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pH对镉形态影响的研究进展①

2020-07-25 03:03窦韦强林大松曾庆楠
土壤 2020年3期
关键词:结合态重金属土壤

窦韦强,安 毅,秦 莉,林大松,曾庆楠,夏 晴

土壤pH对镉形态影响的研究进展①

窦韦强,安 毅,秦 莉*,林大松,曾庆楠,夏 晴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天津 300191)

镉作为生物体的一种非必需元素,因其在土壤中的强迁移性和对人体的高度危害性而被列为国家重点关注的五大毒性重金属元素之一。镉在土壤中的迁移性及毒性与其形态密切相关,而土壤pH是影响镉形态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本文综述了土壤镉形态的分析方法,阐述了土壤pH对镉形态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了土壤pH对镉形态的影响机制,最后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镉污染土壤的修复与治理提供参考。

土壤;pH;镉;形态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愈发严重。2014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无机污染物的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数的82.8%,而重金属污染的点位超标率为21.7%,其中以镉污染最为严重,点位超标率达7.0%[1]。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报道,我国约有1/5的耕地受到重金污染,其中耕地镉污染涉及11个省的25个地区,导致我国粮食每年减产1 200多万t,直接经济损失达300多亿元[2]。镉作为生物体的一种非必需元素,土壤中的镉主要来源于工矿业生产、污水灌溉、交通运输、农田施肥以及含镉农药的施用等[3]。进入土壤中的镉,不仅会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还会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富集,达到一定量后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4]。

土壤重金属形态主要指重金属在土壤中存在的价态、化合态、结合态及结构态等,即重金属元素在土壤环境中以某种离子或分子存在的实际形式[5]。而土壤重金属会与土壤固体表面物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如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吸附解吸反应、络合离解反应、沉淀溶解反应以及生化反应等[6-8],最终导致其形态的改变。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态通常是指能够被生物直接吸收利用的元素形态,主要用来表征其在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性、毒性及迁移性等,如杨洁等[9]研究认为利用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态来表征其生物有效性、毒性及迁移性更加科学。pH作为土壤最重要的理化性质之一,其变化会导致重金属的吸附点位、吸附表面的稳定性、存在形态及配位性能等发生改变,其中,对形态的影响是导致其生物有效性发生变化的最直接原因[10]。

目前国内外关于土壤重金属的污染与防治进行了大量研究,尤其在耕地土壤重金属镉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对镉的存在形态、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探讨,因此,本文以土壤pH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综述了土壤镉形态的分析方法,详细阐述了土壤pH对镉形态的影响过程及作用机理,以期为土壤中镉的迁移转化及镉污染土壤的修复与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1 土壤镉形态的分析方法

镉在土壤中的形态与其生物有效性密切相关,而目前关于土壤重金属形态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连续提取法、热分解法以及同步辐射技术等[11-14]。连续提取法作为操作定义上最常用的镉形态确定方法,主要分为Tessier连续提取法和BCR连续提取法[15-20],其化学浸提剂及提取方法具体见表1。Tessier连续提取法将土壤中的镉分为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以及残渣态5种形态。其中可交换态镉活性高,它与固相吸附介质的结合能力弱,极易被释放成为移动性很强的游离态而被植物体吸收,是造成土壤和动植物镉污染的最主要形态,被称为生物有效态镉。而碳酸盐结合态镉易受风化作用的影响,对pH最为敏感;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镉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对镉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有机结合态镉是以镉离子为中心,以有机质活性基团为配位体,通过络合作用或螯合作用形成的结合态镉,也不易释放到环境中,以上3种形态被称为潜在生物有效态镉。残渣态镉则能与固相吸附介质进行强有力结合,形成性质稳定、生物有效性很低、能稳定存在于土壤中的化合物,该结合态的镉不易释放到环境中,也不易被植物体吸附,被称为非生物有效态镉。而BCR连续提取法是对Tessier连续提取法的一种简化,如柳影等[21]利用BCR连续提取法对6种不同水稻土中镉的形态分析发现,6种不同水稻土中镉的形态以酸提取态为主,表明土壤中镉的活性较高,对生物体及环境有较大的危害。但连续提取法具有化学提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形态转变以及无法给出重金属的化学形态等缺点。

