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思考和质疑

2020-07-23 07:07赵然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

赵然

摘要:本文从对农户金融需求的微觀调研视角出发,对农村金融的供给不足从三个方面进行考量,即农户的借贷需求、农户借贷的固层性、农户借贷的用途和周期。发现半数以上农户借贷的意愿不强,农户借贷和固层具有明显相关,而目前农户的借贷用途主要还集中在和生活相关的事务之上,借贷的周期也基本在两年之内。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供给;供给不足

基金项目: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农地金融机制创新与商业性制度设计研究(编号:2017BJJ036)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农村正发展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不少地方出现了乡村衰落的现象。多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三农”问题。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这些问题的出现,迫切要求我们关注和重视农村金融的发展。目前很多学者从金融供给的充分性出发,认为农村金融供给存在严重的不足,本文从调研人手,对农户金融的需求进行研究,发现农户对金融的微观需求。

一、农户的贷款需求

本文研究在河南的17个村落展开,根据调研的数据进行整理,总共得到有效数据2845份。从统计当中可以发现,超过七成的农民近两年没有借贷需求。进一步对比2017年和2018年农户借贷需求求意向变化可以发现,2018年农户近两年借贷需求略有下降,2018年74.62%农户近两年没有借贷需求,2017年61.80%的农户没有借贷需求,另外2017年调研中8.83%的农户未回答,排除调研误差的因素,仍可发现农户借贷需求意向不强烈。

一般来说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有三个层次:第一,对货币的需求。主要受收入水平影响。第二,对信用的需求,取决于经济个体当期可支配货币收入根据跨期预算约束,在当期消费和储蓄间分配的结果(比如若当期消费超过当期可支配收入,则存在借入需求)。第三,在两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我们这里强调的主要是对信用的需求和对相应的金融服务的需求,超过七成的农民没有借贷需求,证明低收入水平限制了农民的货币需求,低消费水平则限制了农民的跨期信用需求,其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被重储蓄的思维限制,因此当前农民整体借贷需求意向表现不强烈。

从调研的统计数据中可以发现,过半农户借贷需求额为小金额需求,近三成的农户借贷需求额仅为1万元,还有三成的农户借贷需求额不到3万元,过半的农户需求为小额需求。这表明,农户的借贷需求额整体相对较低。从需求的角度考虑,这与农户自身所开展的系列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投资活动需要的资金量不高,尽管部分农户需要通过资金借贷支持系列生产投资活动,但低于3万元的借贷额度已经满足其日常的农业生产投资,约10%的农户借贷需求额度超过10万元,这可能因为部分农户所开展的非农业生产经营活动需要通过资金借贷扩大生产规模;从供给的角度考虑,农户所开展的资金借贷活动,往往与周边亲戚朋友相关联,而农户整体收入水平不高,能提供的资金借贷额度自然不高,3万元的额度是农户通过亲戚朋友所能获取的。

二,农户借贷需求的圈层性

农户借贷需求与农户圈层相关。圈层理论的创始人是德国经济学家杜能,他在研究工业生产布局理论时,以城市为中心,根据农业耕作序列,从近到远将产业布局分为六个圈层:自由农作、林业、轮栽作物制、轮作休闲制、三区农作制、畜牧。杜能从静态的视角考察农产品的生产布局和流动路径,但他未将生产的主体——农民及其社会关系纳入分析框架。施坚雅(1998)第一次将圈层理论用来分析乡村结构与社会关系,以流通网络将农民行为依次划分为四级市场:小市、基层市场、中间市场与中心市场,分别以村庄、基层市场、县城或者中心城市为中心。施坚雅认为,农民主要活动于基层市场,大部分的商品买卖都在此进行,婚姻和社会交往大都集中在基层市场内,市场圈与婚姻圈、交往圈大体一致。小农在基层市场中从事生产、生活和交往活动,货物通过不同层级的市场上下流动,市场体系将小农与外部连接起来。邓大才(2012)指出,小农通过圈层走向社会化,而且不同的约束条件、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圈层,同一时期也有不同类型的圈层,主导圈层决定其他圈层的活动范围,决定小农社会化的空间和边界,主导性圈层随着小农经济动机和目标的变化而改变。农民行为的主导圈层分别为基层市场圈、就业网络圈及投资圈,而且主导圈层依次更替,圈层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伴随着主导圈层的更替及范围扩大,小农社会化程度越来越大,小农的社会化程度也越来越深。从圈层理论来看,基层市场圈——就业圈——投资圈是小农社会化基本路径,无论是出于何种圈层,农户都或多或少会产生借贷需求,这也是随着小农社会化所不可避免的,而不同圈层下会产生不同的借贷需求,基层市场圈涉及建房、疾病治疗借贷需求,婚姻圈涉及结婚借贷需求,投资圈涉及购房、就学、农业生产投资、非农业生产投资借贷需求,可见,农户借贷需求与农户圈层息息相关。

