闲地“逛吃逛吃”,味蕾需要满足,心灵亦然。如果能在满足“胃口经济”的同时体验到一定的“文化经济”“心灵经济”,那一定会是种更加愉悦的感受。在吃到美味的卷馍时,身着汉服的摊主也能带给顾客不一样的感受。像许昌市曹魏古城这样的地摊夜经济形式还有很多,比如开封的双龙巷、洛阳的“古都夜八点”,不仅有特色美食,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从几千年历史发展而来的地摊经济,带给大家的,并不一定非得是“便宜货”和简单粗暴的经营模式,在新时代的今天,如果能在精细化、智能化管理的基础上,将文化元素、消费元素巧妙地融入地摊经济,做到烟火味与品味的并存,那将会实现地摊经济的蜕变和提升,使城市的地摊经济更富活力。
世界各国的特色地摊经济
地摊经济不仅在中国很受欢迎,在世界上也都是深受人们的喜爱。虽然随着经济发展,购物中心渐渐替代了最原始的摆地摊。但在摊位集聚的集市里,人们往往可以体味到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最鲜活的市井味道,这些风情各异的集市,既给消费者带来了愉悦的消费体验,组织管理得当的话,还会嬗变成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发展为一个国家重要的旅游景点。
泰国:乍都乍周末集市
乍都乍周末集市号称东南亚最大的露天集市,总面积差不多有15个足球场那么大,27个不同的区域,集纳了超过1.5万个摊位,服装、手工艺品、花鸟鱼虫……堪称淘货的天堂。椰子冰激凌、芒果糯米饭、青木瓜沙拉等多种当地小吃,更是让游客在淘逛的过程中品尝到正宗的泰国味道。
巴黎:圣旺跳蚤市场
有人说,去了巴黎没有去圣旺跳蚤市场,就等于错过了巴黎。这个全欧洲最大、最古老的跳蚤市场,占地7公顷,拥有2500个摊位。父辈儿时的物件、古董家具、高价珠宝、黑胶唱片应有尽有,巴黎的浪漫和时尚在此并存。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大巴扎集市
伊斯坦布尔大巴扎集市建造于1451年,有500多年的历史,占地3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内集市之一,宛如迷宫。金银首饰、皮毛、地毯、食物、 香料、土耳其特色工艺品、纪念品等,凡是想得到的,都能在这儿找到,各色手绘瓷盘、瓷花瓶和手工地毯则最为著名。
墨尔本:圣科达海滨市集
圣科达海滨市集是当地人周末休闲的好去处。不少艺术家在此设立摊位,展示自己的涂鸦、摄影作品和手工艺品。这里总有新的摊位出现,也从不缺乏新奇好玩的好货,给游客和当地人带来耳目一新的购物体验。
结语
地摊经济历来是城市非正规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烟火味的重要标志,是关乎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事。地摊经济的放开符合低收入群体和普通百姓的就业需求,能吸纳庞大的就业人口、为市民提供了灵活而多样化的服务,为后疫情时期的社会带来更大的“弹性”。
作家汪曾祺曾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烟火味,是楼下店铺的豆浆油条,是平凡生活的柴米油盐,是红泥火炉的把酒言欢,是街巷市井的嘈杂喧闹……
烟火味,是城市活力和亲和力的一部分,还是國家对老百姓基本生活的关心和关切。
期待充满了烟火味的地摊经济能在相关部门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之下,通过与文化、旅游等特色元素的结合,实现新时代的蜕变和提升,既能让城市烟火味温暖人心,又能让更具底蕴的文化品味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