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麦角林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2020-07-24 05:38杨冬冬张淑玲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0期
关键词:麦角缺血性服用

杨冬冬,张淑玲*

(郑州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

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后循环缺血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四肢酸麻、头晕、目眩等,老年人为主要患病群体。当前临床治疗中,尼麦角林药物被广泛采用,本文即以实验方式开展针对性研究,对其治疗改善患者的眩晕等级及眩晕障碍进行评分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开展临床实验,将期间收治的88例后循环缺血性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所有患者金国CT检查后均进行临床确诊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对照组中有患者44例,男28女16;年龄从62岁~83岁不等,平均年龄为(76.78±3.36)岁。实验组中有患者44例,男26女18;年龄从61岁~83岁不等,平均年龄为(75.39±4.12)岁。所有患者及家属均明晰本次实验内容,并同意参与实验,所有患者在资料比较上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倍他司汀(国药准字31022080)进行治疗,每天口服2次,每次服用剂量为6 mg,连续服用药物半个月。实验组患者采用尼麦角林(国药准字H20054469)进行治疗,每天口服3次,每次服用剂量为10 mg,连续服用药物半个月。在服药期间,两组患者均禁止服用其他抗眩晕类药物[1]。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眩晕程度进行分级比较,将其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本次实验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用%表示百分数,百分数和例数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及其他指标采用t检验。实验组间数据以P值作为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的重要依据,当P<0.05时,说明组间数据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患者治疗后眩晕效果的比较

经过临床治疗统计,发现实验组患者服用药物后眩晕情况有很大程度好转,临床治疗有效率达到93.18%,而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1.82%。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明显,x2=7.1932,P<0.05。详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后眩晕效果的比较

2.2 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在服药期间,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头晕头痛情况,3例出现恶心呕吐情况,有1例出现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4%;而实验组仅有1例患者出现头晕头痛情况,1例出现恶心呕吐状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x2=6.9834,P<0.05。详见表2。

表2 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n(%)]

3 讨 论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是脑血管疾病中的多发疾病,其主要临床症状就是患者出现头晕目眩、肢体麻木无力、行走不稳等。栓塞、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病变等都是引发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疾病的的病理机制[2]。尼麦角林是一种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其能够诱导患者血管舒张,增加动脉血流,抑制血小板凝集,对于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有着有效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尼麦角林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能够大大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猜你喜欢
麦角缺血性服用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服用二甲双胍 谨防维生素B12 缺乏
服用三七的“科学打开方式”
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丸您可以服用吗?
尼麦角林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石杉碱甲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