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哲俊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100875,北京)
1
五山文学是日本中世代表性的汉文学,与奈良汉文学、平安汉文学的不同之一是极大地拓展了与中国文学的接触面,出现了大量的题画诗,极大地拉近了绘画与诗歌的关系,绘画成为了五山汉诗量产的途径之一。 五山诗人与瑞溪周凤没有局限在白居易、《文选》、《诗经》等,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等最有成就的诗人进入了五山文学,其他的中国诗人也进入到了五山诗人的视野。 王勃的《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的名作,五山后期代表性诗人瑞溪周凤的《宴滕王阁图》是一首题画诗,与《滕王阁图》相联系,下面以《宴滕王阁图》为核心,研究一下中日诗歌与绘画的关系。
《宴滕王阁图》
阎□开阁会英豪,独有王生挥健毫。
腹藁赋成倾一座,西山南浦让清高。[1]
五山文学有很多中国画题的题画诗,这些画题及其诗歌在五山时期流行,形成了中日共有的传统画题,《滕王阁图》及其题画诗就是中日传统画题之一。 中日传统画题的绘画不无中国名家之作,但名家之作往往会标示出名家的名字,没有标示画家名字的作品,多为日本画师所作。 瑞溪周凤所题的《宴滕王阁图》是何人所作不明。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35)。 贞观年间,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封于山东滕州,故名为滕王。 后李元婴调任洪州(今江西南昌),在洪州修建楼阁,名为滕王阁。 滕王阁屡毁屡建,经过多次重建,样式、规模以及位置亦有变化。 上元二年(675)洪州都督阎伯屿重修滕王阁,王勃写成《滕王阁序》,滕王阁在王勃《滕王阁序》之后广为人知,不仅成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也成为了东亚共有的传统画题,出现了很多《滕王阁图》与诗歌。 宋大观二年(1108),洪州知府范坦重建滕王阁,高度增加了十分之一,丞相范致虚作《重建滕王阁记》。 元代至元三十一年(1294),重修滕王阁,阁高五丈六尺。明代嘉靖五年(1526),御史陈洪谟重建,吏部尚书罗钦顺撰《重建滕王阁记》。 清代亦曾多次重建,但与瑞溪周凤、五山文学没有太大关系了。
五山诗人题画诗的内容主要是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绘画的画面内容,二是诗人的诗文及其生平,三是题画诗与其他文献的关系。 其实题画诗较少描绘画面内容,更多是根据诗人生平及其诗文创作诗歌,从而介绍了画面本身无法讲述的内容。 因而五山诗人究竟了解多少王勃的信息,是创作《滕王阁图》题画诗不可缺少的部分。五山文学有关王勃的信息主要有三:其一,王勃是少年天才或天才。 中岩圆月《东海一沤集·藤荫琐细集》:“胜王阁者,唐高祖之子元婴,封曰胜王,燕饮过度,迁于洪州都督,时建此阁,在陆兴府城西。 阁成,九月九日,都督大宴于此,宿命其壻作序,以欲夸诸阁。 因出纸笔偏请,客莫敢当。于是,勃欣然不辞。 都督不喜而起,遗吏候其文。辙报一再,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时勃十四岁。 韩文公(韩愈)有《重修滕王阁记》,王介甫诗云:‘自浪翻江无已时,陈蕃、徐孺去何之。愁來徑上勝王閣,反覆文公一片碑。’”[2]岐阳方秀《不二遗稿·令纲童子年仅十三歳,读书赋诗,度越儿辈。 仍用元韵以贺之,已觉门风未甚寒》:“唐朝王勃眼中看,天才亦露十三歳。 笔力纵横砚滴干。”[3]横川景三《小补东游续集·季才字说》:“瑞阜(永源寺)有少年,讳曰文,天资不凡。……乌虖,时方浇季,人才凋落,学佛之徒,驰求于外,名射利钓,莫不为也。 