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卫生服务信息化系统建设与应用探讨

2020-07-23 08:53景一鸣
中文信息 2020年6期
关键词:社区卫生信息化

景一鸣

摘 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的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和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当前,我国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还存在系统功能不健全、信息采取困难、信息共享不畅、缺乏系统分析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卫生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均衡性,影响着“预防为主”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的落实。

关键词:信息化 社区卫生 新模

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6-0-01

一、现阶段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瓶颈问题

1.系统功能不健全,数据录入慢

国家对社区卫生服务定义如下,是以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卫生服务项目[1]。然而,目前由于系统在信息采集功能使用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上还不尽如人意,由于社区卫生工作涉及病人信息较多,外加,近年来我国慢性病的患病率有所上升一名医生完成1份病人档案的录入至少要20 分钟,极大限制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效率。受人工录入影响,档案数据的准确性难以保证。

2.获取信息困难,采集时间长

社区卫生服务作为综合卫生服务项目,數据获取无疑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然而目前还存在一部分居民对于信息采集工作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是不愿意提供一些涉及隐私的个人信息[2]。其中很多居民自身观念和医疗理念对于信息采集工作存在误解,不愿意透露个人信息。同时近年来关于医疗机构之间的利益驱动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新闻屡见报端,且缺乏制度保障措施,也客观上增加了信息获取的

难度。

3.系统信息不共享,工作效率低下

随着基层卫生服务信息化的推进,系统信息不共享问题尽管得到了很大缓解,但是部门互通问题依旧是制约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信息孤岛已经成为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亟须解决的问题,同时,根据系统信息不共享的具体情况看,由医生、患者被动服务,不同业务系统间的不共享,医生也无法紧密的为患者提供服务和救治[3]。现阶段这一矛盾随着基层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工程的轮式有了极大好转,主要矛盾已经逐步地开始转移至同一业务系统的跨地域不共享,系统信息不共享这也是社区医院无法控制的,导致忽视了患者在改变不良行为、参与疾病自我监控和自我管理中的作用,目前,基层卫生系统与其他卫生健康相关系统的互联互通正在解决,然而效率显然还不够高。

4.系统缺乏分析功能

社区卫生改革的关键,在于能够逐步完善和建立有效的系统分析功能与机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重点在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个人接种和上级考评的系统分析功能上进行优化。当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社区在向上级申报疫苗需求时只能人工统计,浪费了有效工作时间(有效工作时间考核)。同时,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系统分析功能在内容和模式上缺乏一套科学、简单、具有可行性、通用而不做作的系统分析功能,关键是对工作的数量和质量缺乏有效、准确的统计。

二、基于信息化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1.“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构建

在各个社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结合居民健康水平进行信息化建设,把“以病为中心”的健康档案扩大到“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为居民形成一份完整的健康管理档案,助力服务模式建设以患者为中心,由简单的个性化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由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生、妇幼医生、社区护士、防保人员、专科医生等组成,健康教育与计划生育“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整合指导等信息,为信息化建设提供重要平台和支撑。社区居民需要对档案有所了解,所有医疗卫生服务信息都将纳入“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家庭医生为核心,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个人健康档案中的信息随时被添加和更新,统一协调资源,形成一个真实的生活档案。

2.建立“互联网+健康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通过整合医护一体化、社区卫生服务、控制及预防等“互联网+健康服务”,促进多种信息系统资源共享。通过“互联网+健康服务”,实现不同类别医院之间与社区服务中心之间的基本医疗手段互通。通过不同方式的并列专列,可以开通一定的网络系统,实现网上资料查阅,解决基本技术问题,为资源共享服务,更是需要促进服务专项的社区化建设,为优质资源带来一定的缓解。

3.通过信息化,做好系统信息不共享防治工作

随着系统信息不共享患者的日益增多和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系统信息不共享防治至关重要。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的“系统信息不共享健康防治”建立了系统信息不共享患者基本档案,进行主要对接。采用“亲密健康管理”系统和专家网络查询系统,通过患者的积极参与,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治能力。知音健康管理系统是目前系统信息不共享患者主要使用的一个系统,其中携带者不同的“能量监护仪”,能够保证对患者的运动量、血压、血糖等进行监控,用药及时管理,能够形成一体化建设,为社区服务带来更加有效的模式和动力。

4.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家庭医生考核制度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和卫生服务站医生的绩效评价为要实现和集成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电子健康档案、公共卫生管理、电子工作记录等多个模块进行有效地记录,从各项具体的项目完成的质量以及患者的评价方面,形成客观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方便对医疗卫生进行考核。最终实现信息化评价量化指标与传统考核相互补充与完善的

效果。

结语

总之,在信息化背景下进行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更新,需要了解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前存在的问题,为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改革服务。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推进的前提下,做好社区卫生管理,不断更新信息资源,整合信息机制,做好服务模式和改造,从而为社区打造全新的社区服务制度。在社区卫生服务新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中,探索全新的社区卫生信息资源,建立健康信息网络平台,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技术支持,缓解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为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更新的更加广阔的空间,而且能够满足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促进卫生服务系统和基本保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程勇.浅析居民档案信息化管理对促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性[J].才智,2020,(02):221.

[2]周敏.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01):89-90.

[3]吴丽萍.社区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公共服务能力需有机结合[J].传媒论坛,2019,2(24):115-116.

猜你喜欢
社区卫生信息化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履职尽责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社区卫生发展“老大难”还在
农村社区卫生机构试试“托管制”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社区卫生
信息化
创新社区卫生服务 真正落实医保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