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思洁 杨芝 刘怡然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两会热词,映照出民情民意,记录宁波发展过往轨迹,也让我们清晰看到宁波市委、市政府顶层设计的高瞻远瞩、蹄疾步稳。
热词市域治理现代化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近年来,宁波社会信用体系在制度建设、平台建设、奖惩应用等多个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宁波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宁波市委专职副主委童文俊认为,应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助力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一是加快推进地方信用立法。及早出台《宁波市社会信用促进条例》,規范信息归集、信用评价及奖惩应用,并考虑设立“宁波诚信日”,为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奖惩格局、改善提升社会信用环境、培育规范信用服务市场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二是加快完善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在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拓展归集主体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市场信用信息,完善信用信息归集网络。三是加快推行全行业信用监管。加快各行业、各领域信用监管政策制定,构建行业信用监管评价体系,构建跨部门、跨区域的联合奖惩机制,让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处处受限。四是加快培育信用服务市场。加大市场培育力度,做好信用服务产业发展的文章。
热词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责任险(以下简称“安责险”)作为一种责任保险,在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化解社会矛盾、减轻政府救助兜底等方面担负着重要作用。宁波市政协委员、宁波中小在线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8718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董事长谭维定认为,推进安责险提质扩面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大力创新安责险产品。充分发挥宁波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优势,继续完善安责险共保体模式。一方面扩大责任覆盖,另一方面实行个性化定价;二是高起点建设综合服务平台。由市应急管理局主导,引入共保体成员单位、专业院所机构、企业服务平台等,共同出资,打造安全生产“云医院”。在统筹产品运营的基础上强化公共服务,同时为安责险的铺开提供大数据、物联网、5G、遥感探测等技术支撑;三是加大政策激励措施。调剂优化现有政策奖补范围予以助推,与市县两级新一轮“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225”外贸双万亿行动、“3433”服务业倍增发展行动等政策相结合,促进安责险在企业、项目中落地。
热词精准扶贫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15年宁波市委、市政府实施四明山区域生态发展战略后,山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缺的情况得到快速改变,群众收入快速增加,生活实现了低水平的小康,但山区群众收入与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存在较大差距。宁波市人大代表、宁波市阳明税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注册税务师杨茂源建议,要加快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推进四明山区域统筹发展,促进四明山区群众增收致富。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加快毛竹低产低效林改造和笋竹两用示范基地建设,科学布局竹笋产品生态型精深加工网点,引进培育竹笋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拓展增收空间;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稳妥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支持农家乐民宿以及乡村休闲旅游建设项目用地“点状布局、垂直开发”,释放增收潜能;以群众生计为根本,进一步研究深化新时代四明山区群众外出就业创业守业的办法和措施,全面提升四明山区群众创业创新创富能力,着力实现“稳定就业一人,脱贫致富一家”。
热词打造文化强市
宁波市政协委员、浙江万里学院科研部部长、博士余丹认为,要在文化强市的“高度”和“深度”上发力,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是集聚人才壮大“社科甬军”。国内社科界有很多甬籍社科大家,应充分发挥这个资源优势充实“社科甬军”人才库,同时建立完善的本土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育机制。二是搭建平台打造学术高地。引进和培育了人才,就要给人才成长的空间、活动的平台。现有宁波市社科研究基地存在重复建设、资助力度不够等问题,建议予以优化,适当减少基地数量,总体加大资助力度,分层建设分层管理。三是挖掘资源凸显地方特色。在有基础有特色的领域重点突破,不求全面开花,但求一枝独秀。如阳明学研究、藏书文化、民国史、浙东学术等,有着鲜明特色和深厚积淀,是可以深入挖掘打造高地的方向。
热词智慧水利
智慧水利是智慧城市理念的行业延伸。宁波市人大代表、禹顺生态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施建耀建议,成立“智慧水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进宁波市智慧水利建设,建设水工程、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环境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智慧水利体系。对于信息化平台和较大的智慧水利工程,采用“政府授权、投资受益、市场竞争”方式,为职能部门提供智慧水利信息化服务。在河湖长制工作应用方面,对已建成的水资源管理系统进行改造升级,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河湖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落实属地责任,强化河湖长制工作考核,形成河湖网格化管理体系,有效提升污水整治管理效率及河湖监管能力。
热词教育公平
宁波市人大代表、宁波中学校长邵迎春建议,义务教育要优质均衡发展,关键在于把握好优质和均衡的关系,应该在加强义务教育优质学校的同时,提升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具体来说,一是可通过集团化办学、托管办学、区域协作办学、校际师资深度交流、互联教学等方式,扩展义务段优质学校的辐射引领作用;二是政府部门要加强对薄弱学校的资源和政策保障,开展薄弱学校扶持项目,着力营造校校争优的文化氛围;三是要有标准化现代办学的整体思路,强化对薄弱学校的专业指导和评估,尤其是要对教学进行专业诊断和有针对性的指导;四是薄弱学校要立足本校实际,善于挖掘优质教育和特色教育基因,做到特色立校、特色强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