是则心醉坟典,思飘风骚,或谓我得王勃天才,或谓我学李贺鬼才,甚则子建八斗[以至士元百里]斗诸葛十倍,举而归我,何其多也。 ……季才岁仅十四,与佛同名,加之远去父母之国,而知世相可离,其思惟也深矣。”[4]王勃目为少年天才,6 岁解属文,9 岁读《汉书》,撰《指瑕》十卷,10 岁读遍六经。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王勃年方十五,上书右相,抨击唐朝之侵略,反对讨伐高丽。 麟德三年(666),王勃17 岁,应制科高第,授朝散郎。 14 岁作《滕王阁序》之说见于《唐摭言》卷五。 14 岁作《滕王阁序》当为传说,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春,王勃前往交趾省父,路经洛、扬州、江宁,九月初至洪州,在此作《滕王阁序》,此时王勃当为26 岁或27 岁。 次年秋渡海赴交趾,溺水而卒。
王勃被誉为初唐四杰之冠,王杨卢骆之说亦出五山诗歌,四位诗人的先后顺序包括了价值判断,这是五山诗人关心的问题。 友山士偲《友山录·常州田谷寺钟铭》卷中:“论其忠烈,不让臯夔稷契。 振其词锋,不下王(王勃)杨(杨炯)卢(卢照邻)骆(骆宾王)。”[5]又《友山录·惟肖得岩禅师疏》:“愧前于卢(卢照邻),耻后于王(王勃),无出右者。”[6]希世灵彦《村庵槁·次韵樷上人病中诗并序》中卷:“又借前韵,赋诗自慰云:壮游王(王勃)后耻卢(卢照邻)前,一事无成欲问天。 病鹤五更休警露,瘦牛千顷苦耕田。”[7]汝霖妙佐《汝霖佐禅师疏·大愿麟祥住圣福诸山》:“宏光的骨孙,宗传三关,展佛手而不伸驴脚,世称四杰。 耻王(王勃)后而不愧卢(卢兆邻)前,孰云人中骐骥。”[8]瑞溪周凤《卧云槁·次河内华屋上人匀》:“新凉绿减长堤柳,龝旱红衰浅渚莲。 欲续佳篇无好句,独慙王(王勃)后与卢(卢照邻)前。”[9]王杨卢骆与王后卢前之说出于《旧唐书·杨烱》卷一百九十上:“烱与王勃、卢照邻、骆賔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烱闻之,谓人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 其后崔融、李峤、张说俱重四杰之文。 崔融曰:‘王勃文章宏逸,有絶尘之迹,固非常流所及。烱与邻可以企之,盈川之言信矣。’说曰:‘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耻居王后”,信然;“愧在卢前”,谦也。’”[10]
卢骆王杨的顺序不同于王杨卢骆,但此说亦见于五山诗歌。 横川景三《薝卜集·诵小艳而闻陈提刑之认声 矧居侍局》:“望族甲于源平藤橘,尚友祖于卢(卢照邻)骆(骆宾王)王(王勃)杨(杨炯)。 德香难遮,蕙为大夫兰为君子。 风采可想,梅有丈人柳有少年。”[11]此说见于宋代文学,宋李石《方舟集·答田茂实解元启》卷十二:“齐、韩、毛、郑,世守一经;卢、骆、王、杨,名参四杰。”[12]宋李弥逊《筠谿集·留题新安幕府聚秀轩》卷十五:“星聚群贤上幕宾,层轩髙敞枕溪漘。 一时卢骆王杨辈,望重东西南北人。”[13]王世贞《艺苑巵言》:“卢骆王杨,号称四杰。 词旨华靡,固沿陈隋之遗,骨气翩翩,意象老境,超然胜之。 五言遂为律家正始。内子安稍近乐府,杨卢尚宗汉魏。”[14]
其二,以《滕王阁序》描写单纯的自然景象。此山妙在(1296—1377)《若木集·諲上人由江西下浙》:“九夏霜华验腊人,出门便草若为论。 滕王阁上清风起,八月钱塘雪浪翻。”[15]南江宗沅《渔庵小槁·读滕王阁序》:“一谒中元水府君,荡胸才炁涌如云。 风帆夜发马当渚,新阁秋光属此文。”[16]心田清播《心田播禅师疏·祖苑孤凤》:“与其高咏少陵诗,卧看西岭之雪。 曷若快读王勃序(滕王阁序),坐对南浦之云。”[17]横川景三《薝卜集·重阳》:“子安之题滕王,落霞孤鹜。 笔势锦囊师子,羽仪金殿鸳鸯。”[18]天隐龙泽《翠竹眞如集·八住法语》卷一:“时纵九月,序属三秋,己事未明,光阴可惜。 衆中還機輪底麼,西山走入滕王閣。”[19]