热分解法是一种利用不同形态重金属在不同温度范围内释放以确定其形态的一种方法[22]。它具有简单迅速的优点,但与化学浸提法相比只能判断主要的重金属形态,而且对某一形态重金属测定受重金属结合形式的晶型、老化程度等的影响而不能定量地计算该形态的占比。

表1 连续提取法的化学浸提剂及提取方法

同步辐射技术作为在元素分析及物质原子或分子尺度结构表征方面的一种常用技术,因其具有高通量、高亮度、宽频谱和可调性等独特而优异的性能,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到环境科学领域,尤其在重金属化学形态分析、迁移转化及机体相互作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3]。同步辐射技术目前最常用的有X射线吸收谱(XAS)、X射线衍射谱(XRD)、小角X射线散射(SAXS)以及透射X射线显微成像(TXM),具体见表2。同步辐射技术不再局限于操作定义上的镉形态,而是直接通过相应的技术将土壤镉的化学形态表征出来,克服了连续提取法和热解法的缺点,已经成为目前应用较多的镉形态分析方法。综上,操作定义上的土壤镉形态分析方法主要为连续提取法,热解法应用较少,而同步辐射技术因其具有高通量、高亮度、宽频谱和可调性等优点,已经成为目前主流的镉形态分析技术。

表2 同步辐射技术的分类及优点

2 土壤pH对镉形态的影响

土壤pH作为影响镉形态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pH条件下镉的形态含量占比不同,导致其生物有效性、迁移性及毒性发生变化,尤其在土壤-作物体系中,直接影响着镉的迁移转化能力[24-25]。如侯青叶等[26]在研究成都平原水稻土镉形态分布及影响因素时发现,水溶态镉和离子交换态镉随着pH的增大其含量显著降低,但碳酸盐结合态镉的含量却明显增加,说明随着土壤pH的增大,活动态镉的含量下降,在土壤-水稻体系中的迁移能力降低;陈楠等[27]在研究土壤pH对镉形态及稻米镉积累的影响时得到,随着土壤pH的升高,土壤可交换态镉含量降低,可还原态镉和残渣态镉含量升高,可氧化态镉含量变化不明显,具体表现为土壤pH从4升高到10,可交换态镉含量降低了44.12%,可还原态镉、残渣态镉含量分别增加了106.25%、154.55%;王一志等[28]在研究不同pH条件下红壤水稻田土壤中镉形态的变化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认为土壤pH为4.0时,土壤中可交换态镉与残渣态镉含量分别占全量的58.1% 和12.2%,而当土壤pH升高到8.0时,两者含量分别占全量的28.3% 和35.3%,说明酸性条件下土壤镉主要以可交换态的形式存在,但随土壤pH的升高可交换态镉含量下降,残渣态镉含量上升。此外,也有研究认为土壤pH与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在相应的pH范围内才会呈现一定线性关系,如康六生[29]在研究土壤pH对水稻大田生产上的降镉效果时认为,当土壤pH>6.5时,随着土壤pH的增加有效态镉含量呈下降趋势,而当土壤pH< 6.5时,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并未随pH的增加而减少。另外,近年来随着同步辐射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原位探测重金属镉的分子形态信息成为可能,如Karlsson等[30]利用基于同步辐射的X射线近边吸收谱学(XANES)研究元素硫对植物吸收重金属的影响时得到,土壤中的S8可被土壤硫氧化细菌氧化,氧化过程中会伴随着氢离子的释放,致使土壤pH从7.2降到6.9,导致土壤镉的生物有效性增加,促进了供试植物对镉的吸收。

