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良 兰海峰 林知远
摘 要: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协同合作的重要战略之一。过去人们受陈旧的思想观念和认知的局限,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相当大的破坏,并为此付出了极大的经济文化代价。惨痛的经历教育我们,要做到在保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前提下,全力加强全民生态文明道德意识的培育。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 道德意识培育
中图分类号:G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6-0-01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这个自身条件要求我国的发展战略必须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黨的十六大报告郑重指出,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提高,让自然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社会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离不开对全民进行的生态文明道德意识培育,全民生态文明道德意识的提高可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一、生态文明道德意识内涵
1.保护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适宜的自然环境是人类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我们要认识到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只有自然资源得到了合理的保护,人类才能更好地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保护自然资源其实和我们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我们每个人都必要依赖自然环境才能得以生存[1]。近几年,被破坏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的反噬事件越来越多,地震、海啸、各种自然灾害都是对人类的提醒,自由合理地利用并保护自然资源,才可以使人类更好的生存和繁衍。
2.节约自然资源
珍惜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注意再生资源的使用和开发。良好的自然生态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前提,在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下人类发展才可以稳步向前。如果一味地开采、发掘,致使自然资源遭到过多的人为破坏,会使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停滞,威胁人类的生存。
3.维护生态平衡
珍惜和保护生态平衡也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部分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要找到一条既能节约自然资源,又能保证经济发展的模式[2]。自然环境中的每一个物种都能得到有效保护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前提条件。
4.依靠科学技术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早就提出的理念之一。现代社会越来越多地依靠科学技术利用自然资源,这样做可以促进自然资源结构的良性循环,这种方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条件之一。人类可以用现代科技技术成果来替代消耗性自然资源。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自然的破坏,保护自然资源的良性循环,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大力培育生态文明道德,并以此为指导,既有利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也有利于自然资源的生态平衡。这就是培养人类生态文明道德意识的终极目标。
二、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如何培育生态文明道德意识
1.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各级政府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致力于经济建设的时候注意保护自然资源,要全面提高相关执法部门的综合能力和执法能力。驱使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和可持续发展有关的讨论及实践,最大限度地提高全民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性。
要提高领导干部的认知,强化领导干部对生态文明道德意识培育的重视[3]。各级领导是党的政策方针的重要执行者和决策者,在生态文明道德建设中起到决策性作用,领导者的生态文明道德意识会直接影响到社会民众对生态文明道德意识的认知。所以,培养好领导干部的相关德意识水平,是培养民众生态文明道德意识的前提。建议可利用各级党校和学院对领导干部进行相关的知识讲座,激发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
2.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
在人民群众中进行生态文明道德意识的宣传和普及,让生态文明道德意识教育成为全民的基本道德思想,让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保护环境。要充分利用社会媒体和基层宣传工具,以知识讲座、与生态文明相关的电影电视等方式进行宣传,深化全社会生态文明道德意识。
3.引导全民积极参加生态文明道德意识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活动可以很好地启迪人的心灵情感及对大自然的敬畏感。在此类活动中,要坚持育人理念,培养民众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思想指导下,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引导全民树立绿色的消费观。要让全民从身边事做起,如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对废旧物回收再利用、购买节能电器、垃圾分类等。倡导民众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适度的绿色消费理念;鼓励民众适度消费、替代消费。这些虽然都是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但是要教导民众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生态文明道德意识养成的过程中,可以用相关的条理来约束民众。使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养成行为习惯。
4.改变旧观念
在传统的思想观念中,人们认为,大自然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摒弃在社会发展中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加强生态型社会的建设。教导人们形成万物平等、顺应自然、永续利用的生态价值观。要让民众理解,培养生态文明道德环境意识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民众道德养成的良好前提,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相关。要把道德关怀时刻放在心里,树立起民众对自然资源的道德义务感,养成良好的自觉行动,才能解决自然资源保护的根本问题,为生态文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结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帮助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断增强,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让人民过上小康生活,让自然环境更有利地循环发展,生态文明道德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重要基础。只有全社会都培养生态文明道德意识,每个民众都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的国家才能实现生态文明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马李茜.生态文明建设的道德之维[J].现代交际,2019(11):213-214+212.
[2]李俊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教育研究[D].辽宁大学,2019.
[3]王佳玲.老子生态伦理思想对提高大学生生态道德素养的启示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