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中国共产党应对重大疾病危机的治理经验研究—以江汉平原地区血吸虫病防治为例》;项目编号:202050103
血吸虫病,广泛活跃于我国南方地区,涉及13个省市自治区,患病人数多达1100万人,严重威胁高达一亿人民的健康。[1]1953年,沈钧儒同志在太湖地区疗养时,发现太湖流域血吸虫病的流行危害甚大,即刻上书毛泽东,简要讲述了血吸虫病的流行情况。毛泽东在知晓血吸虫病的严重情况后,立即将来信交由政务院文教委员会负责同志处理,并回信说明:“血吸虫病危害甚大,必须着重防治”。[2]
1955年11月,毛泽东在杭州开展农业会议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为充分了解当前阶段血吸虫病的具体情况,邀请时任卫生部副部长的徐运北从北京前来汇报血吸虫病的相关问题。根据徐运北的汇报来看,当前血吸虫病面临的问题主要是:1.治疗血吸虫病的理想药物较为缺乏。2.预防血吸虫病的环节过于繁琐。3.消灭血吸虫病大概需要15年,时间太久。[3]面对以上问题,在与省市委书记谈论中,毛泽东创造性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指明方向。
在徐运北同志汇报的过程中,毛泽东与各省委领导讨论认为,血吸虫病的防治问题不只是卫生部门的事情。由于血吸虫病特殊的传染性,也关系到农业、水利以及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因此,血吸虫病的防治问题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之下,各部门联合作战,力求尽快完成在7年内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政治任务。[4]在毛泽东血吸虫病防治思想的指挥下,血吸虫病领导小组迅速成立,从中央及地方两个层面来领导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在初期防治血吸虫病的过程中,存在着党委和血防小组的责任交叉问题,部分县委直接对接乡镇,把指导组一层丢在一旁。通过实践的探索,后期的血防工作形成了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的党组织领导原则,在确认党委会领导责任的同时,依靠血防五人小组的专责作用,形成一个大体分工,党委统一领导的工作原则。实践证明,在党委统一领导的工作原则下,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与之前相比开展较为顺利,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在毛主席彻底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下,广大群众提升了彻底消灭血吸虫病的信心。各部门积极配合,将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升到工作任务的层面。农业部门将灭螺运动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在后期的血防工作中,水利设施的修建也与消灭钉螺的血防任务相结合,有关耕牛等畜牧类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也由畜牧部门进行承担。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有关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责任分担到相关部门,提高了血防工作的效率。此外,党的统一领导也系统的解决了组织领导问题,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必须与群众运动相结合。1956年,毛泽东在国务院会议上提出“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激发了全民参与血防战线的决心。群众运动在预防血吸虫病方面表现得尤为出色,主要体现在消灭钉螺及宣传普及两部分。钉螺,是血吸虫病传播的重要媒介,因此钉螺的消灭程度是预防血吸虫病的最佳标杆。在围垦钉螺的过程中,基层干部充分动员群众的力量,采取群防群治的方针,全民参与到围垦钉螺的血防运动之中。在宣传方面,同样将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与群众运动紧密结合。在党员干部正确认识血防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动群众,广泛开展宣教工作。通过大会、小会、黑板报、播放电影等多种宣传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血吸虫的生活史以及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危害。结合当地典型人、典型事对比算账,现身说法。[5]通过这一举措,消除部分群众对于血吸虫病的迷信思想,通过回忆、诉苦等形式将血吸虫病与过去的悲惨生活相联系,激发群众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政治热情。群众有热心,有干劲,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自然开展的较为顺利。
血吸虫病的爆发受降雨量影响,通常在7月份达到病情高发期,这恰好与农业生产的繁忙季节相重合,如何处理血防与生产的关系成为问题所在。毛泽东提出的将血防工作与发展生产结合起来,无疑辩证的处理了血防与生产的关系,将二者的矛盾有效予以缓解。在血防工作刚开始之际,干部思想不统一,在实际行动中存在抵触情绪。新洲县杨裴乡的三社队长姚应和就认为,搞两管是好,只是生产太忙了,迟些时再说吧,六社生产队长认为,这样忙的时候搞血防,如果生产搞不好,将来连饭也没有吃的。[6]针对这一情况,党支部根据党员的思想情况,采取上党课,贯彻党的血吸虫病防治方针政策,明确党员的责任,提高了党员的思想觉悟。在实际操作血防与生产的关系时,也采取抓主要矛盾的办法。7月是生产的关键月,也是血吸虫病的病情高发期。因此,如何合理安排劳动力,是如何妥善处理血防与生产关系的关键所在。杨裴乡采取改进工作方法,改变部分农活生产时间,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等做法,做到了合理分工,妥善处理和生产与血防的关系。在处理粪便的过程中,又加上科学技术的指导,不仅能够杀灭虫卵还不耽误农时,将血防与生产结合,达到增产防病,两全其美的目的。
血吸虫病在建国初期的严重流行,党和政府早早便在流行地区建立血防机构,开始着手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依托专业医务人员,建立血防所,开展针对血吸虫病的调查研究。在1953年建立实验区,开始进行规模较大的防护工作。毛泽东认为在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科学家的作用。1956年,针对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的消灭问题,秉志先生建议使用火烧的办法,毛泽东知晓后责令卫生部重视此意见。1956年、1957年,毛泽东还接见血防工作方面的专家教授,关怀血吸虫病工作的进展情况,给科研工作者很大鼓励。[7]随着治疗药物的逐渐问世,有关血吸虫病的治疗效率大大提高,治疗效果翻倍。在应对锑剂使用不当而出现的中毒反应时,救治成活率也有所提高,有效减少了医疗纠纷。血吸虫病治理手段的提升,也为后续农业生产提供了劳动力。
毛泽东的血吸虫病防治思想,不仅有效缩短血吸虫病防治历程,确保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为全面消灭血吸虫病带来了希望,为新中国的卫生防疫事业奠定了基础。对于农民而言,血吸虫病的有效防治,保证了儿童的生长发育、成年男女的生育能力,保障了家庭基本的劳动生产。对于农业生产而言,表面看来血防在劳动力与劳动时间方面与农业生产有所矛盾,耽误了农业生产,实则为互惠互利的辩证统一关系。对于国家而言,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此大规模的群众防治运动,不仅在思想层面上提升了农民对于血吸虫病的认知,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更能发挥中国共产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凸显中国共产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政治智慧。时至今日,血吸虫病仍尚未完全消灭。虽然目前我国血吸虫病患病人数得到有效控制,钉螺面积也在有序减少,但不可否认毛泽东血吸虫病防治中的有关思想针对当前我国的血吸虫病防治乃至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仍具有借鉴意义。
[1] 王陇德.中国血吸虫病防治历程与展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
[2] 曾珺编著. 毛泽东书信背后的故事[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5.01,156.
[3] 中共聊城市委党史研究室编. 徐运北文集[M].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4.09,711.
[4] 中共聊城市委党史研究室编. 徐运北文集[M].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4.09,711.
[5] 中共湖北省委辦公厅编.防治血吸虫病是增加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58.02,18.
[6]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编.防治血吸虫病是增加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58.02,10.
[7] 中共聊城市委党史研究室编. 徐运北文集[M].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4.09,715.
邮寄地址: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蔡都镇美华小学东二十米路南
收件人:刘尚裔
联系电话:18336956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