以滕王阁描写与想象佛教建筑或景象,中岩圆月《东海一沤集·百丈法堂上梁文》:“地属洪都,访风恰同滕王之作。 梯升云汉,望世界岂待张骞之槎,手摘星辰肩过日月。 天下师表,十八世而中兴,上方灵踪。”[20]此为佛寺法堂上梁文,法堂与滕王阁本无关系,以滕王阁喻写法堂是为了赞美佛教建筑。 此山妙在《若木集·广南宏上人参百丈井般若》:“不用东西轻卜度,秋风恶秋风恶。 惊起大雄老白额,西山走入滕王阁。”[21]作为描写佛教景象的想象,横川景三《薝卜集·文叔住西禅江湖》:“风前玉树,天上梅花,觉范宗门固迁。 僧宝珠耀,雪窦诗坛李杜。 翰林月明,处嶮夷一莭不移,克终始万全惟用。 东京列六十四之院,久寓相国名蓝,西山浮二千丈之岚,有怀滕王高阁。 行者击甘露皷,请师讲大云经。 后学过呼韩退之,斗瞻泰仰。”[22]景徐周麟《翰林葫芦集·拈香》第十三卷:“九山大居士,旧时东方君子,今日上界神仙。 甫脱身金闺深,皓皓雪纨冰绮。 独寻友黄卷里,孜孜春诵夏弦。 秋水与长天,滕王阁西山走入,波涛皈大海,匡庐峯瀑布高悬,如唐宣宗潜香严会,似韩大伯参柏树禅。”[23]太白真玄《峨眉鸦臭集·诸山·大江住广严》:“父子善职,郑人咸歌缁衣,公侯荣家。 石姓并建金节,惟将相之有种。 虽今昔而无殊。 某直视无前。 横机不让。 收寳珠于华藏。 声价弥天。 握神剑于丰城。 光芒射斗。 东山起谢安卧,南浦吟王勃诗。 佛祠庄严,硫璃瓶含寳月。 仙岛涌出,白银盘擎青螺。”[24]心田清播《心田和尚语录·东山建仁禅寺入寺法语·除夕小参·讃说》:“西班诸位禅师,独步威音前,夺南泉(普愿)鉢位,第一座分上也。 径上兠率宫,攀大仰(仰山慧寂)藤条,第二座分上也。 书太虚空里祖意,成滕王阁上文章,记室作用也。 仲灵(明敎契嵩)所谓三藏十二部,无不读者,东西知藏所职也乎。”[25]
五山僧人喜欢绘画,以《滕王阁序》描写画中景象。 惟肖得岩《东海璚华集三·西山暮雨图诗引》:“京西可十里,有山曰岚。 秀拔可爱,而梵宇宏丽,据要以张胜,与山交资焉。 沅甫(梵龟)上人,自幼隶名京东龙阜(南禅寺),比冠岁,移居西山,其交海碧,惜之而不可挽。 乃取王子安言,作《西山暮雨图》,以寓情焉,而请予题诗。”[26]《翠竹眞如集·播阳室津图记》卷二:“上人又善绘,自作室津之图,张之壁间。 至一树一石,不易其地,历历可指名也。 ……东南之隅、横斜霞举者,津南之红梅花也。 竹樹苍然,屋脊半露者,江隐也。 朝辉夕阴,气象万千,謂之岳阳之楼乎? 落霞孤鶩,水天一色,名之滕王之阁乎? 帆影转而夕阳空,潮声振而新月出,江隐无尽藏也。”[27]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风景,主要是摄取了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28]; “画 栋 朝 飞 南 浦 云, 珠 帘 暮 卷 西 山雨。”[29]西山、南浦是风景描写的关键字。
其三,其他的信息来源。 滕王善画的信息,邵庵全雍《三水南诗集·双蝶啚》:“舞向春风力欲无,双飞淂意弄花须。 韩家旧约芳魂在,付与滕王写作图。”[30]景徐周麟《翰林葫芦集·真赞》第十一卷:“松颍倚窗,効他滕王图蛱蝶,升平剑履上殿,令我鄼侯列麒麟。”[31]滕王李元婴(652—684)善画蝴蝶,万里集九《梅花无尽藏五·画赞》:“第二十二子滕王元婴,善画蛱蝶。 朱氏评云:‘能巧之外,曲尽精理,是〔见〕画谱也。’”[32]此语出《宣和画谱》卷十五:“滕王元婴,唐宗室也。善丹青,喜作蜂蝶。 朱景元尝见其粉本,谓能巧之外,曲尽精理,不敢第其品格。 唐王建作《宫词》云:‘传得滕王蛱蝶图’者,谓此也。 今御府所藏一:《蛱蝶图》。”[33]宋代诗人亦有诗歌提及,宋陈师道《后山诗·题明发髙轩过图》卷十二:“滕王蛱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 异才天纵非力能,画工不是甘为下。”[34]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故事拾遗·滕王》卷五:“唐滕王元婴,高祖第二十二子也,善画蝉、雀、花卉而史传不载。 惟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书之。 及覩王建《宫词》云:‘内中数日无宣唤,传得滕王《蛱蝶图》。’乃知其善画也。”[35]明朱谋垔《画史会要》卷一:“滕王元婴,髙祖子,善画蝶,故王建宫词有:‘内中数日无呼唤,搨得滕王峡蝶图’之句。 《酉阳杂俎》曰:滕王画蛱蝶有数,名江夏斑、大海眼、小海眼、村里来、菜花子。 唐艺文志有《滕王蛱蝶图》二卷。”[36]
