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胜涛
摘 要:随着近年来智能化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水平也获得了显著的提升。智能变电站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对继电保护的工作过程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文章正是以此为背景,尝试对当前我国普遍使用的智能变电站技术进行相应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这一技术的深入应用对继电保护工作过程产生的实际影响。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技术;智能电网;设备调控;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在当前居民日常用电需求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步伐也在逐渐加快。在将智能变电站技术投入到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当中时,相关人员也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这一系统中的各类智能设备进行相应的调控,并对一系列继电保护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最大限度地提高变电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故障发生的概率。
1 浅析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具体特点
首先,智能变电站是由“三层两网”所构成的。“三层”除了站控层和间隔层之外,还包含过程层[1]。“两网”指的是站控层网络和过程层网络。
其次,电压设备作为构成此类电网的基本单元,会对电网的正常运行产生极大的影响。除此之外,这一智能变电站还具有高压设备智能化的特点,这一特点也是智能变电站有别于传统电网的一大技术进步。在这一变电网络当中,智能设备能够及时通过传感器收集的一系列信息判断各类设备的具体运行情况,在发现运行故障的第一时间,对各类设备的实际运行参数进行相应的调节,以此来对设备进行有效的保护,进而实现电网自动化控制的目标[1]。
最后,现代化的智能变电技术还能够借助顺序控制的模式,对智能化高压设备进行实时的调控。这样一来,以监控中心站为核心的运营管理模式也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进而为电力企业节省大量的人力管理成本。除此之外,这一智能技术还能在发现设备出现故障的第一时间对其进行紧急控制,并借助远程图像帮助管理人员进行设备操控[2]。
2 浅析智能变电站技术对继电保护工作过程产生的实际影响
2.1 在工作原理方面产生的影响
首先,在智能变电站技术得以普遍运用的背景下,电子互感器也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电磁互感器的地位。这样一来,工作人员在对继电保护原理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也必须对其机电保护元数据进行较大的调整,以此来满足电子互感器的实际工作需求。与此同时,在传统的电磁互感器中普遍使用的各类计算方法也必须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良,避免变电系统在进行继电保护工作的过程中出现数据不同步等问题。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必须重新评估继电保护的工作模式,充分借助电子互感器所拥有的一系列优势,对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及运行原理进行深入的调整和优化。
其次,在此类技术得到普遍应用的同时,ICE61850標准也获得了更进一步的推广。与此同时,变电站工作过程当中各种原本不相关的设备也能够进行实时的相互关联,这样一来,二次信息分离也就成了可能。相关的工作人员是否能够在此背景下创设出全新的继电保护形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变电系统的运行效率。
最后,由于数据传输方式在这一背景下获得了较大的转变,跨间隔保护工作的整体灵活性也能够获得极大的提升。
2.2 在实现机制方面产生的影响
首先,现代化的数据交换模式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继电保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这种智能化数据交换模式的影响下,变电系统不仅可以对各类动态数据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储存,与此同时,还能够大大提升数据管理过程的统一化程度。这样一来,各类保护设备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面临的各类难题也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与此同时,广域网保护的目标也能够更快实现。
其次,数字交换设备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使得过去数据传输和交换过程当中经常发生的各种难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尤其是过程层网络的推广和应用,更使继电保护的整体稳定性和可靠性水平获得了显著的提升。除此之外,智能化的数据交换设备能够使不同网络的数据交换速度大大加快,同时,还能够有效预测可能会出现的一系列数据交换风险,进而大大提高最终的故障处理效率。
最后,在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影响下,相关人员无需对保护对象进行绑定设置,就可以实时获取相关的信息。这一对等的信息交互模式也能够使变电站的整体数据架构水平提高到更高的层次,进而在数据共享方面取得更为显著的工作成果[3]。
2.3 对架构调试和运行维护过程产生的影响
首先,智能变电站技术对继电保护工作过程的整体运行模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许多地区的架构调试模式以及运行维护模式依然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无法有效满足现代化智能技术的应用要求。
其次,在二次信息得以通过网络化的模式进行传输的背景下,对继电保护工作过程进行二次回路监测的目标也能够得到有效的实现。相关人员也能够借此来提高对继电保护系统当中各类设备的监控力度。
最后,相关部门还要对标国际标准,逐步提高变电站的建模一体化水平。与此同时,还要在变电站出现扩建等现象的第一时间,对其数据库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调整,并优化其配置。
3 结语
智能变电站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一方面能够给我国变电系统的工作过程带来极大的助益,另一方面也会使我国的继电保护工作模式受到较大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相关人员只有深入分析此类技术给继电保护工作过程带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继电保护运行模式,才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变电系统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范义,邱雁庄.论智能变电站技术及其对继电保护的影响[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7(2):189.
[2]卢林.智能变电站技术及其对继电保护的影响[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1):240.
[3]戴静.研究智能变电站技术及其对继电保护的影响[J].科技传播,2016(7):15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