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艳
学科的基础,作为母语的汉语言文学,在初中整体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初中语文创新课堂的重要作用以及目前语文课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在构建初中语文创新型课堂中得出一些自我看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创新课堂 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6-00-01
面对初中语文的学习,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是对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刻,在知识的整合和判断上有所偏差,对于词汇的积累不足,这些现象都制约了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初中语文课堂中要出现创新理念教学,从本质上改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
一、新课标下,构建初中语文创新型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
为了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各大院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已提上日程。作为一名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着起承转合的作用,它表现在需要为学生步入高中时代而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要求初中学生具备综合素质的能力。针对语文语言类学科来说,初中教师必须要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传授他们听、说、读、写这种基本能力的前提下,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教师要不断改善和调整初中语文教学的观念,把学术性的语文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在新课标下,构建初中语文创新型课堂教学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调动学生积极性是他们学好任何一门学科的前提,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被动式学习的压迫下,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教学方法的单一导致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无法提起兴趣,学到的语文知识只是肤浅的表面功夫,并没有剖析知识的内在,无法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2.学习方式过于生搬硬套,没有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理念是让学生将语文知识的学习方法,以固定模式化来进行生硬记忆,在課堂中只注重教师的讲解和板书的应用,并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的个人因素,教师在讲解时不能使学生对语文知识加入自己的观点,没有真情实感地流入,使学生只能肤浅地认识,重点内容没有掌握,更无法谈及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了。
三、构建初中语文创新型课堂的具体措施
1.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热情中进行学习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1],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同时,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从而使他们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学习中来。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独立自主的学习氛围中进行语文知识的深度思考。利用他们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文章内容相结合,将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加以学习,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课堂学习时,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打消学生心中的顾虑,让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中融为一体,使他们对学习语文知识不再有抵触心理。使初中学生爱上语文学习,从学习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公,强调自主教学的方式
板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终将要被淘汰。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有效性,在学习语文时有较强的参与感,突出主人公的形象,教师要在正确的时间做出科学性的引导,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退居二线,使学生在学习时占领主导地位,打破对语文知识进行生硬记忆的学习方法,教师在保证完成基础教学的同时,要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对自己掌握的知识灵活运用,在新知识的吸收上有更好的衔接过程。老师在引导式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的动态,在他们遇到学习困难时,一定要及时给予帮助。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参与感,教师也能利用自主教学的方式,打开学生探索文学的知识大门。
3.利用问题教学的办法培养学生的逻辑创造思维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在创新思维方式下进行知识的吸收。学生在问题中寻找答案,会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探索到更深、更广的文学层次。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来提出适当的问题,学生在问题中产生好奇感,并且有了想要征服问题的欲望,使他们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这样自主学习的基石就很好地建立起来了。教师问题的构建,一定要围绕本次课堂中的重点和难点来进行导入,把问题分层次地提出,从简单到困难、层层递进,让学生在问题中体会逐步击破难题而欲罢不能的感觉。从对文章内容的字面意思升华到分析文章的具体生意,最终达到对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这种问题教学法不会让学生只停留在课本的表面功夫,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利用问题教学的办法,培养学生的逻辑创造性思维。
举个例子来说,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通篇阅读。在阅读之前,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同学们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是于勒叔叔吗?通过阅读寻找答案。在学生们阅读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发表个人观点,然后再引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课文介绍的顺序是盼望于勒叔叔、到赶走于勒叔叔、又到赞叹于勒叔叔、又改成谩骂于勒叔叔、最后变成躲避于勒叔叔呢?为什么要安排大家在船上见面呢?如果于勒叔叔在家中做过几次客,再告诉他家中落魄,可不可以呢?以这种方式来告诉他,最终的结果会有所不同吗?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问题提出,使学生们对文章内容不断地产生好奇心理,在自我学习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4.利用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初中语文课堂中加入创新的元素,教师可以利用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主要表现在可以使学生在阅读时把自己对文章中的感悟进行梳理,形成文字,将课文的重点、难点反复阅读加以思考,从而写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阅读不仅能够使学生利用说话的方式来进行大脑的思考,再用写作的形式来加以总结和利用。这种方式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结语
由此可见,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提出创新课堂的理念,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教师要耐心,通过日常的学习积累,在探索和创新的教学方式中,使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都得到提高,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在创新教学方式的带领下变得更加丰富有趣。
参考文献
[1]李青.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青海教育,2019,(11).