王勃与“不可不学医”之误也见于五山文学,彦龙周兴《半陶文集·医师高桥法眼座右铭跋尾代桃源师》:“丙午之秋(文明十八年),远寄此纸,征余跋其语。 王子安(王勃)曰:‘为人子者,不可不学医。’余虽服其言,而今及耳顺,不能为之,何以知医之所以为医乎?”[37]此误,“为人子者,不可不学医”一句并非源于王勃,此句在中国文献中仅见二例,当源于明周王朱橚《普济方·针灸门》卷四百九徐正卿《资生经序》:“他氏之说切于理以己之见得于心者悉疏于下。 针灸之书至是始畧备,古圣贤活人之意,至是始无遗憾。传谓:‘为人子者,不可不学医。’”[38]《针灸资生经》七卷,旧本题叶氏广勤堂新刋,麻沙本也。 不着撰人名氏,前有嘉定庚辰徐正卿初刋序。
以上几乎为五山文学有关王勃的所有信息,王勃传入日本甚早,日本藏有不少王勃诗文。 杨守敬《日本访书志》著录卷子本古钞《王子安文》一卷,抄录其中逸文十三篇。 罗振玉《永丰乡人杂着续编》又辑《王子安集佚文》一册二十四篇。罗氏序文记载日本京都“富冈君(谦藏)别藏《王子安集》卷廿九及卷三十”,京都大学影印唐钞本第一集有《王勃集残》二卷。 日藏古本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写于文武天皇庆云四年(唐景元年,707)七月,这是王勃写《滕王阁序》后的三十二年,最接近原貌。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本作“孤雾”。 此本一些字的特殊写法只用于武则天时代,例如天、地、人、日、月、云、星等,故此写本被认为是唐代写本,说明8 世纪王勃的《滕王阁序》已经传入了日本。清拙正澄(せいせつしようちよう,1274—1339)是较早写及滕王阁之五山诗僧,福建连江人,月江正印禅师胞弟,于杭州临济宗杨岐派愚极智慧禅师受法。 幕府执政北条高时两次遣使礼聘清拙正澄赴日,元泰定三年(1326),53 岁赴日,任镰仓建长寺第二十二世住持。 1339 年圆寂,敕谥“大鉴禅师”,其法系称“大鉴派”。 有《清拙和尚语録》二卷、《大鉴清规》。 清拙正澄《禅居集·仁侍者归旌忠》:“金轮水际吼徧吼。 滕王阁上江山横。”[39]《禅居集》为其在中国时所作文集,《杂著》乃赴日后所作。 然据五山文学有关王勃的信息来看,清拙正澄及《禅居集》并非五山诗僧了解王勃的主要途径。 五山诗僧熟悉王勃及《滕王阁序》,诗文中时常提及,入元五山僧人亦曾前往滕王阁观赏。 但《王子安集》并非五山诗僧了解王勃与滕王阁的途径,五山诗文所写内容仅及《滕王阁序》,不涉王勃之其他诗文,故五山诗僧当未阅读《王子安集》,多从《古文珍宝》的《滕王阁序》以及《旧唐书》《古今事文类聚》等文献了解王勃及其《滕王阁序》。 五山诗文涉及书目与五山诗僧阅读书目大体相合,亦有超出书目,但没有阅读《王子安集》的证据。
2
诗歌标题《宴滕王阁图》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诗题与中国文学的关系;二是滕王阁题材绘画的源流问题。 瑞溪周凤《宴滕王阁图》的诗题比较特别,题画诗的一个常见特征就是诗题与画题相同。 中国和日本的滕王阁画多题为《滕王阁图》。《宣和画谱·山水二·宋》卷十一著录孙可元《滕王阁图》。 日本诗人比较熟悉王勃的《滕王阁序》,滕王阁画题为《滕王阁图》,五山禅僧惟忠通恕(1349—1430)《云壑猿吟·滕王阁图》:“高阁曾开万世基,李唐元气自淋漓。 至今王勃诗中意,留在珠帘卷雨时。”[40]此诗亦题《滕王阁图》,而非题为其他标题。 除了瑞溪周凤之外,未见其他中日诗人或画师将诗歌或绘画题为《宴滕王阁图》。