3 土壤pH对镉形态的影响机制

3.1 低pH条件对镉形态的影响机制

大量研究表明,土壤pH变化会显著影响镉的形态,进而影响其生物有效性。一般来说,土壤pH对有效态镉含量的影响最大,低pH(pH<6)时尤为明显,这可能是由于低pH条件下土壤中吸附反应起主控作用,如罗文贱等[31]研究离子强度对江西红壤稻田pH的影响时发现,低pH条件下土壤颗粒表面的正电荷数量较多,与同性Cd2+发生“相斥”作用,限制了Cd2+在土壤颗粒表面的吸附,导致可交换态镉的含量增加。此外,低pH条件下土壤中其他形态的镉易于转化成可交换态镉,致使可交换态镉含量增加,如颜世红[32]对浙江台州水稻土进行酸雨淋溶试验时得到,当采用pH为3.5和4.5的酸雨模拟溶液对水稻土进行淋溶时,碳酸盐结合态镉极易向可交换态镉转化,且当所用酸雨模拟溶液的pH越低时,土壤中碳酸盐结合态镉的减少量越多,转化的可交换态镉含量越多,对土壤的危害就越大;刘佳丽等[33]使用酸性淋洗液对碱性盐化土壤淋洗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即淋洗液的酸度越低土壤中的可交换态镉与碳酸盐结合态镉的释放量越大,这是由于土壤 pH足够低时碳酸盐结合态镉与铁锰氧化物结合镉会大量溶解,而碳酸盐结合态镉与铁锰氧化物结合镉在低pH条件下又极易向可交换态镉转化,进而使可交换条镉的含量迅速增加。除上述机制外,刘旭等[34]认为在低pH条件下,镉在黏土矿物或有机质表面上的吸附力为静电吸附,这种吸附力较弱,易被土壤溶液中的H+等交换,因此,低pH条件下,土壤溶液中的H+浓度迅速增加,被置换下来的Cd2+浓度急剧上升,致使土壤中可交换态镉含量迅速增加,关天霞等[35]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而杜彩艳等[36]还发现,土壤溶液中的其他金属离子如Mg2+、Fe3+以及Al3+等,在低pH条件下活性远高于Cd2+,使土壤更加倾向于Mg2+、Fe3+以及Al3+等的吸附,进而减少对Cd2+的吸附。另外,Khaokaew等[37]对含锌矿区采集的水稻土进行同步辐射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Synchrotron micro-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μ-SXRF)时发现,水稻土中镉的存在形态与钙元素呈显著相关,而与锌元素的相关性较差,钙元素的增加会促使土壤pH的升高,且Ca2+与Cd2+具有相似的离子半径,在自然环境下很容易发生置换现象,因此,在低pH条件下,土壤中钙元素含下降,水稻对Cd2+的吸收能力增强;陈岭啸等[38]研究长江三角洲典型水稻土镉分布及其迁移的影响因素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可见,低pH条件下由于Cd2+与正电荷的相斥作用、镉形态间的相互转化作用以及镉与其他金属及非金属离子的竞争作用等,使得有效态镉的含量迅速增加,进而对作物的正常生长产生巨大威胁。因此,在镉污染的酸性水稻田中可施用石灰、沸石以及海泡石等碱性材料来提高土壤pH,降低有效态镉的含量,还可通过种植高富集镉的植物以达到修复及降镉的目的。

3.2 高pH条件对镉形态的影响机制

4 结论及展望

本文阐述了土壤重金属镉形态的分析方法,论述了土壤pH对镉形态的影响过程,并重点分析了土壤pH对镉形态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操作定义上的土壤镉形态分析方法主要以连续提取法为主,热解法应用较少,而同步辐射技术因其具有高通量、高亮度、宽频谱和可调性的优点已经成为土壤镉化学形态分析的主要技术手段;土壤pH对镉形态的影响在不同的pH范围内其机理机制存在明显差异,低pH条件下由于Cd2+与正电荷的相斥作用、镉形态间的相互转化作用以及镉与其他金属及非金属离子的竞争作用等使得有效态镉的含量迅速增加,生物有效性增强;而高pH条件下土壤中的镉易发生络合、螯合、沉淀及专性吸附等作用使其稳定存在于土壤体系中,进而导致有效态镉的含量下降,生物有效性降低。因此,在镉污染的酸性土壤中施用石灰、沸石、海泡石等碱性材料及种植高富集镉的植物能显著降低有效态镉的含量,而镉污染的碱性土壤相比于酸性土壤有效态镉的含量低,生物有效性差,对植物及作物的危害程度小,可适当种植低积累的作物,以便对土壤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

