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现代花卉产业的优势和问题

2020-07-23 16:40杨明珊陆继亮魏国震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20年5期
关键词:花卉云南

杨明珊 陆继亮 魏国震

|摘要|云南花卉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成为了云南最具发展优势的绿色新兴产业,也是全球3大新兴花卉产区之一和全球第二大的鲜切花交易中心。文章阐述了云南现代花卉产业的优势与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新趋势,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

云南与非洲的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哥伦比亚是世界3大适宜花卉生产的地区,具有周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光照充足、气候类型多样等优势,可周年生产几乎所有种类的商业花卉,且品质较好、成本较低。经过30多年的发展,云南花卉产业从斗南逐步扩大至整个滇中地区,成为云南最具发展优势的绿色新兴产业。云南鲜切花种植面积全球第一,产量连续25年全国第一,占全国50%以上的市场份额,奠定了其亚洲鲜切花中心的地位。自2009年至今,云南花卉产业从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在保持鲜切花优势地位的同时,盆花、绿化苗木、加工花卉发展迅速,成为全球3大新兴花卉产区之一和全球第二大的鲜切花交易中心。但云南现代花卉产业仍然存在产业聚集化程度不足、创新驱动力较弱、技术质量标准不够完善、运输过程损耗严重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云南现代花卉产业的概况

种植面积

云南是中国最大的鲜花生产区,“十二五”以来云南省花卉种植规模年均增长14.04%,高于全国平均增幅7.58%,产值增幅高于全国5.75%(图1),2017年种植面积156.2万亩(10.4万hm2),总产值503.2亿元,占全国花卉总产值的33.37%(图2)。

2018年,云南省花卉种植总面积达171.4万亩(11.4万hm2),同比增长9.7%;总产值达525.9亿元,同比增长4.5%;鲜切花产量112.2亿枝,同比增长1.7%;盆栽花卉产量4.28亿盆,同比增长28.5%;出口额2.06亿美元,同比减少1.9%;花卉企业数2316家,同比增长8.3%;其中省级及以上龙头企业29家,销售收入1000~5000万元花企137家,5000万~1亿元花企17家,1亿元以上花企10家。花农合作组织544家,花农户数15.6万户,种植大户18931户,花农收入达124.8亿元,从业人员达39.57万人。

鲜切花

2018年云南省鲜切花种植面积达22.7万亩(1.5万hm2),占世界切花总面积的35.35%,鲜切花种植面积全球第一。鲜切花产量112.2亿枝,同比增长1.7%,产量连续25年保持全国第一,占全国鲜切花总产量的53%。

2016~2018年鲜切花规模、产量和产值年均增幅为10.5%,产值增幅最大,为20.8%(表2)。云南省鲜切花已从滇中地区扩展延伸至红河、玉溪、楚雄等州市,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的品种逾千个,玫瑰、康乃馨、洋桔梗和绣球等鲜切花“新四大花旦”,单个产品占全国70%以上市场份额。

盆栽花

盆花增长迅猛,已经成为云南产值最大的花卉种类。随着市场对小型化盆栽的需求持续增长,及云南花卉物流运输的进一步便利化,观花和彩叶型盆栽面积和产量快速增长。2018年云南省盆花产量同比增长28.5%,产值同比增长22.4%,成为云南花卉最大增长点。以大花蕙兰、盆栽玫瑰、多肉植物为代表的盆栽观赏植物的产量达4.28亿盆、产值达107.5万元,超过鲜切花。其中大花蕙兰产量占全国的90.3%,规模超过韩国和日本;盆栽玫瑰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

结构

种植结构

云南花卉产业由鲜切花、盆花、加工用花卉、绿化观赏苗木4类组成(图3~4),前3类规模优势明显,其中鲜切花和盆花比重高出世界的9.22%和37.19%。鲜切花中玫瑰、康乃馨和百合的面积占全省切花总面积的72.37%。

市场结构

云南花卉为外向型产业。以鲜切花为例,省外销售占81.3%、出口占8.4%,在国内及亚洲鲜切花市场享有市场主导权和定价权。云南斗南鲜花批发市场已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的鲜花交易市场。且多种交易方式并存,批发占49%、电商占23%、直销占17%、拍卖占11%(图5)。其中,电商发展迅猛,到2017年全国已上线电商21家(6家完成融资或上市),预计2019年电商销售将达600多亿元(图6)。

