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元
摘 要: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系统的活动,因此对儿童的成长能起着主导作用。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无疑都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但是究竟哪一个对学生个体的发展影响更为突出呢?本文从多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做出了详细的论证。
关键词:家庭;学校;社会;学生;个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3-018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3.094
19世纪初德国牧师卡尔·威特对其本来普通的儿子从一出生开始就进行了系统的耐心细致的教育,结果小卡尔·威特8岁时就能流利地讲6国语言,13岁获得了哲学博士的学位,16岁获得了法学博士的学位。卡尔·威特牧师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教育的威力确实比人们想象的强大。教育家马卡连柯收留了流浪街头的孤儿、小偷,并对这些儿童进行全面教育,最终使他们成为有革命理想、自觉遵守纪律、热爱集体和劳动的有文化的新人。这就告诉我们,教育对个体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一、家庭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
可以说,家庭是儿童早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更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庭的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严格地说,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从胎儿时期就开始了。孩子从生下来到将来的成长都离不开家长的呵护和陪伴,即使孩子进入了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以后还是会和父母在一起,就算是孩子来到了学校里,父亲和母亲对其的教育也是学校和教师教育不能代替的。曾经有一位知名的教育学家在相关的研究中就明确地指出,一个人的性格基本在三岁就形成的,这也正好印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话“三岁看老”,所以,提前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教育开始出现了新的问题。如父母工作忙没空看管孩子,只能请保姆、家教,同时溺爱孩子的现象不断增多。而且由于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很多父母忙于工作或是自我学习,经常不在家,这样孩子就很容易陷于孤独之中。或者由于家长对早期教育缺乏正确的理解,望子成龙心切,拔苗助长,超负荷施教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在很多学校的班级里也出现过类似的现象,如一些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他们的父母希望他们学得更好,就买了很多课外学习辅导书、练习册之类的让学生进行练习,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从“我要做”逐渐过渡到“要我做”,这不是与现在提倡的“让学生从‘要我做逐渐转化到‘我要做”這个观点恰好相反吗?
现在大部分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所以有些家长对孩子十分溺爱,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孩子喜欢看电视就让他看电视,喜欢玩手机就让他玩手机。这样一来,便导致这些孩子只顾着玩乐,在学习上就无法集中精神了。通过一些事实可以看出,父亲和母亲对孩子的期望值越高,就越会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过多的干预,这样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性格的形成。
一些有经验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认为,家庭是孩子的一个活动的空间,父母作为一个社会角色,要重视自己的地位,正确地引导孩子成长。因此,家庭教育的影响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
如果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最基层单位,那么学校也是社会的一个细胞,是每个现代人成长的必经之所,它更是影响人的发展的最有效的因素和途径,而且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学校存在的目的就是按照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来对学生进行有目的以及有规划的培养,而且还会合理做出教学规划、教学大纲,利用比较集中的时间,采用比较有效的方法,沿着既定的方向,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训练和教育,使受教育者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最正规、最全面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培养出较好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出非常正确的三观以及高尚的品德。
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影响人的成长,可以使人的身心沿着预定的要求、轨道和方向发展。例如普通中小学的教育属于基础性的学校教育,它可以使中、小学生在预定的时间内获得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础理论,受到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教育。初、中、高级的各种技术学校属专业性的学校教育,它可以把学生培养成各级各类的专门技术人才。尤其在当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也就表现得更加明显了。
譬如,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如果没有学习过加法的计算,那么他肯定不明白乘法的意义。因为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所以不懂加法又怎么会明白乘法的意义呢?还有我们大家熟悉的伟大科学发明,如爱迪生发明电灯,瓦特改良蒸汽机,居里夫人发现化学元素镭等,这些科学家们都是在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对已有知识和经验的总结,通过无数次的实验而发明创造出来的。