三、农户借贷的用途和周期

调研得到借贷用途分类数据675份,可以发现农户借贷用途包括治疗疾病、结婚、建房、购房、孩子就学、农业生产投资、非农生产投资及日常生活开支,其中占比37.63%的借贷用途为疾病治疗,占比20.15%的借贷资金用于建房和购房,占比14.37%的借贷资金用于孩子就学,占比11.11%的借贷资金用于结婚,这表明农户借贷资金用途与自身的生活紧密联系,因治疗疾病开展借贷行为较为普遍,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进,农户通过借贷资金治病后按医疗保险进行比例报销,最终所需付出的治病金额在可承受范围内,因此农户愿意通过借贷的形式获取暂时的可负担的贷款进行紧急治疗,而后再根据报销金额还贷;婚姻是人生大事,涉及彩礼、房屋购买汽车购买等事项,占比20.15%的借贷资金用于建房或购房,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户逐步开始向县城或市区迁移,由此引致了购房需求,需要通过借贷资金满足这一需求,另一方面,面临结婚事项,农户需要建新房、购新车,由此也引发了建房借贷需求和结婚借贷需求;另外,为了保障孩子就学,因高额学费无力承担,农户可能会通过资金借贷满足孩子的就学需求,这一借贷资金需求也可以视为一种教育投资,例如国家助学贷款、高校助学贷款等,这类贷款本身利率低,存在国家财政补贴,因此也在农户可承担的还贷范围内;其他借贷用途包括农业生产投资、非农生产投资、日常生活开支等,农村地区农民生活水平不高,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不需要大量资金投资,因此只有少部分农户的借贷资金用于生产投资和生活开支。

根据调研的数据对农户的借贷周期进行整理,发现农户的借贷周期主要集中在2年,选择1年以内借贷周期的比率为41.20%,选择1-2年借贷周期的比率为25.35%,由此可以发现,在两2年内完成借贷占比总计为66.55%,这表明大量的农户选择在2年内归还借贷。

结论

本文通过对调研数据的整理研究,发现七成以上的农户没有借贷需求,借贷的意愿不强,过半的农户借贷都是小额需求。农户借贷需求与圈层相关,农户借贷的主要原因是解决生活问题,例如治疗疾病、购房结婚和子女上学等,而生产性投资占比较小。用途主要集中在和生活相关的事务之上,借贷的周期主要集中在两年之内。由此,从农户对金融需求的微观层面上来看,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尚待进一步论证。

参考文献:

[1]聂文鑫.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问题及策略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19(06):83-84

[2]吴雨,宋全云,尹志超.农户正规信贷获得和信贷渠道偏好分析——基于金融知识水平和受教育水平视角的解释[J]中国农村经济,2016(05)4355

[3]宋艳红.广西农户借贷行为实证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4

[4]杨江永.农民贷款中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J]甘肃金融,2013(02):5657

[5]吴占权,刘颖,农户友情借贷的供给约束与替代性研究[J]农村经济,2011(03)61-64

[6]邓大才“圈层理论”与社会化小农——小农社会化的路径与动力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8(01):27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福建省农村金融减贫的路径研究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健康养老·农村金融 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农村金融深化在山西省的实证分析
基于农业产业化的农村金融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