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雪
抖音上的小小食界。
世俗总是给美好生活附加许多“应该”的定义。但恰恰,“诗与远方”,往往与那些无用的事情有关。
保定爱迪生、手工界樊少皇、无用产品的发明者“手工耿”,就是这样一个前30年“没用”的人。人生道路是母亲规划好的,初中毕业后,从小工做起,然后做到大工、领班、包工头。
在母亲眼里,包工头是“差生”唯一可走的有出息的路,可手工耿不喜欢按规矩来。铁笼跑步机、倒立洗头机、自行车风扇,手工耿每发明一样东西,都会产生一批快笑断气的观众。在快手,他的粉丝有368万,抖音是247万,B站250万。
与手工耿一样,B站UP主“斗篷栖鸦”,对规矩外的东西充满好奇。2019年开始,她以做旧复古的风格,成为了微型世界的“造物主”,斩获粉丝16.1万。成都老巷子、丽痕书店、哈利波特魔药瓶,在陶泥、石膏、树粉的融合附着下,重新“活”了起来。
听着勺子、铲子撞击的声音,小万浮躁的心总能瞬间安定下来。2018年10月,他买了一套基础的炒锅、蒸锅、刀和铲子,决定亲自动手尝试。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民间匠人们,正以“微缩”这种独特的方式表达自我与世界。
他们宅、坚韧、有趣,不喜欢被打扰,不刻意符合世俗的期待,有自己的新生活。
在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标品的世界,他们做的是99%到100%之间的事。
江西西南的一座小城,临江而建,每年6月底汛期,这里总是最先感知到的地方。汹涌翻滚的赣江,从旁栋的家属楼窗口望去,一览无余。27岁的小万,站在窗前,思绪回到了三年前。那一年,小万刚从一所全日制大学“供热通风”专业毕业,拿到了第一份电视台的offer。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日,距离小城200公里外的村庄,小万正背着一摞宣传单页,拿着扩音喇叭吆喝着。在外人眼中,电视台是“铁饭碗”,但销售安装机顶盒的工作,并不轻松。村民读书不多,不喜欢改变,接受新事物的过程相当漫长。有时几个月不来一单,好不容易来一单,小万和同事就要爬上顶楼负责安装。“毕业后成了‘维修工人,总觉得不对。”
落差,随着乏味工作的日复一日,来得更加猛烈:“一个没有感情的工作机器,怎么会有热爱呢。”小万拉住同事的手,从楼顶小心翼翼地退了下来。他拍了拍身上的灰尘,接过村民递来的钞票,嘴上笑着,心里却总觉得哪里拧巴。工作两年了,小万越来越提不起兴趣,有时挺惭愧,一个热血青春的年轻人,养家糊口,反倒成了唯一拿得出手的理由。
专业不对、朝九晚五,不是小万喜欢的人生。这点他在心里反复确认过一万遍。刚毕业那会儿,他放弃了去大城市奋斗的想法,作为家中独子,可以时常探望年迈的父母,是他留在老家的唯一理由。但在职业选择上,小万不免要做出一些牺牲,“我也找过‘供热通风相关的工作,但小地方根本没有,只能去沿海城市”。
工作几年,小万做过空调技术人员,也换了好几份工作,即便有这样那样的局限,却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诗与远方”。“2017年,我看到有人在B站发布迷你食物的视频,过程非常享受。”小万告诉《新民周刊》,就是在那次偶然的机会,他开始接触食玩,与正常厨房大小不同,食玩用的是“小人国”的比例。别看锅只有硬币那么大,包菜更大不过指甲盖。但出炉菜系的品相,不亚于米其林星级餐厅。
从那之后,小万下班后好像变了个人,刷手机的乐趣再也“不香”了,取而代之的是在网上翻视频研究,做什么口味,用什么方法,如何做出色香味俱全。听着勺子、铲子撞击的声音,小万浮躁的心总能瞬间安定下来。2018年10月,他买了一套基础的炒锅、蒸锅、刀和铲子,决定亲自动手尝试。
第一道菜是蛋炒饭,参照“美食作家王刚”的教学视频,小万比葫芦画瓢,出菜一气呵成。但随着菜系增多,难度也越来越大。“蜂窝玉米这道菜,因为找不到小的玉米,就做不出那种效果;三不沾和千层蛋糕则需要定制小的不粘锅,而很多厂家都不接这种单子的。”