那么瑞溪周凤的诗歌为何题为《宴滕王阁图》呢? 从文学角度来看,王勃的古写本《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是最早传入日本的,那么应当成为瑞溪周凤拟写题画诗标题的来源。 《古文真宝》是五山诗僧最为重视的文学总集之一,亦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宋李昉等编《文苑英华》卷七百十八题名相同。 这一题名较近于瑞溪周凤的诗题,包含了滕王阁与宴会的两个因素。 此题名非瑞溪周凤《宴滕王阁图》诗题的来源,包含的因素相同,但语言大为不同。 《王子安集》亦非瑞溪周凤诗题之源,《王子安集》卷二题为《滕王阁》。 与瑞溪周凤《宴滕王阁图》的诗题最近的是《古今事文类聚》。 《古今事文类聚续集·居处部》卷七题为《秋日燕滕王阁诗序》,《燕滕王阁诗序》改为《宴滕王阁图》,燕与宴相通。 《古今事文类聚》为五山诗僧的常用书目,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校注的《卧云日件录拔尤》记载《滕王阁序》当是来自于《古今珍宝》。 但此说并不正确,《古文珍宝》著录的题名与瑞溪周凤的诗题不合,表明不是源于《古文珍宝》,当源于《古今事文类聚》。 王勃撰《滕王阁序》之佚事载于《古今事文类聚》,其转录《唐摭言》,内容与文字多有不同,《古今事文类聚》所载之事更富,然无“时年十四”作《滕王阁图》之语,唯《唐摭言》载录。 《唐摭言》非五山诗僧之阅读书目,可知五山诗僧了解王勃并非限于《古今事文类聚》。
题画诗的诗题与画题多同,诗题多源于画题,画题名称又多源于画面构图与画面内容。 同类绘画多有较为稳定的画题名称,《滕王阁图》就是常见名称。 下面来看看各朝的《滕王阁图》及其构图,考察画题名称与构图的关系。 宋代郭熙有《滕王阁图》,郭熙生卒不详,自学绘画,终成杰出画家。 曾为御画院艺学、翰林待诏直长等。《宣和画谱》著录《奇石寒林图》《古木遥山图》《烟雨图》等,还着有其子郭思记录整理的画论《林泉高致》。 郭熙《滕王阁图》的画面上同样也没有题写画题名称,《滕王阁图》的画题也应当不是郭熙题写。 滕王阁中的画面几乎看不清,无法判断是否画了宴会场景。 宋代宫廷画《滕王阁图》画了一些人物,宴会场景比较明显,但仍题为《滕王阁图》,而不是名为《滕王阁宴会图》,其原因是《滕王阁序》的主要内容就是滕王阁与宴会,画中有无宴会,都不会影响画题名称。
元代《滕王阁图》更为丰富,传世之作亦更多。 唐棣的《滕王阁图》为水墨画,纸本,27.5 cm×84.5 cm,1352 年作,藏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唐棣(1296—1364),字子华,号遁斋。 曾师从赵孟頫,延佑初以绘画侍奉宫廷,待诏集贤院,遍览历代书法名画。 传世作品还有《林荫聚饮图》(元统二年,1334,藏上海博物馆)、《霜浦归渔图》(至元四年,1338,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等等。 此图的视角与构图同宋代的《滕王阁图》基本相同,画面的左半部是远山、远水与近水,右半部是滕王阁与群山。 其实几乎所有的中国《滕王阁图》都选取了这一视角,滕王阁的视角未必只有一个,但宋元明清各朝的文人皆有同一视角,滕王阁的构图必然相似。 比较宋元两朝的《滕王阁图》,也会发现不同之处:一是滕王阁的建筑构造不同;二是滕王阁近处皆有群山,但群山形态不同。 滕王阁的建筑构造不同,恐怕与滕王阁数十次的重新建造不无关系。 可是滕王阁附近群山的形态完全不同,宋元朝代的更替不只是因为战乱重新建造了滕王阁,难道也重新修建了周围的群山?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所有的宋元《滕王阁图》都有着相同的特征。 元人《滕王阁图轴》的画面也是分为两个部分,左半部是江水与群山,江坡浩渺,渔舟往来,右半部是滕王阁与群山,楼阁亭台,高低错落,主殿为二层楼阁。 这里是整个画面的重心,以墨笔白描法勾勒楼阁。 还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殿内文士雅集,也就是举行宴会,所谓滕王阁宴会。 