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复新
(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二门诊,黑龙江 哈尔滨 150500)
心血管疾病类型较多,病因复杂,对患者健康危害大,一些疾病甚至可导致患者残疾、死亡的严重后果[1]。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较多,如不良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吸烟、过度劳累、心理因素等等,并且与家族遗传也有较大关联。而加强对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分析,及早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使患者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重视安全教育以及安全护理,对于防范护理问题,提升护理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2]。
本次研究的时间范围为2018年1月~2019年10月,共入选心血管疾病患者100例,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1)研究组50例,男性共有28例,女性共有22例,年龄最小的患者为35岁,最大的为84岁,平均年龄(55.2±3.2)岁;病程最长的患者为8年,最短的为2年,平均(4.1±1.2)年。(2)对照组纳入患者50例,男女比例为27:23,年龄35~84岁,平均年龄(54.7±3.7)岁;病程3~7年,平均(4.3±1.1)年。两组患者病情均确诊,意识清醒,能够和医生进行正常沟通,资料齐全,近1个月之内没有接受过其他药物治疗,且组间资料差异很小,可比。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如向患者和家属进行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知识、风险因素、危害性、前期预防、并发症及危害、治疗方法、注意事项、日常护理知识等的讲解,提升患者的配合程度。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实施综合指导、护理,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1)基础护理和病房护理:保持医院环境清洁,消毒彻底,病房环境整洁舒适,空气清新,提升患者住院期间的身心舒适度。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遵医嘱给予用药等等。(2)加强护理安全和安全教育:向患者进行住院期间注意事项的讲解,让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入厕、下地行走等有人陪同,安装床护栏,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安全事件,引起患者的重视,加强防范。对于突发状况,指导患者相应的应对措施。另外,护理人员接受相应的培训,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和专业能力,对患者更加耐心、细心,彻底落实和执行护理制度和流程,保证护理的完整性、连续性,避免出现护理漏洞[3]。
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评价维度包括基础护理、病房护理、护理安全、安全教育几方面,各项满分均为100分,评分与护理质量成正比。
研究数据使用SPSS 20.0实施统计学处理,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的各项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分]
表1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分]
组别 n 基础护理 病房护理 护理安全 安全教育研究组 50 98.1±1.3 97.3±1.5 96.9±2.1 97.4±1.2对照组 50 91.4±2.1 89.5±2.2 88.7±1.8 86.2±2.8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残疾率、死亡率高,对患者健康安全危害大,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关注。虽然目前医疗技术不断改进,使得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得到降低,但还是需要加强风险预防,实施安全护理。心血管疾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医院安全设施建设缺陷,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护理专业技能有待提升,患者自身因素,如安全意识薄弱,遵医行为差等。面对这些护理问题,需要加强基础护理和病房护理,保证各项护理措施、流程得以落实。同时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并加强对患者的安全教育、健康教育,提升依从性。通过以上护理对策,使得临床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