小万说,自己的是零基础,自学成才,很多步骤都是一步步摸索出来的。“正常做菜可以按照厨师长比例,但食玩就需要自己来琢磨,比如,菜和锅的比例,淀粉多少、鸡蛋多少、食材计算上,我没有更小的秤,就用统一的容器来测量对比。”追随小万的粉丝越来越多,他藏了很久的“辞职”念头,似乎多了一份底气。
知道这个冒险决定,小万的父母并没有阻拦,他们认为,人这辈子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是种幸运。辞掉工作,小万全身心地投入到迷你世界。有一次拍视频,小万从晚上10点,一直拍到清晨5点,只拍了一个菜,这个大男孩为了热爱的新生活,超拼的。“有的菜需要冰冻,有的需要烘干,这都需要时间,一定要耐得住性子。”
从炒菜技巧到场景运用,再到配音剪辑,渐渐地,小万在食玩圈子里崭露头角,许多新粉慕名而来。“有膜拜,有赞赏,有嘲讽,但知道我的粉丝,并不用解释太多。”小万很坦然,他不喜欢过度社交,与粉丝之间有着特别的沟通方式。一些粉丝专门制作了《小小万翻车合集》,比如隔热手套根本不隔热,烹饪的腊肠从锅里跳出来,大碗宽面黏在手上甩不掉。换成别人可能会难堪,但小万不这么认为,他觉着“吐槽也算一種高级的爱”。
记得只有两三千粉丝的时候,有个抑郁症的朋友,因为她的视频“重获新生”。宁静才明白,小小食界,或许不仅仅是个迷你厨房,还是装满粉丝们喜怒哀乐的世界。
小万只是微缩食玩界的缩影,他的粉丝遍布各大社交平台。而远在1481公里外的成都,33岁的宁静,则是另一种迷你食玩的匠人。
“看了小万和日本食玩家的视频,重新改了风格,现在形成了80年代复古场景化的食玩,取名‘小小食界。”场景化,因为烧脑、另类,更花心思。
2019年3月,宁静经营的一家小龙虾馆关张了。拉下卷闸门,撕掉转让告示,她有些气馁。“三十多岁了,还没着没落的,好像做什么都不成。”宁静喜欢美食,更喜欢做美食,这些年,一直在创业、歇业、再创业的路上循环往复,太辛苦。“是时候该停下脚步歇歇了。”
宁静在家闲不住,放不下颠勺炒菜,没有了店铺,全靠食玩视频,提着那口不服输的气。 “这么小能吃吗”“为什么感觉好美味”……宁静按捺不住,淘了一堆炊具,再次“开张”了。尽管捏不住,太烫手,不适应,但她天真地以为,只要持续上传视频,就可以靠拍视频生活了。
宁静坚持拍了100多个视频,都没有很高的浏览,泄气。更离谱的是,进驻抖音几个月,就遭遇了“网络暴力”。有粉丝留言给她,“你是不是饭吃多了撑的?”“这人一天到晚没事干吧,整这没用的。”这些话,如针扎一般,刺痛着宁静。她不明白,一个从没了解过别人人生的人,为何能轻易说出如此伤人的话。
泸州老家的母亲隔着电话,也能感受到女儿的情绪。“静啊,你就安心地玩个一年,背后有我呢。”宁静没忍住,鼻子一酸,哭了。她从小叛逆,不会表达,但感情细腻,母亲就像一棵挡风遮雨的大树,愿意放她去飞,但她累了、倦了,随时可以退到大树下面来。宁静不再频繁更新,而是开始反思,一个作品的灵魂到底是什么。
宁静说,她对童年有一种特别的情结。记忆里,花绿色被褥、金鱼洗脸盆、钻石牌风扇、贴在墙上的奖状,小霸王游戏机,都是80后们再熟悉不过的物件。很快,童年的厨房在脑海里成形了。紧接着卧室、客厅也搭建了起来。“洗脸盆是软陶捏的,碎花枕头是手工缝制的,奖状我用画笔花了六个小时,连小电视也装了卡带。”
新场景上线的第一道菜——白菜炖粉条。一下子火了。短短一个小时29.8万人点赞,几天后柴火鸡也突破了180万点赞量。但恰逢这个档口,疫情暴发,宁静回家过年,滞留泸州,在当地政府封城之前,宁静初三返回了成都,她一直记挂着视频更新。“也许就是冥冥中注定,就在这个时间段里,油焖大虾和酸菜鱼两道菜,斩获了400万的点赞,连粉丝也跟着涨了100多万。”
后来,宁静渐入佳境,又做了六期外婆的厨房。视频中,外婆纳着鞋垫,织着毛衣,配上“马马嘟嘟骑,骑到那嘎嘎去”的民谣,留言一下子涌来了。“这道莲白炒肉可以吃到你破产。”“打个喷嚏能把你家给掀了。”“那时候吃长饭,去外婆家能吃3碗。”“想外婆了,可惜见不到了。” 这些评论,宁静总是看着看着笑了,看着看着又哭了。