夏永的《滕王阁图》藏于美国佛利尔博物馆,是具有代表性的元代界画,界画与文人画不同,要求精确,为此需用界尺。 界画向来不受重视,被认为缺乏艺术价值,但是具有更高的史料价值。 如果以夏永的《滕王阁图》作为基准,那么可以明白宋元《滕王阁图》的建筑构造和周围山水形态不同,但滕王阁的位置与周围山水大体是真实的。 元代两幅《滕王阁图》画面皆有蝇头小楷,夏永《滕王阁图》以小楷书写了王勃《滕王阁序》。 此正是元代绘画的诗画合一形式,与宫廷画家一图一文的方式不同,一图一文原本是佛经插图绘画的形式。
随着时代的变化,《滕王阁图》的建筑样式与江景变化更大。 明代也有不少《滕王阁图》,唐寅的《滕王阁图》看起来与宋元时期的《滕王阁图》构图相似,也都是将画面分为两个部分,左半部是山水,右半部也是滕王阁与周围风景。 此画有一点不同,右半部滕王阁周围的群山消失了,只有各种树木。 此画采用了一图一文的形式,文征明书写了王勃的《滕王阁序》。 当代画家的《滕王阁图》也有类似的特征。 如当代画家何海霞早年师从张大千,此画与唐寅的《滕王阁图》有一点相同,画面右半部的滕王阁周围群山消失了。 视角与构图基本相同,但滕王阁周围的群山从有到无的变化,似乎是画师的想象。 《滕王阁图》确实存在不少想象的虚构因素,例如滕王阁周围群山的细节并不完全相同,想象与虚构是山水楼阁绘画的重要因素,因而有必要根据各种文献研究清楚想象与虚构的因素。 如果对照现今滕王阁的照片,就可明白《滕王阁图》中的想象部分。 当代《滕王阁图》照片的视角、构图更为丰富,所有照片无远近群山,周围皆平原。 对照当代画人的《滕王阁图》,可以清楚地看到画人的想象与虚构,然而明代明代《滕王阁图》更接近于照片。
中国画几乎都名为《滕王阁图》,日本画亦多名《滕王阁图》,今亦存《滕王阁图》,然未见中世的《滕王阁图》。 图1 是近世狩野山雪的《滕王阁图》,狩野山雪(かのうさんせつ,1590—1651)是江户时代初期狩野派的画家,迟于瑞溪周凤100多年。 狩野山雪的《滕王阁图》不可能是瑞溪周凤题画诗的画作,但也存在一定的参考价值。 此外遠坂文雍(とおさかぶんよう,1783—1852)是江户时代后期南画家,也有一幅《滕王閣图》(天保十年,1839),藏于德川美术馆。
此图藏于日本串本无量寺的串本应举芦雪馆,锦江山无量寺位于和歌山县东牟娄郡串本町,临济宗东福寺派的佛寺,由五山诗僧虎关师炼开山。 现在的无量寺是在宝永四年(1707)宝永地震之后重建的佛寺,文保愚海禅僧在天明六年(1786)重建的。 遇海在京都本山东福寺时与圆山应举有过亲密的交往,后重建无量寺峻工之后,圆山应举来到过无量寺,并画了十二面障壁画。 无量寺还藏有其他诸多书画。
狩野山雪的《滕王阁图》与中国的《滕王阁图》既有不同因素,也有相似的因素。 总体来说,最为相似的因素是总体构图。 此图的上图是左半部,下图是右半部,合在一起是完整的一幅画面。 画面的左半部是江山,右半部是滕王阁,这是所有中国《滕王阁图》的构图特征,说明选取了相近视角。 狩野山雪应当看过中国的《滕王阁图》,并在中国《滕王阁图》的构图基础上重新创作。 狩野山雪《滕王阁图》在江水对面的远景也勾画了群山,但在滕王阁周围的近景像宋元《滕王阁图》那样画了怪石耸立的群山。 江水对岸的远景画了起伏平缓的山脉,这也是中国《滕王阁图》的共同因素。 但此画亦有不同的细节:其一,狩野山雪《滕王阁图》的视角与中国的《滕王阁图》稍有变化,宋元的滕王阁图多是在画面右下画有群山,可知独狩野山雪的《滕王阁图》当以宋元《滕王阁图》为摹本。 其二,狩野山雪《滕王阁图》的滕王阁临江水的一面画了一个大门洞,看起来更像城门楼,不像观景楼。 中国的《滕王阁图》没有城门洞,当今照片亦无临水城门洞。 滕王阁重修29 次,位置亦有移动,在各朝的滕王阁图均无临水城门洞。 狩野山雪《滕王阁图》无宴会场景,中国《滕王阁图》大多仍会画宴会场景,但在画面所占比例甚小或完全省略,宴会因素在中日滕王阁图中并不是重要因素。