云南現代花卉产业的优势

目前云南花卉面积和产值增长速度全球第一,面积和产值位列全球第三,面积在美国、印度之后,总产值仅低于美国和荷兰,高于日本、厄瓜多尔等国家(表3)。其中鲜切花种植面积全球第一,外销额全球第二(表4)。

2018年斗南鲜花批发市场鲜花交易量达67.3亿枝,交易额55.9亿元,拍卖交易量达17.9亿枝,交易额26亿元(表5),斗南“两市”年交易总量和交易总额亚洲第一,是亚洲鲜切花行情的“风向标”和“晴雨表”。斗南花市属世界性的花市,不但销售本省所产花卉,还转销越南、泰国等国家以及广东、海南等国内地区的花卉产品。

云南现代花卉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种业发展喜人  规模全国第一

借助厚实的产业基础和优越的气候条件,以鲜切花为主的种苗产业发展喜人,云南省累计育成花卉新品种560个,新品种研发规模全国第一,‘红唇‘金辉等自主研发花卉新优品种推广种植面积达5000亩(330 hm2)。2018年种籽和种苗种植面积达9000亩(600 hm2),种籽和种苗产量分别为14.9 t和8.5亿株,同比分别增长69.2%和1.2%。通过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交易的专利新品种共有136个,比上年增加了51个,新品种交易量1.8亿枝,新品种专利费收入1484.16万元。鲜切花品种更新进一步加快,随着品种和品质的不断改善,云花替代进口的能力已经有了较大提高,海关数据显示2018年鲜切花进口额同比增长20.7%,增幅较2017年的47.2%下降26.5%(图7)。

园区科技引领  产业增效明显

2018年,云南省逐步建成规模以上花卉园区26个,总面积超过20万亩(1.3万hm2),占全省花卉面积的12%。红河、玉溪、曲靖、丽江、楚雄、文山等地新增主要花卉园区完成投资超过30亿元,面积达2万亩(1333 hm2)。2018年新增绿色种植钢架大棚542.5万m2,同比增长81.8%,其中新增智能控制温室13.6万m2,同比增长40.2%。以爱必达、品元、创森、立深新园等为代表的本土科技型企业,利用智能玻璃温室或薄膜温室,采用基质栽培的生产模式,推行水肥一体化和精准高效种植方式,有效实现了园区的减药减肥,设施水平、产品质量、单位面积效益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其中玫瑰智能栽培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晋宁、通海、泸西、开远等花卉主产区企业及新型主体,利用互联网、精准栽培技术对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提升改造,产量和质量均实现大幅提升,利用“互联网+精准栽培”技术对第二代生产方式进行提升改造已成为产业新方向(表6)。云南省采用绿色高效技术生产的鲜切花面积超过5000亩(330 hm2),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较传统种植增加了2~3倍。

市场需求多样  销售模式多元

随着产业蓬勃发展,鲜切花全产业链发展为各个环节分工更加细化、专业性更加突出的新型经营模式,体现出了3个特点。一是鲜切花电商迅速崛起并保持快速增长,在云南鲜切花产品的外销渠道中占比达到25%以上。电商的兴起和发展有力拓展了“云花”的终端市场,培育了新的消费群体,对稳定全年鲜切花市场行情、推动云花产业转型升级和加快“花卉+互联网”发展进程起到积极作用。二是专业的鲜切花服务商不断涌现,鲜切花产业向纵深方向发展,出现专门从事鲜切花产品包装、加工、集货、物流、储运、销售等业务的服务商群体。三是物流快递服务的升级和配送成本下降,流通环节越来越少,从云南直发花店和消费者的数量不断增长;运输方式逐步从航空运输为主转变为公路冷链运输和航空运输并重的局面,产业链各环节分工更加细致,运行更加高效。

云南现代花卉产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近年来云南现代花卉产业规模稳步扩大,质量效益不断优化,但发展中也存在不少突出问题。