实践证明,有些科学技术知识的获得,离开了现代的学校教育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新的一代要掌握新的科学知识,首先必须具有前人知识和经验的基础。学校教育这种形式正是掌握前人知识和经验的捷径。经过选择和提炼的教育内容,使受教育者不必再去重复前人在认识世界过程中走过的弯路。学校可以说是发展人才的高效率的“工厂”。另外,学校里还有很多教师开展相关活动,教师都是受过专业教育指导的,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对自己所要教授的知识有着深刻的理解,与此同时还有着专业的教育思想,而且能够有效地按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培养每一位学生。很多经验丰富的教师都能做到主动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来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例如对一些性格比较内向或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鼓励他们参加班内组织的一些集体活动,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而对于一些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教师就必须给他们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使他们的才能有充分的发挥余地。
三、社会环境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
孩子从出生的那天起,就开始跟这个社会存在着关系,而且还会在社会的作用下慢慢长大。古书中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还有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搬了三次家的故事,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孩子的成长跟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家庭的经济条件,父母的职业状况,经常接触的亲友、伙伴,都可以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古人云:“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而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环境则是指家庭、学校以外的其他外部社会条件,如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文化娱乐场所、劳动场所、左邻右舍的邻居、亲戚朋友以及社会上的各种风俗习惯等。环境给人带来的一些影响除了有一定的自发性,还存在一些偶然性。因为社会的教育跟学校的教育不一样,学校的教育都是有规划和有目标的,即使是这样,也不能小看社会环境给学生带来的影响,这是由于学生的全部社会生活不仅仅只有家庭和学校,还有亲戚和朋友和社会氛围。人类在社会中生活,人与人之间就要学会交流和沟通,要建立良好的社交,在社交当中,人们所感受到的就是社会中不同情况的影响。这些影响在不经意间慢慢地渗透到了人们的心里,从而开始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所以环境是可以直接到学生的,有的因素甚至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
但是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社会环境其实就是很多因素结合在一起的一个整体环境,这些环境不仅有正向的一面,还有着消极的一面。如果有的学生在社会上交了些品学兼优的朋友,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互相交流学习的经验,这是积极因素的体现;如果这个学生在社会上交的朋友是一些只知玩乐、不爱学习的孩子,试想一下,这个学生还能受到积极的影响吗?这就是消极因素的体现。
除此以外,我觉得现在社会上对青少年学生带来最大影响的应该就是一些媒体了,比如说电视、广播以及网络等。尤其是网络媒体,因为现在的家庭绝大部分都有电脑了,而青少年通过在电脑上觀看电视剧,可以从中接触到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应该学的,有些则是不应该学的。尤其是学生进入了青少年时期,对社会上的很多事都充满了好奇,可是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就很容易被电视剧中的行为和观念所影响,这些行为和观念不只是有正面的影响,也会带来反面的影响。所以,我们认为加强对大众媒介的管理很有必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等一些古代名言,都是古时候一些优秀的教育家所领悟出的道理。当然,要在这些众多因素的影响下,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把青少年学生引向正确的道路,其任务是十分艰巨的。但我们不能放弃,必须充分运用这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以内容健康向上、具有艺术魅力的精神食粮教育每一位学生或青少年,而且坚决抵制各种封建迷信、腐朽思想、低级趣味,以提高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总的来说,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
四、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现在的教育结构模式应该是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在这种模式下又应该是:
第一,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因为学校毕竟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是培养人的场所,有一支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队伍,有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
第二,家庭与社会、学校要保持一样的目标,合理地结合在一起。这三方面的教育力量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克服自身的局限,共同为培养“四有”新人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第三,让学校和家庭的直接联系更加紧密。所应用的策略大致有定期召开家长会以及教师访问家庭或者家长到学校来观察等。这样能够使教师和家长更加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从而将工作做得更好。
总而言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这三个方面,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和影响都是举足轻重的,既不能忽视其中某一方面,也不能过于依赖其中某一方面,而应把三者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这才是当前教育最有效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金辉.放飞的思维——浅谈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J].新课程导学,2014(17).
[2]周莺歌.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