瑞溪周凤诗题强调宴会,并非来自于创作动机,只是因为沿用《古今事文类聚》。 瑞溪周凤的题画诗名为《宴滕王阁图》,改动了滕王阁图的传统画题名称,这似乎违悖了题画诗的诗题与画题名称关系的惯例。 但惯例并非不可更改,画题名称亦非固定不变,即使是同一画亦有多种画题名称,实际上画题名称并不稳定。 《滕王阁图》为最常见画题名称,然有两幅题为《滕王阁宴会图》:其一是宋代李升,《宣和画谱·道释三·五代·李升》卷三:“《滕王阁宴会图》一、《滕王阁图》五。”[41]李升的《滕王阁宴会图》当与《滕王阁图》不同,元王恽《秋涧集·玉堂嘉话卷之三》卷九十五:“李昪水墨《滕王阁图》。 合幅。 上画人物宴集甚盛。”[42]可知李升《滕王阁图》以宴会为画面主要内容,但他并非只有一幅《滕王阁宴会图》,又以有《滕王阁图》,二图并非一幅,画题名称亦不同。 其二是宋代赵伯驹《滕王阁宴会图》,一般认定为赵伯驹真迹,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赵伯驹(1120—1182),字千里,宋太祖七世孙,赵令穰之子,南宋著名画家,远师李思训父子,善画山水、花果等。 官至浙东兵马钤辖。
清《石渠宝笈·贮·御书房七》卷三十四:“宋赵伯驹画《滕王阁宴会图》。”[43]此书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宫廷编纂的文献,共四十四卷,著录了清廷内府所藏的书画,这是书画著录史的集大成之作。①此画还有其他的著录名称,清《万寿盛典初集·庆祝五·贡献四》卷五十七:“赵伯驹《滕王阁图》。”[44]此画左面题写的画题名称是《滕王阁序图》,而不是《滕王阁宴会图》或《滕王阁图》。 古代文献著录的赵伯驹滕王阁图仅此一幅,未见著录其他滕王阁图。 此画并无赵伯驹题写的画题,画题是后人题写于左侧。 故《滕王阁序图》或者《滕王阁宴会图》皆为后人题写的画题名称,画题名称并不统一,同一幅绘画有不同名称亦不足怪。 赵伯驹的此画以滕王阁与周围山水景色为主,故名为《滕王阁图》或《滕王阁序图》。 但又名《滕王阁宴会图》亦无不可,滕王阁宴会场景画面虽然很小,但并没有省略宴会场面。 画题虽有常用名称,但亦有较多其他名称。画题名称与画面内容相关,但也并不是重要内容一定体现在画题名称,宴会是《滕王阁图》的重要内容,但在画题名称可有可无。 由于画题名称有一定的自由,题画诗的标题名称也有一定的自由,这正是瑞溪周凤《宴滕王阁图》的依据。 《宴滕王阁图》具有了滕王阁与宴会两个基本因素,与赵伯驹《滕王阁宴会图卷》相同,但瑞溪周凤诗题名称当非源于赵伯驹的《滕王阁宴会图卷》,亦非源于滕王阁图,而是源于《古今事文类聚》,故异于其他滕王阁图的画题与题画诗名称。
3
这首诗歌的问题不只是在诗歌的画题、诗题与绘画的关系,诗句中也存在王勃《滕王阁序》与其他历史文献的关系。 “阎□开阁会英豪”的问题是閻□,玉村竹二氏未能校勘,标注了未能校勘的符号“マ、”。 閻□作阎公,□当为公字。 阎伯屿举行开阁宴会,宴请诸多英豪,王勃《滕王阁序》:“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45]
“独有王生挥健毫”是指只有王勃挥毫写了诗歌与序文,此事不只见于王勃的记载,还见于多种文献,并非虚构。 《唐摭言》载:唐高宗上元二年(675)秋,王勃省父交趾,途经南昌,遇都督阎伯舆新修滕王阁成,撰《滕王阁序》。 《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天时部·作滕王阁记》卷十一亦载此事:“唐王勃,字子安,六岁能文,词章盖世。 ……重九,南昌都督命客作滕王阁序,子有清才,盍往赋之。 勃曰:‘此去南昌七百余里,今日已九月八矣。 夫复何言。’叟曰:‘子诚往,吾助清风一席。’勃欣然拜且谢且辞,问:‘叟仙耶神耶?’叟笑曰:‘吾中元水府君也。 归当以濡毫均甘。’勃即登舟,翌日昧爽,已抵南昌。 会府帅阎公宴僚属于滕王阁时,帅有壻吴子章善为文词,公欲夸之賔友,乃宿搆滕王阁序,俟賔合而出为之,若即席而就者,既会公果授简诸客,诸客辞,次至勃,勃輙受。 公既非意,色甚不怡,起归内阁,密嘱数吏,伺勃下笔当以口报。 一吏即报曰:‘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此亦儒生常谈耳。’