存在的问题

产业聚集不足  生产效率较低

长期以来,找地难、租地难、生产配套设施用地得不到保障等突出问题和矛盾极大地制约了云南现代花卉品质提升、设施升级和新技术推广应用,与荷兰专业化公司种植方式及肯尼亚、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的大农场种植方式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一是生产设施设备落后,花卉生产设施面积仅占花卉总面积的27%,较荷兰的60%、韩国的57%还有较大差距。其中,近70%还属于竹子、水泥框架等简易大棚,生产分布零星,管理相对粗放,单位面积效益低,高品质产品规模化供给不稳定,抵抗风险能力较弱。以玫瑰为例,云南省玫瑰切花产量仅80枝/m2左右,而荷兰高达200枝/m2,产值更是云南的6倍。生产碎片化现象突出(图8),种植规模小而分散,不能满足市场批量稳定采购的要求。二是云南省花卉产业经营组织小、散、弱,企业整体实力弱,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不够,集中度和组织化程度较低,云南的花卉种植80%由个体花农完成,产业聚集度、集成度低,单位面积产出率低。2017年云南省花卉企业2139家,花农18万户,每个生产主体平均种植面积为7亩(4700 m2),是荷兰的24%、肯尼亚的1.5%,单位面积产量仅为他们的25%~50%(图9),新主体的培育急需加强。

创新驱动较弱  品种亟待加强

云南省花卉新品种研发创新存在诸多困难:一是花卉品种长期依赖国外,资源转化利用率低,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生产技术、新优品种引进和利用不足,专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缺位,人才队伍欠缺,自主创新成果转化率低,科技创新在产业中的推动力较弱;二是花卉种质资源收集和储备基地规模小、分布散、实力弱,野生花卉品种收集和保存缺乏工作团队,支持资金不足;三是世界新优品种引进仅靠品种代理商和部分企业,力量单薄,集中试种和展示条件差;四是受限于当前知识产权保护的机制不完善,国外育种人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缺乏足够信心,知识产权收益估值低,制约了国外新品种的引进与应用,种苗繁育技术有待提升;五是云南省花卉新品种选育步伐慢,自主研发新品种商业化种植规模小;六是种苗繁育技术有待提升,优质种苗规模化、标准化供给不足。

以最大花卉种类玫瑰为例,云南省累计(2016年)获得授权的自主选育品种数量仅为英国的0.82%、法国的0.86%、荷兰的0.92%、德国的9.95%(图10)。总之,云南省花卉产品总体规模庞大,但优质产品数量少,供给不足,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应用难,品种研发与保护滞后,制约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市场主导地位尚未稳固。

品质消费增大  云花有待提升

2017年玫瑰、康乃馨、百合、洋桔梗、绣球、非洲菊等主要切花均价2.76元/枝,较上年增长21%,“好花好价”与“好花价高畅销、劣花价低滞销”的市场销售格局基本形成。旺盛的市场拉高了优质产品的价格,2017年优质玫瑰价格比2013年增长30%以上,其中AA级价格更是增长了115.27%(表7);优质品供应不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以玫瑰为例,优质花(AA、A、B级)所占比例不足总交易量的30%(图11)。

技术标準不全  品牌打造乏力

云南省花卉产业属外向型产业,竞争不在家门口,产业发展与国际花卉产业息息相关。云花90%以上销往国内大中城市,覆盖全国所有花卉市场,出口至世界46个国家和地区。但是受种植分散影响,生产主体缺乏主动开拓市场的意识和能力,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优质产品差异化生产。另外,鲜切花加工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不够健全,从原材料种植、中间产品加工到终端产品加工和安全检测的一系列标准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且龙头企业引领和服务整个产业的动力不足,低价竞争时有发生,市场开拓有待加强,产品营销和企业品牌打造亟待借力而上、持续发力。

流通环节过多  运输损耗严重

云南花卉采后处理没有建立全程冷链体系,缺少规模化、集约化及规范化的储存、加工、中转集散平台,外销花卉80% 以上的产品是租赁农民小而散、无冷储条件、不稳定的加工场地进行分拣、包装和发货,大多数鲜切花产地采后处理不规范,没有产地预冷,影响花卉品质,损耗高达20%。

