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文玉
【摘 要】 语文,顾名思义就是口头语言与书面文字,而这两点都与作文能力有关联。心有所想口有所言,因此二者是一体。语言能力的大小关系到一个人未来的社会发展空间,习作水平对于语言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往往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与构思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 。本文对如何提高学生的想象作文创作能力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论述,指导学生提升想象力水平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 思维;想象力;创新;因材施教
一、训练学生想象作文的目的是什么
习惯于常规思维是多数人的共性,如果学生的习作采用按部就班方式,对于学生智力长远发展并没有什么益处。训练学生进行想象作文的好处有许多,其中之一就是能极大激发学生个体潜意识中的想象力,同时多进行想象作文创作也能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师和家长对此应给予重视。
人的大脑发育水平高低带有固有的先天性,就是所谓天赋,而另一方面定型期是在儿童时期,小学教育就是智力水平的基础定型期。智力水平大致包括記忆力和想象力以及思考力。虽然记忆力非常重要,仅有记忆力最多也就是个记忆存储器,想象力在社会进展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学生写好想象作文的基础
学生要写好想象作文并不是背诵几句现成台词那样简单,作文的目的大致有两点,一是通过文字的组织让阅读者明白所表达的意思,二是能吸引读者进一步思考,激发阅读的兴趣,得到某种启发。第一种是最基本的目的,如果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不足,使得读者阅读出现障碍甚至产生误解,那么再有想象力的内容恐怕也无法令人满意。
因此若想写出精彩的想象作文,首先要有一定程度的作文功底。这些都需要一定的习作磨炼,作为教师也要不断地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进行有意识的指导,形成流利的语言表达习惯。
三、因材施教与教材为主
每个年龄段的学生的智力发育有区别,尤其小学生心智开发处于启蒙期,以成年人的认识水平向学生加以成年人的想法,这种施为方式意义不大,应该根据儿童期心理和特定的教育环境施教。而现在的学校语文教材经过无数教育学者不断完善已经成熟,应在以主体教材为主的语言环境下因材施教。
四、学生写好想象作文的方向
既然想象作文对于习作者有很多益处,那么如何训练习作者写好想象作文呢?对于这个问题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空间感的想象
想象相对于现实是一种超越和变幻。平铺直叙虽然是一种重要的作文方式,但是难以产生生动的效果,语言不仅仅是要把语说清楚,更要引起读者的兴趣,需要把文章表达的生动鲜活。虽然可以用倒叙和插叙等方法,但是语言本身也是一门艺术,将原本死板的对象,变换地理位置加以形象化,让读者跳出既定的现实,大胆设置地理位置。对故事的描述基于现实而又可以超乎真实。
2.时间感的想象
如此能写出生动的作文,丰富的想象力是关键,触景生情,由现在发生的事能够联想到以后会怎么样,增强学生对于现实与未来的联系思考能力,进而在学生早期就进行有意识的推理、推导训练,这样不仅仅能增加学生未来的逻辑分析能力,更能扩展想象力。再比如现在发生的事已经是事实,如果在未来世界,还会有什么样的情景,设身处地地多做假设,让学生谈谈理想,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职业,假设成了理想的人或是从事理想的职业后,又会发生什么变化,世界将来会怎样。不止是以今假想明天,也可以今推想古代。引导学生如果他在古代会怎么样,在特定的时期将怎么办,用第一人称替代的方式主动思考问题,想象场景变化。也可以多做些这样的假设类的互动游戏。
3.与现实参照进行跳跃式配合
学生的写作并不可能一下子达到很高的思想境界,这是客观存在的,想象写作能力的培养一开始只能在现实参照的基础上进行,如果一味脱离现实故事情节,一味强调想象力的突破,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是无法掌握,或许有极个别学生想象力极其丰富能适应,但对于多数学生来说这样训练写作的方式常常会适得其反,由此可见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在这里关于现实参照的跳跃式配合,其实就是反常规的想象力。举个例子,说到思考问题,往往会想到只有人会思考,其实发挥想象力还可以安排情节为某一个动物在思考,这种拟人化的方式,进而还可以再打破常规,一株花草,一块石头,一条河流,一座高山,这些都是我们现实所能看到的,但是通过想象力赋予其生动的形象。有时候也可以把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突发奇想地组合在一起,让人有一种焕然一新的行文风格。
五、想象作文的丰满与现实力
想象作文的习作基础应该是以当前大家都现实接触和理解的事物为基础,然后对现实事物发挥想象力的拓展。想象作文要想写得精彩,还应该要有与现实世界具有相对应的合理逻辑性,如果一味发挥想象,不注重合理性和基本的逻辑性,就带有胡编乱造的色彩。要将想象作文写得丰满,需要增加优秀作品的阅读量,在阅读其他经典作品时,带着种种想法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从阅读中培养作文素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而是打基础建高楼的必备工作。
指导学生写好想象作文,就是要从学生思想上进行一定的启蒙,这是教师的工作也是家长的工作,逐步建立起时空观上的立体思维模式,构造想象力大厦,在这个大厦中培养独立思考、逻辑思考的能力,进而使其得以写出精彩生动的作品,也能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是当今中国教育最重要的目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