迷你地锅鸡。
进驻抖音一年多,宁静发觉,网络世界机关重重,虚幻飘渺,往前行进的脚步并不轻松。走红后,宁静接到了几家品牌方的邀约,几千到上万元广告费不等,周围人眼见她每条视频评论点赞过万,以为她早已发家致富,改善生活。她内心却嘀咕:“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不敢面对镜头,也不会带货,接太多广告,会不会被网友嘲讽,万一掉粉,不划算不划算。”
在宁静心里,唯一不能亏欠的就是粉丝。为了找匹配的食材,她曾对着海鲜市场的小龙虾摊,闷头翻了两个小时;粉丝开玩笑地说想看她颠勺,她也记在心里照做了;今年7月初,为了找到小贝壳,约上友人刚去海南来了场赶海;甚至圈子里有人模仿她的视频,宁静也毫不吝啬地传授技巧:“要有灵魂和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
记得只有两三千粉丝的时候,有个抑郁症的朋友,因为她的视频“重获新生”。宁静才明白,小小食界,或许不仅仅是个迷你厨房,还是装满粉丝们喜怒哀乐的世界。“今后,还想从六七岁做到升学、考试、工作、结婚,这不就是记录人生嘛。”
鲜花掌声要的,填饱肚子的面包也要的——微缩手工者不例外。最近,宁静开启了一周五天的常态化直播,如果有契机和余力,帮助家乡泸州,做一场桂圆、荔枝的扶贫直播,这一直是她想做的事情。
相比之下,地台模型手工UP主“黑猫重工”(以下简称“黑猫”),入驻B站半年,赋予手工的意义更为清晰、明确——择城、沉淀、找出路,在理想的世界里,成为闪闪发光的人。而这些小目标,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7月的杭州,正值梅雨季,黑猫的居所潮湿不堪,桌上一排模型等待着雨过天晴后,喷漆的洗礼。尝试过抽湿,基本徒劳,这让他的手工模型进度,陷入停滞。“店里的订单有50多个,我们的微信上也爆单了。现在订单排到了明年。”黑猫的女友说,创业择城时,的确把天气因素给疏忽了。
“黑猫重工”的模型。
天气不配合、头疼的制作周期只是小问题。黑猫说,做模型的初衷是,看到国内模型市场上,粗糙、幼稚、沒有灵魂的现状。拿得出手的牌子和品相,并不多。高达融入扎古的角色、吃完的螃蟹壳变成“机械战士”,如果你看过黑猫的视频,就会明白粉丝跟着惊呼并非没有道理:“大神膜拜,看你的视频太费膝盖了。”
与半路转场的匠人不同,黑猫是科班出身,天生热爱。记得大学时,为了喜欢的模型,他宁愿饿着肚子攒钱也要买,但那时自己从来没想过动手做这些。直到毕业后跟着小剧组,天南地北地跑,设计、制景、盯景,锻炼了审美,也一直在沉淀。突然就想换种人生过了。
今年年初,黑猫在女友的鼓励下,在B站上传了高达模型的手作视频,播放量一下子突破了10万。但没人知道,这个热爱模型的男孩,是个学习能力超强的隐藏高手。从零基础到转场、运镜、逻辑都能拿得出手,看过国外的视频,也基本过目不忘。“杂家不是一个褒义词,但什么都会,还做得很好,性质就不一样了。”黑猫女友,总是那个给黑猫最大能量的人。
黑猫不喜欢固定的公式,灵感一来,他就为自己和粉丝制造惊喜。比如做完一个小的战车,他会加一个海边登陆的场景;开炮的特效,太单调,他用棉花与照明加出了火光冲天的意境。斩获180万播放量的螃蟹壳创意,也是偶然间思想火花的碰撞。“设计很多变,你无法提前打好草稿,许多创意、思路,都是一点点逛淘宝,看视频得来的。”
行进半年,黑猫积累了13万粉丝,这背后并没有所谓推手与营销。“全职做手工,难免会有压力,但你不去尝试,未来就永远局限在这一块。”7月的第三个星期,杭州的天气,终于要转晴了,望着窗外的绿植,埋头工作两小时的黑猫,心情稍微放松了些。他不敢多想什么,专注做好眼前的事情,比担忧未来更重要。
微缩世界,看着小,其实并不小,因为,那里都是匠人们璀璨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