花卉物流运输服务质量和效率整体水平较低,飞机运输缺乏全程冷链,机场集货点冷藏条件有限,机场停留时间长;汽车运输环节,冷链或恒温运输车辆少,车厢温控、装载设备和技术落后,部分企业开通了昆明至北上广深及泰国等几条冷链线路,无法覆盖主要城市,且目的地“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不到位,导致很多鲜切花无法顺利实现直销,很难适应现代消费市场快捷、高效物流配送的要求。加上鲜切花包装依然大而重,缺乏小包装或针对终端市场的专业化、个性化包装,货损大,成本高,物流运输损耗高达35%,到客户端瓶插期只有5~7天(表8),仅为进口花卉瓶插期的一半(图12),严重影响了云花品牌形象。

花卉生产粗放  环境污染严重

2018年仅滇池流域每年产生的花卉废弃物就高达300万t,这些废弃物木质纤维素含量较高,不易降解,随意堆放产生腐殖质,可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水环境,增加环境氮磷污染。此外,传统花卉种植,需要施用定量的农药和化肥,将随雨水和地表径流,形成面源污染,影响到周边河道及湖泊的水质,给湖泊水环境带来压力。

资源利用有限  产业开发不足

云南是世界知名的“植物王国”“世界花园”,具有全球最丰富的观赏花卉、加工用花卉和花卉旅游资源,2017年,花卉二、三产占总产值比重仅为6%和23%(图13)。究其原因,一是云南绝大部分可食用花卉未进入国家或地方的新资源食品目录,无法大规模开发利用;二是对花旅线路和景区缺乏设施提升和品牌宣传,省外认知度低,资源优势还未形成产业优势。

疫情冲击很大  产业损失严重

劳力缺乏,生产停滞  对于劳动力的依赖导致行业的不稳定。就花卉产业来说,花卉生产具有短周期、不耐储等特点,需要大量的人力来维持正常生产,但当疫情发生,员工无法及时返回岗位,劳动力缺乏成为绝大多数企业面临的问题,影响了生产规模与产量恢复,造成许多企业无法正常生产。

运输不通,销路受阻  由于多地交通限制,物流链受到影响,造成了鲜花积压的情况,整个行业基本停滞;客户的需求也相对减少,有些花卉档口为春节备的货,因为没人光顾最终不得不扔掉,亏得血本无归。

集中上市,损失严重  众多花企花农都将宝压在春节和情人节,无论是鲜切花还是盆栽,都赶在早春季节集中上市,疫情恰巧在此时出现,给花卉行业带来重大损失。

解决对策

制定出台政策  挖掘产业潜力

进一步加大对云南省花卉产业的引导培育力度,促进花卉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中国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议出台《推进云南花卉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質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加大花卉产业的培育引导力度,确立高质量发展目标,着力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深入挖掘花卉产业发展潜力,特别是全球最丰富的观赏花卉、加工用花卉和花卉旅游资源,力争用5年时间把花卉产业做成千亿产业,推动云南花卉产业进一步发展。

建立产业园区  引导绿色种植

依托云南省内外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持,制定云南花卉高质量发展生产技术标准。利用云南省土肥、植保、农技推广等各类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构建覆盖全省范围的花卉种植技术推广服务平台。加大花卉产业绿色投入品使用,加强花卉抗病性品种研发,实现优质种苗、种球的标准化、规模化供给。加大花卉设施环境改善,对花卉种植基础设施建设按建成规模给予一定额度的财政补助,把温室大棚、水肥一体化设备、环境调控设备和保鲜冷库等配套设施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分层次给予补贴。推广花卉生态高效栽培技术,对实施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循环水肥利用、节水灌溉等与设施相配套的绿色高效种植技术的企业、基地给予相关税费优惠、政策扶持。推动精准施肥施药,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综合运用,提高花卉品质,减少肥药过多导致的环境污染。发挥产业园区示范带动作用,新建和改造提升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生态高效的现代花卉产业园区。

