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倩倩 张京京
摘 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能做更多的事情。就大学生而言,由于所处的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同,身体素质千差万别。在运动方面就存在着明显的两极分化,有的大学生热爱运动、身体健康;有的则疲于运动,身体素质较差,因此,健康状态也大有不同。文章通过对大学生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其健康状态的影响,发现影响大学生运动的主要因素,进而找出能够提升大学生健康状态的合理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运动情况;健康状态
1 当代大学生的运动情况的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总共收集到了325份有效问卷,其中男女占比约为46.15%和53.85%。调查对象包括本科生、专升本学生、研究生,其中本科生占多数。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同学认为运动对健康的影响程度非常大。影响大学生运动健康的主要因素有4个:没有空余时间,运动场地或运动器材的限制,运动太累、坚持不下去,对运动不感兴趣、不想运动,其所占的比例逐次降低。运动的目的主要是健康,其次就是减肥、缓解压力以及个人爱好。大学生对于运动的态度分别有很喜欢运动、太累坚持不下来、感觉一般,三者所占比例大致相同。运动方式主要有跑步、骑自行车、打乒乓球、游泳、打网球、跳舞,其中,前两项运动所占的比重较大。大学生每周的运动时长多为5 h以下,5~8 h和9~12 h所占比例较低。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主要是上体育课,其次还有主动进行体育锻炼、加入体育运动类社团、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型运动会。
2 大学生所面临的健康问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对健康的理解上也产生了不同的变化。一个好的健康状态是指气色红润、毛发旺盛、心态良好、为人友善、乐于助人[1]。根据《2020中国大学生健康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总体健康状态良好,但仍有多数学生表示自己在过去一年里有过健康困扰[2]。通过分析可知,大学生所面临的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睡眠不足
相对于高中生活来说,大学生活在时间安排上有明显的差别,除了上课之外,空闲时间都由自己安排。对于大学生来说,“熬夜党”的称号几乎是适用于每个人的。初入大学,便从高中繁忙的节奏中摆脱出来了,而且最开始的时候学业任务也不是很繁重,所以很多学生通常会熬夜打游戏、追剧、看小说等。这样一来,熬夜就会慢慢成为一种习惯,最终会导致睡眠不足。然而,睡眠不足带来的问题也会有很多,比如皮肤状变差、精神萎靡不振、脱发掉发等问题。长时间的熬夜甚至会导致猝死现象。自以为年轻可以熬点夜,殊不知所有的疾病都是日复一日积攒起来的,早睡早起才是正确的作息方式。
2.2 肥胖问题
大学的课程安排相对来说比较合理,是在综合考虑了各种情况的条件下做出的安排。有些比较懒惰的学生在上完课后就会选择在寝室里面躺着,也不去适当地锻炼身体,周六日亦是如此。部分学生觉得食堂的饭菜不合胃口,经常点外卖,还有的人喜欢吃那些高热量的食物,时间久了,体内的脂肪一天天地堆积就造成了肥胖问题,越胖越不想运动,最终在体重不断增加的路上越走越远。肥胖带来的危害也是很严重的。首先,在外表上就有一定的影响;其次,还会造成身体的代谢紊乱,使心脏的负担增加、血糖升高,严重的会危害生命。
2.3 心理问题
对于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进入陌生的环境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由于人生地不熟,遇到问题不能及时沟通、解决,或多或少地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年级越大,意味着学业任务越重,临近毕业,有的人一边要忙着毕业论文,一边要找工作,还有的人要考研。面对这些问题,心理压力会很大,如果不能及时地进行疏通,也会产生心理问题。所以在高校中,都会有相关的心理咨询中心负责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导学生保持正确的生活态度。
3 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状态
3.1 正确理解“适当运动”的概念
人类无时无刻不在“运动”着,运动大体可分为两类:外在与内在。外在是指对骨骼肌体的锻炼,内在是指对脏腑器官的锻炼[3]。不论是外在还是内在,都需要通过合适的锻炼方式来增强体质。运动可以消耗自身摄入的脂肪,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素质。运动不足可能会出现身体素质降低和肥胖等问题,但运动过度也可能会造成消耗熱量过多以及身体机能的损伤[4]。因此,需要在运动的基础上学会如何“适当运动”来真正达到运动的目的。所谓“适当”就是要求能在一定的运动时间内达到理想的运动效果,而不是为了达到满意的效果去增加运动时间或者增大运动强度,这样做的结果只会适得其反,没有真正起到运动的效果。
3.2 大学生应增强运动意识
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状态,需要大学生自身有一定的运动意识,不要认为身体没有大毛病就不去运动。大学生的学习状态通常是久坐在教室或图书馆、实验室,每周体育课的运动量也不多,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相关的疾病。因此,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应该把健康放在第一位,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大学生时刻要有“健康第一”的意识,能够把运动当作是一种习惯而不是单纯地为了健康去运动。
3.3 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对每个人而言,身体健康只是健康的一部分,同时还要保证心理的健康,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协调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大学生在不同的阶段会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比如适应新的环境、处理人际关系、考试、考研、面试、就业等问题,这些问题处理不得当便会产生心理困扰,进而产生心理问题。此时就需要学校里的专业心理老师来为学生开导,疏通心理问题。所以学校要开设相应的心理课程或者举办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来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趁早发现,及时解决,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困扰。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有正确的三观,以正确的心态和行为方式去更好地融入社会。
4 结语
通过以上所分析的大学生运动情况与健康状态之间的关系,不难看出,一边是热爱运动的同学,一边是极其不爱运动的同学,中间则是有需求就去运动、没有需求就不主动运动的同学。大学生的健康状态也就随着运动情况的不同而改变,健康的身体需要运动,但运动并不等于健康,需要以科学的方式进行适当的运动。生命在于运动,科学合理地运动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还能明显提高身体素质。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更应该在努力学习的基础上,锻炼身体,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华萍,吕虎.大学生健康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刘俞希.2020中国大学生健康调查报告[EB/OL].(2020-01-07)[2020-06-20].http://yuqing.people.com.cn/n1/2020/0107/c209043-31537062.html.
[3]余军.微运动,慢健康[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7.
[4]张寒慧,马志军,崔鹏.运动营养与健康[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