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建构全产业链的长三角区域制造业集群

2020-07-24 02:17安徽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
安徽科技 2020年7期
关键词:长三角集群产业链

文/宋 宏(安徽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

专家简介

宋宏,安徽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调查咨询专家, 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安徽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津贴。 长期从事宏观经济、区域经济和管理学研究,发表论文数百篇,出版著作十多部,主持国家和省级研究课题数十项。 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和安徽省社科优秀成果等多个奖项。

一、“两个对冲”和产业链再造的研判

在国内外经济深度调整重建大势下,存在着两个主要“对冲”:一是全球经济贸易深度低迷与我国超大经济体的巨大内需动力之间的对冲;二是产业链供应链失序与产业链供应链重新架构布局的对冲。

在第一个对冲层面,一方面全球经济贸易深度低迷使我国作为第一贸易大国的外需拉力大幅减弱。但另一方面2019 年我国内需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7.8%,拉动GDP增长3.5 个百分点,已连续6 年成为经济增长首要拉动力。尽管疫情等因素一定程度抑制了当下消费,但并不改变其首要拉动力的增长结构和基本态势,内需消费仍具有极大潜力。在第二个对冲层面,一方面疫情的剧烈扰动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断裂失序,但另一方面又倒逼产业链供应链重新架构布局以求微观企业生存和宏观产业体系恢复。

就我国而言,由此必然出现两种趋势:一是内需为重,国内消费拉动成为经济增长基本动力,提振发展经济必须更多着眼于国内消费需求及其潜力的增长与释放;二是面向内需市场,以新消费新产品为导向,依靠科技创新进行产业链供应链调整、架构和重建战略布局。

根据近期学界有关研究观点和对现实部分案例的观察,可以初步判断,今后产业链供应链调整再造将至少呈现4 个取向:靠近市场、靠近创新策源、区域化板块布局和全产业链安全可控。靠近市场有利于提高产业适应市场需求的灵敏性和及时性;靠近创新策源有利于便捷利用新技术和开发新产品;区域化板块意味着供应链布局一定程度收缩,有利于要素集聚配置,这将会成为生产力布局的主要空间组织形式;全产业链安全可控有利于整体发展产业链“微笑曲线”,从而使产业迈上中高端并保障系统安全。

按此4 个取向调整再造产业链供应链乃至先进制造业集群,不仅国家层面有着回旋空间,地方和企业层面也可大有作为。

二、 合力建构长三角区域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基础和条件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当前形势下,合力建构全产业链的区域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应对异常严峻挑战的必由之道,也是长三角地区应有的战略担当。

长三角在合力建构全产业链的区域先进制造业集群上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可以从新地理经济学的距离、密度和整合维度来考量。首先在距离上,长三角地区高铁路网覆盖所有城市,使全域时空距离在3 小时以内;其次在密度上,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拥有门类众多的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且规模体量、技术和产品先进性、行业内在关联性、市场容量、产业要素互补性和流动性等均有相当高的水平。

长三角一市三省根据制造业基础和优势,已经明确推进产业一体化的重点并体现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具体包括: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汽车、绿色化工、纺织服装、智能家电十大领域,强化区域优势产业协作,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建设一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形成若干世界级制造业集群。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生命健康、大飞机、智能制造、前沿新材料十大重点领域,加快发展新能源、智能汽车、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延伸机器人、集成电路产业链,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面向量子信息、类脑芯片、第三代半导体、下一代人工智能、靶向药物、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基因检测八大领域,加快培育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进一步分析可见,长三角区域的这些制造业按产品细分,从科技创新、研发设计到原材料、元器件配套、零部件协作、制造加工、组装总成到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几乎都有覆盖上中下游的全产业链基础和环节,且各类科研机构和产销厂商云集,从而在区域内建构全产业链先进制造业集群具有优异的基础和条件。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长三角区域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供应链中居于相当重要的位置,有大量企业是适应外需的原材料供应商、中间品供应商、出口加工供应商和外需消费品供应商,与国内需求和产业链供应链关联不大。但受疫情影响,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失序、断裂和分化形势下,其受到的冲击也异常严重,直接影响到长三角区域产业体系的稳定发展。

