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紫轩
我是一只鸟,灵巧地落在了一棵国槐的树梢上。
有一天,下雨了,柳絮般轻柔的雨丝打在身上,带着些微凉的风,我就近躲入了附中的校园,变成了那洋溢着青春的地方的一分子。我望见了或急或缓步行着的学生,望见了方格的瓷砖地、教学楼和食堂。张望的时候,我在风中摇摆。我想起来,前些日子,在飛过校区与街道,又掠过匆匆的人群之前,我也来过这里。
是的,我又一次来到了这里,顺着风,和着雨,低空前行。在国槐树上,我待了那么久,终于可以再次无拘无束地感受清凉。一路上,经过了许多花树,名叫桂与樱。还有很多枝丫开满了鲜花,叫作月季,叫作牡丹。经过同学穿梭的水泥路,经过站岗的老师们,他们都在说:附中,附中。那真是一个群英荟萃的地方。从这里向东北,铺展开一条条四通八达的道路。视线尽头,几面墙里,人们喧闹,放松。中午下班的人们,正往那里出发。后来我知道,视野尽头的那几面灰色石砖堆砌的墙,叫作明城墙。后来,我知道,墙里面就是由明城墙围成的方寸之地,是全西安最繁华的地方,也是众多餐饮、商场的聚集之地。
我已经飞到了城墙上方,低空盘旋着,我也要去那里看看。
但是,眼前一黑,我被人关进了鸟笼,蒙上了黑纱。看来,这里是养鸟人的聚集地。鸟笼里黑暗、潮湿,有着竹子的清香和点点泥土的味道。我睡了过去。
再次醒来,雨已经停了。
我是被亮光惊醒的。许是见我无精打采,养鸟人将我放生了。我展翅飞翔,抖开丰满的羽毛,看见了很多下午急匆匆去上班的人,提着公文包的人,讲电话的人,身着衬衫的人,脚踩皮鞋的人。我看见护城河边的公园,看见了草坪与石凳。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一座石桥,洁白坚挺地立在那里。河水倒映出石桥,真让人陶醉啊!人们在桥上、路上,说着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语言里,都有那个词频频出现:西安,西安。这时的城墙已经很美了,不只有鸟语花香,还有一丝欧洲的小情调。如今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要来看这座古城,看传统文化韵味浓厚的建筑,看粗犷豪迈却又友善热情的西安人。
我记起了被捉进鸟笼之前的心愿:也要进城里看看。
顺着河水,我来到了城门前。
进城之前,一座宽大的吊桥出现在前面。过去,这吊桥是有防御作用的。在敌人面前,它是坚硬而厚实的,而在归家的人面前,它是亲切的,是揉进了乡愁的。今天,虽已不再使用,但我还是假想着它缓缓关闭的样子,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我渐渐升高,看到了古城里的景象,看到了路上遮阴的梧桐,看到了装着玻璃自动门的商店,看到了那一丝不苟的格局。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古时的风韵,美丽了古时的风韵。
我向下飞去,回到了城门的正前方。在这里,我有些犹豫。因为前方虽然诱人,但左右的街道又各有特色。作为一只鸟,不可能同时领略三条线路的风采。来不及做出选择,我就被一阵拂面的微风推送进了城门。
我穿过了一条又一条的街道。
我经过书院门,那里有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经过金行,那里有点点金光在阳光下闪耀。经过大皮院,老人们各自搬来乐器,找一处坐下,吼出古老的秦腔。经过东大街,现代化的商场如同连绵起伏的山脉,一座接着一座。我想停下来看看,看看商场里服饰的变迁,审美的改变。但我停不下来,没有看见。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让人们用金丝银线将我的模样绣入衣裳,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来欣赏我了。一缕香味被风裹携着擦过我的鼻尖,我寻香来到了回民街。我立即飞了进去,让这涌动的人流帮我带路。回民街上,香味在弥漫。休息时,我落在了四角上翘的招牌上。我看到了,楼下的店家在吆喝。街边,有外国的游客拿着相机记录他们入口的和买来佩戴的每一种物件。店主在和游客攀谈着,店主问游客美食入口的滋味,游客问店主美食制作的秘方。天色渐暗,我怕迷失了方向,又开始了我的飞行。
黄昏时,下班的人们放缓了节奏,漫步在回家的路上。彩灯亮了起来,夜晚拉开幕布,用一只大网,兜着人们的疲惫与烦躁。心渐渐静了,我终于回到了我最初停歇的那棵国槐树上。
可能是古城西安的景象都那样的异彩纷呈,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虽然停歇在树上,眼前却依旧像彩色电影一般,不间断的,划过那些已经成为记忆的东西。
我不知道,学生们是否仍在挑灯夜读。我只知道,我终于以一只鸟的方式,游完了西安城。
(指导教师:惠军明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