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唐诗觅清凉

2020-07-23 06:23刘昌宇
醒狮国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窗纱暑气残阳

刘昌宇

炎炎夏日,酷暑难当,手捧唐诗,徜徉于古人纳凉消暑的诗词中,一股清凉悠然在心间暗长,J惬意而安详。

那时的文人雅士纷纷选择前往高山古寺避暑,“古松凌巨塔,修竹映空廊。竟日闻虚籁,深山只此凉。僧真生我静,水淡发茶香。坐久东楼望,钟声振夕阳。”此诗生动地再现了当年避暑的胜况。山间古松高耸入云,塔寺掩映在松木细竹之间,一片苍翠,一处回廊,一杯香茗,一片残阳,听老僧讲经,望归雁远飞,钟声送残阳,山间好清凉。

“蟬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在酷热的夏季,耳旁传来蝉嘶鸟鸣的声音,多少有些让人心生烦意。但在山高林密的古道,听到这样的乐音,反而给寂静增添了清幽。独坐林间听那婉转的蝉鸣鸟唱,头顶茂密的枝叶打散了烈阳,投下郁郁的凉影,几许凉风拂过,满林蝉鸣伴奏,更妙的是有一弯清流绕林而过,手持一柄吊杆,悠然独钓溪边,暑气在蝉鸣中渐渐流逝,所谓“避暑临溪坐,何妨直钓鱼。”“避暑长林下,寒蝉又有声。”如若是夜晚,能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暑气已去了一半。明月高悬,树枝间忽有鸟儿扑棱棱飞起,清风徐来,送来阵阵稻花的香气,耳畔那池塘里一片蛙声似乎在庆祝着丰收的喜悦,“君听月明人静夜,肯饶天籁与松风”,诚然,静听天籁之音总是消暑的一大法宝。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如果懒怠走进深山、树林,甚至不出庭院,仍然不缺少避暑纳凉的方法。学学孟浩然和杜甫,在这夜短昼长的夏日,打开门窗,松散头发,闲闲地躺在窗边的榻上,来一场沉沉的午睡,头顶是小窗糊着绿色的窗纱,和窗边翠绿的芭蕉叶交相辉映,门上的水晶帘被微风轻轻吹动,小院里是绿树荫浓,“满架蔷盛一院香”,连梦里也尽是云水之凉。睡足醒来,早就在冰凉的井水里浸着的瓜果,已清润明晶、芳鲜圆绽,“人口甘香冰玉寒”。且看宋人杨万里所言:“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瞧这份慵懒闲情,何热之有?

心静自然凉。优美的唐诗能让我们一颗浮躁的心变得宁静,缕缕的诗香能消褪心头的暑气,让我们的心灵平静悠凉,最终涤去我们身上的浮华之气!

编辑/徐展

猜你喜欢
窗纱暑气残阳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处暑
——保养肺气 春捂秋冻
月夜吟
与女友牵手二月有感
仙人台醒梦亭
立秋
朱建中
记 得 朦胧
给窗户戴个口罩——电子除霾多功能窗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