目前国内外关于土壤重金属镉的形态及其影响因素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深入探讨。比如镉形态分析方法中的化学连续提取法,化学提取剂很难将目标组分彻底溶解,无法确切分析重金属镉的真实化学形态,所以在今后研究中应利用同步辐射技术对土壤中镉的未知形态和分子化学形态进行分析;而同步辐射技术在镉形态分析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难题,如光斑尺寸仍相对滞后于高分辨研究发展的需求、低含量时镉的形态分析难以直接测定、植物鲜样等水合样品的辐射损伤等。因此,进一步提高第三代光源的性能并且发展第四代光源,以获得更高亮度的单色光和更小的光斑尺寸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此外,重金属镉形态影响因素目前主要集中在单一影响因子的研究,如土壤pH、有机质、离子强度等,而土壤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单因子难以表达土壤的真实环境,重金属镉形态的改变往往是由多因子联合作用的结果,今后应开展多因子联合作用机制的研究,以便为镉污染土壤的修复与治理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1]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J]. 中国环保产业, 2014(5): 10–11.

[2] 季书勤, 郭瑞, 王汉芳, 等. 河南省主要小麦品种重金属污染评价及镉吸收规律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 2006, 26(6): 154–157.

[3] 封文利, 郭朝晖, 史磊, 等. 控源及改良措施对稻田土壤和水稻镉累积的影响[J]. 环境科学, 2018, 39(1): 399–405.

[4] Li B, Xiao R, Wang C Q, et al.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cadmium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peri-urban farmland: a case study in the Jingyang District, Sichuan, China[J].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2016, 189(1): 21.

[5] 赵敏, 范琼, 邓爱妮, 等. 酸性土壤改良对土壤镉形态改变及树仔菜镉含量的影响[J]. 南方农业学报, 2018, 49(6): 1089–1094.

[6] Malinowska E . The effect of liming and sewage sludge application on heavy metal speciation in soil[J]. 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2017, 98(1): 105–112.

[7] Shkurta E, Gjoka F, Contin M. The effect of natural zeolite on reygrass growth in a heavy metal contaminated soil[C]//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Virtu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Scientific Results, Publishing Society, 2017: 286–290.

[8] 蔡志林, 王全友. 土壤处理剂对土壤钾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46(14): 138–140.

[9] 杨洁, 瞿攀, 王金生, 等. 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分析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综述[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7, 39(2): 217–223.

[10] 杨凤, 丁克强, 刘廷凤. 土壤重金属化学形态转化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42(29): 10083–10084, 10096.

[11] Jiang H, Li T Q, Han X, et al. Effects of pH and low molecular weight organic acids on competitive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cadmium and lead in paddy soils[J].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2012, 184(10): 6325–6335.

[12] 杨秀敏, 任广萌, 李立新, 等. 土壤pH值对重金属形态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研究[J]. 中国矿业, 2017, 26(6): 79–83.

[13] 白琦锋, 王文华, 袁涛. 同步辐射技术在环境污染监测及生态毒理研究中的应用[J]. 生态学杂志, 2012, 31(7): 1855–1861.

[14] 樊建新, 王玉军, 崔晓丹, 等. 基于同步辐射的硬X射线荧光技术分析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分布[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3, 29(3): 375–379.

[15] Tessier A, Campbell P G C, Bisson M. 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dure for the speciation of particulate trace metals[J]. Analytical Chemistry, 1979, 51(7): 844–851.

[16] 邓晓霞, 米艳华, 黎其万, 等. 利用改进的BCR法和Tessier法提取稻田土壤中Pb、Cd的对比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 2016, 28(9): 64–68.