提升品种品质  打造品牌形象

实施花卉本土新品种研发行动  加大花卉本土新品种研发力度,引导各类研发主体明确研发层次和研发方向。在增加本土新品种研发数量的同时,不断提高本土新品种的稳定性,提升研发成果的转化运用率,确保新品种能直接面向市场,从而引领中高端鲜切花市场。

实施花卉产业品质提升行动  引入国际知名育种商、设施设备企业,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集成和推广,提升鲜切花品质及种植水平。

实施花卉产业品牌化行动  引入国际一流的品牌咨询策划公司,以国家品牌为定位,对花卉品牌进行全方位整体策划。打造花卉“优质、美丽、绿色、美好”的品牌形象,将“云花”打造成为可以代表中国小康社会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象征。

制定相关标准  减少流通损耗

加快制定符合云南省花卉行业现状、并与国际贸易接轨的相关花卉流通标准,不断完善花卉物流的采后处理标准、包装标准、保鲜标准、运输标准和冷链标准,切实降低流通环节损耗。建立区域性储货中心和冷链物流体系。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在云南省花卉生产集中区和重点消费城市,建立集冷储、采后处理、包装、分拣、集散等功能为一体的产地型终端集散中心和冷链物流体系,通过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智能化的操作,提高花卉产品到达终端市场的配送效率和质量水平。打造包含花卉种植、采后处理、冷链物流、市场在内全产业链的大数据云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

加大支持力度  建立回收机制

支持设立、积极引入一批回收综合利用鲜切花废弃物的生物技术公司,建设花卉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通过给予必要的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鼓励企业将花卉废弃物处理向无害化、工厂化、资源化、商品化方向发展。建立健全鲜切花废弃物回收处理系统,在花卉交易市场、种植基地等地,采用政府建设与企业、花农自建结合等方式,建立规范的花卉废弃物收处中心。加大補贴和枝持力度,鼓励企业和花农购置中小型秸秆还田机械、堆沤肥设施,建立鲜切花废弃物机械还田、堆沤肥还田、有机栽培基料化等资源化利用示范点,用示范带动、用效益吸引,让企业、花农在废弃物利用体系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提升种植技术  探索营销模式

提升技术,生产优品  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是现代花卉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大力推广农业生产自动化、发展设施农业、大规模推广智能温室,利用设施农业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有效减少生产所需人力,灵活高效地开展农业生产活动,以应对疫情或其他不可抗力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市场提供充足的、优质的产品。

探索模式,创新营销  花卉行业应该在创新营销方面下功夫,如鲜花线上拍卖、花卉电商、花店社群分销、企业直播、云花品牌宣传等方式,学习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线上营销,加强线上服务和5G时代的短视频应用普及。探索新零售和社区团购,改变传统销售模式,探索网络销售渠道,跳过传统的实体花店,让鲜花从基地直接到终端客户手中。B2B平台的出现缩短了交易链条,依靠渠道的便利性,优质产品能够更快速地打开市场,创造新型交易模式。

调整花期,品牌溢价  首先调整花期,避免集中上市。根据种植品类、种植区域、气候条件、种植时间等专业管理,通过修剪、施肥、用药、控温等措施调整花卉的出产期,促进花卉种植端朝着集中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提高品质和产量。其次发展多样化种植,增加花品种植多样性,让鲜花上市时间均匀分布,不集中抢在某一季,避免因一个热季的损失而造成难以弥补的亏损。再次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花品质量,打造特色品牌。品质把握好,口碑、竞争力就随之而来,“品牌溢价”的优势会更加明显,发展道路更加长远。

作者简介:杨明珊(1984-),女,云南人,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为花卉技术推广、设施园艺等。

*通信作者:陆琳(1969-),女,广西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设施农业、农业机械、农业园区和产业规划等。

[引用信息]杨明珊,陆继亮,魏国震,等.云南现代花卉产业的优势和问题[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13):14-21.

猜你喜欢
花卉云南
云南驿组诗
昆明斗南国际花卉批发市场最新花卉价格
昆明斗南国际花卉批发市场最新花卉价格
《花卉之二》
《静物花卉》
蒋正永
法兰克福“春天”花卉展
2015年9月云南节庆一览
「云南山娃」
云南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