一吏复报曰:‘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曰:‘故事也。’又报曰:‘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公即不语,俄而数吏至以报,公但颔颐而已。 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曰:‘此天才也。’顷而文成,公大恱。 子章闻之,慙而退。公私燕勃,既行谢以五百缣。 勃舟行故地,而叟已先坐石几矣。 勃拜谢曰:‘当具菲礼,以荅神休。’叟笑曰:‘但过长芦,焚隂钱十万,吾有未偿薄 债 也。’ 勃 过 长 芦, 如 数 焚 之 而 去。 《摭言》。”[46]《氏族大全·婚姻》卷十二:“阎伯屿壻吴子章,随妇翁守洪都。 时滕王阁落成,子章作记,欲于席上出以夸客。 王勃为之。 阎意不恱。”[47]《古今事文类聚》等文献的记载固然是传说,但只有王勃一人挥毫作序当是事实。 《新唐书·文艺上》卷二百一:“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 因出纸笔徧请客,莫敢当,至勃,汎然不辞。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48]王勃《滕王阁序》不载王勃独自一人撰文之事:“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呜乎!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49]《古今事文类聚》与《新唐书》均为瑞溪周凤之阅读书目,二书均有可能为此句之典据,不可强断《古今事文类聚》或《新唐书》为典据。
瑞溪周凤以“腹藁”称王勃,这一号称见于《新唐书·文艺上》卷二百一:“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尤喜著书。 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 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着二十五篇。……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50]中岩圆月《东海一沤集·藤荫琐细集》:“王勃,乃文中子(王通)孙也,有腹藁之誉。”[51]王勃为王通孙之事不见于《新唐书》,见于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五十八·集》卷二百三十一:“《王勃集》二十卷:鼂氏曰:唐王勃,子安也,通之孙。 麟徳初,刘祥道荐其才,对策髙等,授朝散郎。 沛王召署府修撰。 以戏为诸王鬬鸡檄,髙宗怒斥出府,父为交趾令,勃往省,溺海死。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酌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之腹槁。”[52]
此诗最后一句的“西山南浦”,出于王勃《滕王阁诗》:“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53]这是五山诗僧最多化用的语句,日本母语文学亦有化用。 王勃写《滕王阁序》的传说是五山诗人最感兴趣的部分之一。 王勃写此句之前,滕王对王勃不以为然,但写出此句之后,便极赞王勃为天才。 通过瑞溪周凤的《宴滕王阁图》诗与绘画的关系,可以明白五山文学的诗歌与绘画存在着一定的距离,绘画是诗歌产生的媒介,但诗歌显然不依赖于画面内容,诗歌仍然保持了相当高的独立性,并没有成为绘画的附属品。
注释:
①故宫博物院藏清内府抄本合编《石渠宝笈》(精选配图版),江西美术出版社,故宫出版社,2014。 在石渠宝笈的基础上配图,使用极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