[17] 张志敏, 王会峰, 晁旭, 等. 常量元素及pH对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的影响[J]. 中国锰业, 2017, 35(6): 151–153.

[18] 邹佳玲, 辜娇峰, 杨文弢, 等. 不同pH值灌溉水对土壤Cd生物有效性及稻米Cd含量的影响[J]. 环境科学学报, 2017, 37(4): 1508–1514.

[19] Chen Z, Lee G J, Liu J. The effects of chemical remediation treatments on the extractability and speciation of cadmium and lead in contaminated soils[J]. Chemosphere, 2000, 41(1): 235–242.

[20] Naidu R, Bolan N, Kookana R S, et al. Ionic-strength and pH effects on the sorption of cadmium and the surface charge of soils[J]. 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1994, 45(4): 419–429.

[21] 柳影, 卢维盛, 赵扬, 等. 不同污染类型水稻土中镉的化学形态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6, 35(9): 1703–1708.

[22] 彭安, 王子健. 热分解法研究河流底质中汞的形态[J]. 环境化学, 1984, 3(1): 53–57.

[23] Pradell T, Molera J, Salvadó A, et al. Synchrotron radiation micro-XRD in the study of glaze technology[J]. Applied Physics A, 2010, 99(2): 407–417.

[24] 和君强, 贺前锋, 刘代欢, 等. 土壤镉食品卫生安全阈值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 以长沙某地水稻土为例[J]. 土壤学报, 2017, 54(5): 1181–1194.

[25] 蒋逸骏, 胡雪峰, 舒颖, 等. 湘北某镇农田土壤―水稻系统重金属累积和稻米食用安全研究[J]. 土壤学报, 2017, 54(2): 410–420.

[26] 侯青叶, 杨忠芳, 杨晓燕, 等. 成都平原区水稻土成土剖面Cd形态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地学前缘, 2008, 15(5): 36–46.

[27] 陈楠, 张昊, 杨慧敏, 等. 土壤pH对土壤镉形态及稻米镉积累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4(2): 176–182, 209.

[28] 王一志, 曹雪莹, 谭长银, 等. 不同土壤pH对红壤稻田镉形态及水稻镉积累的影响[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7, 40(1): 10–16.

[29] 康六生. 土壤pH·淹水调控与低镉积累品种在水稻大田生产上的降镉效果[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46(20): 110–112, 128.

[30] Karlsson T, Persson P, Skyllberg U. Complexation of copper(II) in organic soils and in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 EXAFS evidence for chelate ring structure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6, 40(8): 2623–2628.

[31] 罗文贱, 张政勤, 陈勇, 等. 连续解吸中离子强度对可变电荷土壤和高岭石体系pH的影响[J]. 土壤学报, 2016, 53(1): 146–154.

[32] 颜世红. 酸化土壤中镉化学形态特征与钝化研究[D]. 淮南: 安徽理工大学, 2013.

[33] 刘佳丽, 王祖伟, 张辉. 模拟降水对碱性盐化土壤中镉的淋滤及形态变化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8): 1974–1978.

[34] 刘旭, 顾秋蓓, 杨琼, 等. 广西象州与横县碳酸盐岩分布区土壤中Cd形态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 现代地质, 2017, 31(2): 374–385.

[35] 关天霞, 何红波, 张旭东, 等. 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方法及形态分布的影响因素[J]. 土壤通报, 2011, 42(2): 503–512.

[36] 杜彩艳, 祖艳群, 李元. pH和有机质对土壤中镉和锌生物有效性影响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0(4): 539–543.

[37] Khaokaew S, Chaney R L, Landrot G, et al. Speciation and release kinetics of cadmium in an alkaline paddy soil under various flooding periods and draining condition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1, 45(10): 4249–4255.

[38] 陈岭啸, 宋垠先, 袁旭音, 等. 长江三角洲典型地区土壤-水稻系统中Cd的分布及其迁移制约因素[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1, 33(3): 288–295.