面对产业发展以内需为重的转变,长三角区域制造业亟需全面且深度整合。要着重面向内需,以适应新消费的新产品新服务开发制造为导向,以细分产品的全产业链为中心,重组上中下游主体和产能的供应链,拓展全产业链的接链、补链和强链,合力共建以产业集群为牵引的区域全产业链先进制造业体系。

三、 合力建构长三角区域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推进思路

1.把合力构建全产业链的长三角区域先进制造业集群列入长三角一体化的紧迫议程

疫情持续蔓延导致的复杂局势已经使国内外产业链供应链不再可能“回到过去”,因此必须调整更新以前的发展思路,从围绕出口替代部署产业链供应链,转向围绕内需新消费构建全产业链系统。

长三角一市三省在先进制造业以及相关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全产业链中各具优势和强项。合力共建区域全产业链的制造业集群,不仅需要各扬所长,更需要“长板对接”,由分到合,由断到连,由散到整。

为此,需要在国家规划和各省市行动计划基础上,进一步根据新形势深化和校准产业一体化的内涵和指向。长三角地区高层协调机制要将其列入紧迫议程,加强协调,引导全域科创机构和企业主体合力建构全产业链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2.合作编制长三角区域先进制造业全产业链路线图

在之前编制的“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产业地图”的基础上,按照研发设计到最终产品这一全过程的上中下游分工与关联,进一步厘清并编制“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全产业链路线图”,为科研机构和企业主体重建供应链并向全产业链集群集聚提供依据与指引。

实际上,长三角区域制造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产业,大多属于基础原材料、中间资本品、最终消费品以及技术服务,在全产业链上都不能孤立发展,必须相互依存、协同匹配。谋划重点产业领域和项目,必须讲求和建立产业链上中下游分工协同。长三角各地先进制造业虽然各有所长各有所重,但由于资源要素有限,在建立细分产品的全产业链上,一地无法独立实现,因而必须在长三角区域的大空间中配置资源、分工布局、合作完成。编制长三角区域先进制造业全产业链路线图,正是为了系统解决片断式孤立发展和地方资源有限的问题。

3.以新消费新产品为导向优化全产业链组织

以发展型消费为主流扩大内需,包括新一代耐用消费品、时尚快消品、智能化消费品和新型服务的新消费新产品终端,是制造业全产业链的最终凝结和价值实现。建构长三角区域全产业链的先进制造业集群,需要优化目前“技术导向”的产业联盟组织形式,转型为“终端产品导向”,建立从研发设计到原材料、中间品到终端产品以及服务的全产业链大系统联盟,也就是说要把细分行业的小集群进一步整合建设成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融合的大集群。这种大集群将是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工业设计与制造加工以及市场营销服务全过程各主体的集聚,是按照产业链上中下游关联的各细分行业小集群的更高层级集聚,是全区域空间布局的系统整合集聚。

为进一步扩大内需,第一,亟需新技术赋能更新传统消费品、基于新消费应用场景开发新产品、加强产业链“微笑曲线”两个高端生产性服务,提升长三角区域适应新消费形势的终端消费产品制造供给能力;第二,亟需以终端消费品为导向建设全产业链大集群,根据不同产业链长短优化布局,产业链短的集中建设集群基地,产业链长的则在全区域多点布局建设网络化集群;第三,亟需进一步研判长三角各地禀赋条件,选准各地在产业链中的定位和主攻领域,建设稳定的前后向供应链,拓展与产业合作伙伴协同发展。

为此,现有产业集群、产业联盟、产业基地、产业园区等需要应对新形势新走向,主动调整创新产业组织及其运行机制。(本文同时通过“三思派”公众号推送)

猜你喜欢
长三角集群产业链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百年辉煌
——长三角油画作品选之四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功能性新材料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