[39] 贺前锋, 桂娟, 刘代欢, 等. 淹水稻田中土壤性质的变化及其对土壤镉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6, 35(12): 2260–2268.

[40] 廖敏, 黄昌勇. 黑麦草生长过程中有机酸对镉毒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3(1): 109–112.

[41] Caporale A G, Violante A. Chemical processes affecting the mobility of heavy metals and metalloids in soil environments[J]. Current Pollution Reports, 2016, 2(1): 15–27.

[42] 陈守莉, 孙波, 王平祖, 等. 污染水稻土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 土壤, 2007, 39(3): 375–380.

[43] 魏佳, 李取生, 徐智敏, 等. 多种有机酸对土壤中碳酸镉的活化效应[J]. 环境工程学报, 2017, 11(9): 5298–5306.

[44] Yu H Y, Liu C P, Zhu J S, et al. Cadmium availability in rice paddy fields from a mining area: The effects of soil properties highlighting iron fractions and pH value[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6, 209: 38–45.

[45] 淡俊豪, 齐绍武, 朱益, 等. 生石灰对镉胁迫下土壤酸碱度和烟叶镉含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33(28): 19–25.

[46] 蔡奎, 段亚敏, 栾文楼, 等. 石家庄农田区土壤重金属Cd、Cr、Pb、As、Hg形态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球与环境, 2014, 42(6): 742–749.

[47] 潘杨, 赵玉杰, 周其文, 等. 南方稻区土壤pH变化对稻米吸收镉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43(16): 235–238.

[48] 黄爽, 张仁铎, 张家应, 等. 土壤理化性质对吸附重金属镉的影响[J]. 灌溉排水学报, 2012, 31(1): 19–22.

[49] 李程峰, 刘云国, 曾光明, 等. pH值影响Cd在红壤中吸附行为的实验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 24(1): 84–88.

[50] 王亚平, 潘小菲, 许春雪, 等. 土壤对镉离子的竞争吸附研究——以北京城近郊为例[J]. 岩矿测试, 2007, 26(4): 251–256.

[51] 王洋, 刘景双, 王金达, 等. 土壤pH值对冻融黑土重金属Cd赋存形态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8, 27(2): 574–578.

[52] Weber F, Voegelin A, Kaegi R, et al. Contaminant mobilization by metallic copper and metal sulphide colloids in flooded soil[J]. Nature Geoscience, 2009, 2(4): 267–271.

Advances in Effects of Soil pH on Cadmium Form

DOU Weiqiang, AN Yi, QIN Li*, LIN Dasong, ZENG Qingnan, XIA Qing

(Agr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stitut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Tianjin 300191, China)

Cadmium (Cd), a non-essential element of organisms, has been listed as one of the five major toxic heavy metal elements because of its strong mobility in soil and high risk to human body. The migration and toxicity of Cd in soil are closely related to its existence, and soil pH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existence of Cd. Therefore, in this paper, the analysis methods of soil Cd morphology were reviewed, and effects of pH on Cd and the mechanism were discussed. Finally,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prospected, which coul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treatment and remediation of cadmium contaminated soil.

Soil; pH; Cadmium; Form

X53

A

10.13758/j.cnki.tr.2020.03.002

窦韦强, 安毅, 秦莉, 等. 土壤pH对镉形态影响的研究进展. 土壤, 2020, 52(3): 439–444.

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2018-cxgc-lyj)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7403)资助。

(ql-tj@163.com)

窦韦强(1994—),男,甘肃天水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与重金属迁移转化规律研究。E-mail:1186763678@qq.com

猜你喜欢
结合态重金属土壤
壳聚糖改性竹生物炭对土壤外源污染镉形态分布的影响
沉淀/吸附法在电镀废水重金属处理中的应用
不同钝化剂对弱酸性镉污染土壤的钝化效果
土壤
不同pH条件下生物炭对污染土壤Cu、Cd的钝化机理探究
灵感的土壤
为什么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富?
湿地生境下土壤砷形态转化与微环境因子的关系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鱼头中重金属含量真的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